新闻公告
食为天|稻米,不仅能果腹,还有中国文化
06-06 / 2019
“民以食为天”,而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历史都相当的悠久,现今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食用稻。春节的饺子、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中国人的节日离不开食物,更离不开稻米。“南稻北粟”的饮食格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幅员辽阔,以秦岭—淮河为界,迥异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塑造了农业起源的两种模式:粟类旱地作物栽培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此形成了...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丨川人热血,红色传奇!
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再度来临。自2006年起,这项旨在增强全社会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意识的节日,就持续带动着各种各样的宣传活动,让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的概念深入人心。今年恰逢我国建国七十周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博活动主题也确立为“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全国各省将举办多种多样的革命文物主题宣传活动和文化惠民服务项目,在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中追忆革命奋斗历程,激发起广大观众的爱国热情...
活动公告∣微风暗度香囊转 ——成博邀您“...
6月“馆长-策展人讲解”活动预告-花重锦...
06-03 / 2019
科普惠民—— 成都博物馆2019年“科技...
06-01 / 2019
成都市2019年“科技活动周”围绕着“科技强国、科普惠民”的主题,开展科学之夜、科普惠民、科普进校园、科普进园区、科普进农村、科普进社区等等科普活动。成都博物馆作为成都市科普基地之一,和成都市重要的文化场所,充分利用本馆丰富的科普资源,积极组织和开展2019年“科技活动周”活动。科普基地惠民活动成都博物馆依托于悠久灿烂的巴蜀文化,连接着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通过“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
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文物为眼看古蜀
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介绍,战国时期,成都进入了开明时代。出土的方形铜簠、三角援铜戈、蚕纹铜戈、巴蜀图语铜勺、狩猎纹铜壶等精品文物, 使观众能多层次、多方位地认识开明王朝时期的成都以及成都人的生活,了解蜀与中原的关系、蜀楚关系、蜀与西南夷的关系等历史话题。5月18日,一个好消息从湖南长沙中国“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传来——成都博物馆申报的“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古代篇”,从80个参评展览中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