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2-12-16

TA说成博 | 艺术饕餮盛宴:百年无极

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一千个观众看展就有一千种“百年无极”

以镜头对话艺术

一起来看看,这位朋友眼里的展厅是什么样。

同时,我们欢迎各位观展的朋友积极投稿,分享您的所得、所感。

——编者按

1.jpg

大师们的真迹又来了!近日在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开幕的 “百年无极——西方现当代艺术大师作品展”,汇集了梵 · 高、莫迪利亚尼、毕加索、康定斯基、莫兰迪等46位影响欧洲现当代艺术发展的顶级艺术大师的62幅艺术珍品,如同一串项链,串起近百年来西方绘画艺术与社会面貌。在这里,你可以与这些西方艺术巨匠开启一场跨越时空与次元的对话。

尼采曾经诗意地写下都灵带给自己的忧伤和美感:“然而忧郁之情犹如薄暮时分的妖魔,彻底攫住了我的心。白日已然远去,夜幕笼罩大地,去听去看……这淡淡忧郁中的美感。”  这首诗,仿佛也在描述基里科画中那个谜一样的世界。这个世界里充满了强烈的孤独感,时间仿佛在此停滞,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没有叙事,只有一种令人不安的暗示,既让你感觉熟悉,同时又无比陌生。

艺术的发展历程从来不是线性的,总是彼此交织、充满往复地前进。而无论是高贵典雅的古典主义,还是注重真实的现实主义,强调光影的印象派也好,真率粗犷的野兽派也罢,艺术始终是一个不断突破自我、突破边界、寻求无限的过程。

当我们回望19至20世纪的 “百年”,这一过程无形无象、无往无序,伟大的艺术家们通过不断的自我否定、颠覆、毁灭、创造,合力描绘出一个五彩斑斓、百态众生的时代,正为 “无极”。“百年无极” 就是要把这样一个时代,全面而立体地呈现出来。

流派众多的古典主义

西方传统艺术自14世纪初被尊为 “欧洲绘画之父” 的意大利人乔托 · 迪 · 邦多纳所开启,至文艺复兴时期达到第一个顶峰,再经巴洛克时代到洛可可时期,西方艺术的中心已从意大利迁至法国。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法国经历了三次资产阶级革命,对欧洲艺术的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自文艺复兴以来确立的古典艺术审美准则和创作标准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一时期,新古典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一方面反对洛可可艺术的繁复和过分雕琢,另一方面又与革命精神紧密联系,借用古代英雄主义题材和历史题材喻古讽今。

34.jpg

浴  女

1844年,布面油画

弗朗西斯科 · 海耶兹

1791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1882年逝于意大利米兰

35.jpg

卷毛线的姑娘们

1880年,布面油画奥多阿尔多 · 博拉尼1833年生于意大利比萨,1905年逝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36.jpg

人物形象研究

1874年,布面油画

多梅尼科 · 莫雷利

1823年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1901年逝于意大利那不勒斯

37.jpg

学  习

约1875年,布面油画

安东尼奥 · 曼奇尼

1852年生于意大利罗马,1930年逝于意大利罗马

38.jpg

狱中的路易莎 · 圣菲丽丝

1874-1875年,布面油画

乔阿基诺 · 托马

1836年生于意大利加拉蒂纳,1891年逝于意大利那不勒斯

39.jpg

贝尔纳多 · 塞伦塔诺肖像

1859年,布面油画

多梅尼科 · 莫雷利

1823年生于意大利那不勒斯,1901年逝于意大利那不勒斯

40.jpg

    妹  妹(局部)

1911年,布面油画

普利尼奥 · 诺梅里尼

1866年生于意大利利沃诺,1943年逝于意大利佛罗伦萨

41.jpg

安茹码头

1925年,布面油画

莫里斯 · 郁特里罗

1883年生于法国蒙马特高地,1955年逝于法国达克斯


回归绘画本质的现代主义

古典主义绘画主要是围绕着故事转,离不开宗教、神话、历史等背景,而从法国画家塞尚开始,绘画回归本质,形状和色彩才是一幅画的主角,而非情节。塞尚主张运用色彩对比来表现物体,而非传统的明暗关系,他采用色的团块表现物象的立体和深度,利用色彩的冷暖变化造型,用几何元素强化形象,这一系列观念颠覆了传统的西方艺术,为二十世纪指明了发展方向,塞尚因此被誉为 “现代艺术之父”。

42.jpg

园  丁

1889年,布面油画

文森特 · 梵 · 高

1853年生于荷兰津德尔特,1890年逝于法国瓦兹河畔欧韦尔

43.jpg

圣米歇尔广场与圣礼拜堂

1896年,布面油画

让 · 弗朗索瓦 · 拉法埃利

1850年生于法国巴黎,1924年逝于法国巴黎

44.jpg

罗斯福 · 吕塞侯爵夫人

1896年,布面油画

乔瓦尼 · 博尔迪尼

1843年生于意大利费拉拉,1931年逝于法国巴黎

45.jpg

   朝  露(局部)

约1910年,布面油画

埃米尔 · 克劳斯

1849年生于比利时圣·埃洛伊斯·费弗,1924年逝于比利时阿斯特

46.jpg

单簧管、风扇和一串葡萄静物画

约1911年,布面油画

乔治 · 布拉克

1882年生于法国阿让特伊,1963年逝于法国巴黎

47.jpg

汉卡 · 扎布罗夫卡肖像

1917年,布面油画

阿梅代奥 · 莫迪利亚尼

1884年生于意大利利沃诺,1920年逝于法国巴黎

48.jpg

令人不安的缪斯

1925年,布面油画

乔尔乔 · 德 · 基里科

1888年生于希腊沃洛斯,1978年逝于意大利罗马

49.jpg

桑托斯皮里托的渔民们

约1924年,布面油画

乌巴尔多 · 奥皮

1889年生于意大利博洛尼亚,1942年逝于意大利威尼斯

50.jpg

人  体

1931-1932年,布面蛋彩

阿尔贝托 · 沙维尼欧

1891年生于希腊雅典,1952年逝于意大利罗马

“看不懂” 的当代艺术

真正让人惊掉下巴的是二战后的两位意大利艺术家:封塔纳和布里。前者匪夷所思的行为是在画纸或画布上穿孔、打洞,或割破,他声称这是在消解作品内外的边界,创造一种新的空间。布里则几十年如一日地寻找纸与画布以外的材料进行创作,他用打火机灼烧塑料布,向观众展示烧痕;他用刀割破麻袋片,再用针线缝合;他从建筑工地上找回废弃铁皮,固定在画框上,切割出一道“伤口”。布里认为只有这样的创作才能使材料成为艺术的主体,发出自身的声音,不再做艺术家的道具。

51.jpg

成角的线条

1930年,布面油画

瓦西里 · 瓦西里耶维奇 · 康定斯基

1886年生于俄罗斯莫斯科,1944年逝于法国塞纳河畔讷伊

52.jpg

通史纲要

1953年,布面油画

马克斯 · 恩斯特

1891年生于德国布鲁尔,1976年逝于法国巴黎

53.jpg

赫克托告别安德洛玛刻

1931年,布面油画

乔尔乔 · 德 · 基里科

1888年生于希腊沃洛斯,1978年逝于意大利罗马

54.jpg

当代基督遇难

1953年,布面丙烯画

埃米利奥 · 维多瓦

1919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2006年逝于意大利威尼斯

55.jpg

抽象构成

1957年,硬纸面脱粘与颜料

米莫 · 罗泰拉

1918年生于意大利卡坦查若,2006年逝于意大利米兰

56.jpg

空间概念

1949年,有孔布面蛋彩

卢齐欧 · 封塔纳

1899年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1968年逝于意大利瓦雷泽

57.jpg

佛朗哥的幻梦与谎言

1937年,中国纸贴于日本纸上,蚀刻和飞尘版画

巴勃罗 · 毕加索1881年生于西班牙马拉加,1973年逝于法国穆然


<转载自布衣影像>

布衣影像 ID:cdubyyx生活 | 纪实 | 原创 | 影像
文字摘编自 “成都博物馆” 官网及网络

拍摄时间 | 2022年12月10日

拍摄地点 | 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