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9-06-06

食为天|稻米,不仅能果腹,还有中国文化

“民以食为天”,而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历史都相当的悠久,现今全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食用稻。春节的饺子、元宵的汤圆、清明的青团……中国人的节日离不开食物,更离不开稻米。

“南稻北粟”的饮食格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起源地之一。中国幅员辽阔,以秦岭—淮河为界,迥异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塑造了农业起源的两种模式:粟类旱地作物栽培起源于黄河流域,人工栽培的水稻起源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由此形成了“南稻北粟”的饮食格局。

裴李岗遗址出土石磨盘与磨棒

 河姆渡遗址出土陶釜

 而地处中国西南部的成都平原则同时受到南北两种农业传统的影响,先秦时期的成都平原呈现出粟稻并行的农业面貌。李冰修都江堰后,得益于都江堰渠系所提供的稳定充沛的灌溉水源,成都平原的精耕农业得到长足发展,两汉时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稻作农业区。在原料充足、气候优越的条件下,成都的酿酒业也得到发展。

 成都博物馆藏莲池渔猎画像砖

 金沙遗址出土碳化水稻

 美酒四川  宴饮之趣

四川自古多佳酿,蜀人不但好酒,而且善于酿酒。《华阳国志·蜀志》称“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曰醴。”两汉时,农业的进步带动了四川地区酿酒业的发展。在成都博物馆常设展中展出的东汉庄园生活画像砖上,栩栩如生地雕刻出了当时成都人酿酒的场面。画像砖上,有女人从井中提水,有牛车送来谷物,然后是一组制酒工艺的流程图,包括炊煮、酿造和发酵,最后酒液都被注入巨大的陶缸中。酿酒作坊的四周还有许多鸡鸭禽兽,它们像是闻到了酒糟的香气前来觅食。除了酿酒还有饮酒的场面。在东汉的宴饮叙谈画像砖上,描绘了整个宴饮场面。画面中共7人,环绕几案、盂等宴饮器皿席地而坐。7人均头戴冠帽,身穿广袖长服。宴饮图上部有3人,左侧1人捧盘,右边1人举杯,向中间者敬食。下部4人相向而坐,手举耳杯对饮。  

 成都博物馆藏曾家包生活画像石上的酿酒场面

 宴饮叙谈画像砖 成都博物馆藏

“无舞不成席,无乐不成宴”,宴饮不仅仅是“宴”或“饮”在口味上进行享受,更重要的是在宴饮之际,丝竹管弦、珍馐佳酿、贤主嘉宾,共同构成了气氛热烈的场景。又逢端午,与家人团聚的同时,小酌叙旧,定然别有一番幸福之味。

最后,要提醒观众们,“食为天——餐桌上的文化之旅”展览将于6月9日结束,还没有前来一睹中国饮食之美的观众,趁着“端午小长假”前来打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