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2-12-16

看展丨嘘,我们要悄悄地变白,然后惊艳所有人!

在经过一个暖融融的秋季后,

成都迅速进入了寒冷模式。

各位朋友也早已向冷空气低头,

换上了臃肿的羽绒服,

里面还藏着两层秋衣秋裤。

但生活在极地的动物们可无需这些,

它们悄悄换上了纯白的“大衣”,

在凛冽严寒中牢牢裹紧自己的身体。

成都博物馆负一层“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展厅,

就有一群让人惊艳的“雪地精灵”!

极地之光:北极狐

“Revontulet”是芬兰语“北极光”的含义,直译成汉语意为 “狐狸之火”。在北极圈附近拉普兰地区流传着北极光的古老传说:寒夜来临时,北极狐的尾巴扫过冰封大地,摩擦产生的白光瞬间升腾,让天空熠熠生辉,这就是绚丽的极光!

北极狐生活在北极周围的冰冷冻原,这里一年有近九个月的时间都被冰雪覆盖。在极地恶劣的环境中,面对捕食、躲避天敌以及保暖的挑战,北极狐冬天更换雪色的皮毛是它最杰出的生存技巧。

北极狐(图源自网络)

北极狐 脱毛(图源自网络)

冬天北极狐皮毛十分厚实,可以分为里层贴身的细密绒毛和外层保护层针毛,能最大程度地防止冷空气与霜雪接触到皮肤。它还是唯一穿着“雪地靴”的犬科动物,脚部长毛密生,不仅可以减少热量散失,还能增大摩擦力,让它在冰原上风驰电掣地奔跑。 

4.jpg

狡猾的小狐狸正眯着眼睛,伺机而动。

人类和其他动物的悲欢也许并不相通,但是在冬天与被窝“锁了”这一点倒是“一脉相承”。北极狐爱“宅”,它们擅长保存能量,新陈代谢很慢,可以在窝里好几天都不出来。

全副武装:柳雷鸟

柳雷鸟有着出色的换羽能力。为了在旷远的雪原上更好地隐藏自己,柳雷鸟会在入冬前换上白色的新装,只有尾巴中央的羽毛是黑色的;而到了夏天,它们又换上了色彩斑驳的“迷彩服”,与周围的苔藓、灌木以及裸露的岩石“融为一体”。

柳雷鸟 冬羽(图源自网络)

柳雷鸟 春羽(图源自网络)

柳雷鸟 夏羽(图源自网络)

冬天到了,

柳雷鸟穿上纯白的“羽衣”,

优雅地漫步在雪原,

寻觅食物。

柳雷鸟的保暖措施很到位,它们连腿、脚上都覆盖着厚实的羽毛,既能保暖,又能在雪地上行走而不至陷进去,这也是它们的学名“lagopus”的来源:“lagopus”在希腊语里的意思是“长着兔子一样(毛茸茸)小脚的鸟”。这自带“绒手套”的功能是不是让“冻手冻脚”的你们十分羡慕啊!

雪中仙子:白鼬

说到“雪地精灵”,那压轴出场的一定是颜值担当——白鼬!

(前方高萌预警!非战斗人员请迅速撤离!这不是演习!)

白鼬(图源自网络)

试问有谁能不被这体态修长、娇俏可人、肤白貌美的小可爱所俘获呢?赞一声“雪中仙子”不过分吧?! 

11.jpg

一只白鼬好奇地抬头观察来往的观众,

却不知道它的小伙伴正深情地望着它……

同北极狐、柳雷鸟一样,白鼬也不是全年都是白色的。温暖的夏季,白鼬背面自吻部到尾巴的毛发呈灰棕色,而腹面从下唇到四肢内侧为白色;可一到冬季,它就会换上一袭白衣,只留尾巴尖儿一抹黑色。出去觅食时,它的小尾巴会在雪地上拖出一条条行迹,因此,白鼬又被称为“扫雪鼬”。

白鼬(图源自网络)

16.jpg

白鼬“扫雪鼬”(图源自网络)

虽然白鼬看着娇俏可爱,实际上却是个捕猎小达人!白鼬动作十分敏捷,狩猎时移动速度可达每小时30千米。

人无完人,鼬无完鼬。尽管白鼬有着绝美颜值和高超的捕食技巧,但在生活中却是个“笨蛋美人”:白鼬不会挖洞,只能栖身在岩石裂缝、树洞或乱石堆中,有的时候甚至会打劫其它小动物的洞穴。

在成都博物馆负一层“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展厅中,雪地里的精灵可不止以上三种动物!来自北极的“海德薇”雪鸮、会散发类似麝香香味的麝牛,还有“北极霸主”北极熊……愿各位朋友与我们的雪地精灵一样,在寒冬里裹紧衣服,注意防寒,一起暖暖地度过这个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