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5-03-14
TA说成博丨隔壁打水的幺妹儿,乖得很!
2月27日,成都正式入春,汲水、洗尘、簪花、舞蹈、踏青……成都博物馆里的陶俑为我们展示了川式生活的快乐秘诀!他们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古今相通,快和闷墩儿一起读文章、赏文物,春日云端游成博!
——编者按
已入春!
成都小姐姐喊你一块打水去
三个看点带你认识
陶汲水俑
“打个水也要美美哒”
如果不是提着“水桶”
实在想不到成都人的乐观会这么具象
眼前的这位小姐姐
明明是去干活儿的
却还乐呵呵的
精致的妆造
谁看了不夸上一句
隔壁打水的幺妹儿,乖得很!
又细又长的眉毛
标准的露齿笑
头发梳成扇形双发髻
髻上簪花必不可少
耳朵也戴了耳饰
身着褶领荷叶襦裙
明显看得出来
衣服上有残存的红色颜料
想必在两千年前
也是一位红衣翩翩的美人
左手提着一双耳水罐
罐上饰有四周凹弦纹
右手拿着一条长绳
是汉代汲水场景的生动写照
这类从事各类劳作活动的陶俑
叫劳作俑(劳动俑)
她脸庞上一抹浅浅的微笑
似乎消解了辛勤劳动的倦意
能让人想起的满是对生活的热爱
“头”等大事少不了簪花
仔细看打水小姐姐的头饰
一朵逼真的花朵很吸睛
没错,这就是簪花
2008年,福建泉州蟳埔(xún pǔ)女的“簪花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蟳埔女簪花围”最近火爆出圈
簪花也再次被大家宠上了“头”
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簪花?
簪花习俗在我国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簪花即把鲜花戴在发髻或冠帽上作为装饰
是中国古代服饰文化的传统习俗之一
汉代开始
簪花习俗就在女性中普遍流行
汉·陶庖厨俑 成都博物馆藏
在四川地区东汉墓中有出土实物为证
唐·《簪花仕女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到了唐代
簪花风气盛行
出现了“簪花礼”
明·仇英《四相簪花图》
宋代是簪花习俗的鼎盛时期
不仅女人喜欢
男人也以簪花为荣
春天已至
女孩们的“头”等大事
怎么能少得了簪花呢
一起簪个好彩头吧
春天的松弛感先从这里开始
“什么都不重要
只有快乐最重要”
如果你想在新的一年
快快乐乐的
就要学学成都人的松弛感了
来自成都博物馆的汉代陶俑们
以微笑诠释生活
总是一副“巴适得很”的样子
“不如跳舞”
汉·陶立舞俑,成都博物馆藏
“搞点抽象”
汉·陶匍匐俑,成都博物馆藏
“我的子期,你终于来了”
汉·陶抚琴俑,成都博物馆藏
“别说话,听我吹”
汉·陶吹笛俑,成都博物馆藏
他们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
古今相通
隔着屏幕
已经被感染到了
透过微笑陶俑
川式生活的秘诀你get了吗?
今年春天
不如“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去博物馆解锁同款笑容
把“松弛”写进人生flag里吧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