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博物馆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城市综合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已有67年的历史。自2016年新馆建成开放以来已接待观众逾2100万人次。博物馆加挂“成都中国皮影博物馆”牌子,是2006年由国务院授牌的四川首家、成都唯一的国字号博物馆,先后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博物馆占地面积约17亩,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约2万平米,有“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含古代、近世、民俗三个部分)”“影舞万象 偶戏大千:中国皮影木偶展”“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三大常设陈列。现有藏品近30万件,形成了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时序完整的藏品系列。博物馆现有工作人员92人,平均年龄37-47岁,其中高级职称34人,硕士、博士56人。
近年来,在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深入践行“人民的博物馆,为大众服务”的核心理念,和“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指导思想,以机制体制改革有效激发内生活力,在文明传承、城市文化形象塑造和城市会客厅功能发挥等方面成效明显。
2022年,成都市委市政府落实中宣部等九部委“博物馆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市属公益文化单位制定了“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简称“一馆一策”),打通了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政策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对事业产业分类管理,核心业务工作由事业完成,衍生工作通过产业化实施,形成了事业带动产业成长,产业反哺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二是实现国家、省、市已出台的人才激励、科技支持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政策的融通;三是实施正向激励,绩效分配向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人员倾斜,并构建起政府、行业、社会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形成管理闭环。该政策实施以来,有效激发了内生活力,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行业高质量发展案例”。
博物馆应该成为“城市精神家园”,是公众知识获取、精神滋养、审美培育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我们以“成博展览季”为品牌,原创策展推出了一系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彰显地区特色的高品质展览,如“汉字中国”“列备五都”“发现中医之美”“丝路之魂——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等,同时还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博物馆展览,如“欧洲绘画500年”“墨西哥古代文明展”等,吸引了众多的海内外观众来成都观展。每年吸引观众330万人次以上,其中70%来自省外,3%来自境外,也为成都公众提供了“立足成博、博览天下”的观展体验。
在提供丰富多彩、高品质展览展示的同时,强化了便利化优质服务,首创推出了“周末儿童博物馆”等延时服务举措,节日假日延时服务,提前14天预约,大假暑期每天增投入馆人数,境外观众支付便利化等。在教育功能扩展方面,开展“巴蜀文化进校园”、红领巾小小讲解员等活动,发挥一级博物馆的辐射引领作用,积极实施博物馆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也有效的拓展了博物馆的边界,增强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加强文物活化利用方面,通过“这礼是成都”品牌塑造,连续举办五届文创大赛,吸引了清华、北大、央美等200多座一流高校院所、300多个企业、设计师踊跃投稿,已孵化文创产品9600多款,助力文创收益大幅提升,2024年实现销售收益8300万元,今年1-8月已实现销售收益5200万元,同比增长4%。
博物馆是国际通用文化机构功能,是国际民间交流的桥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努力构建国际友诚博物馆网络计划,已于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法布尔博物馆、意大利博洛尼亚、德国汉堡、澳大利亚维多利亚等27个友好城市著名博物馆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拟于明年与法布尔博物馆、集美博物馆共同在法国蒙彼利埃举办中医药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