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5-10-31

新展预告丨一粒黄金点亮万里丝路:看“金线”如何串起三大洲文明



↑点击查看属于你的成博“金”品~↑


黄金,宇宙大爆炸的天然馈赠

丝绸,是中国对世界的珍贵献礼

当灿烂华贵的冶金与织金技艺自西向东

柔韧温润的丝线自华夏向西

于丝绸之路交汇

金线,化为绵延的纽带

跨越漫漫时空

以璀璨而纷繁的艺术想象

将不同地域的智慧与信仰、审美与技艺

共融编织

穿越亚欧非三大洲

在文明长河中串联起绵延不绝的金色记忆

640 (1).webp (1).png

01 金线诞生:

自然的馈赠与文明的融合

      璀璨的黄金,原本并非我们这个蓝色星球的天然物质。大约46亿年前,超新星爆发、中子星碰撞为地球带来了黄金这种珍贵的金属。

      当人类迈入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山川河湖中蕴藏的各种金被发现、被提炼,再经过捶打、雕琢,化作多种形态进入人们生活。而金线,就是金在人们生活中的形态之一。

      从保加利亚瓦尔纳墓地出土的金饰片到叙利亚巴纳特遗址的管状金珠,从苏美尔人的金银累丝技术到古希腊、古埃及文明的细金技术,再到中国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金银纹饰与皇室墓葬中的金缕玉衣,一缕缕金色在地球的经纬中穿梭,在人类的时空中流转,焕发出璀璨光芒。

640.webp (4).png

菱花织金锦抹胸  元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汪世显家族墓出土

甘肃省博物馆藏

640.webp (3).png

卡夫坦长袍  19世纪末-20世纪初

产自摩洛哥拉巴特

凯布朗利博物馆藏

© musée du quai Branly-Jacques Chirac, photo Claude Germain


02 丝路绽放:

跨越时空织就金色纽带

接下来

就让我们展开地图

沿着丝绸之路,自西向东

跨越欧洲、非洲与亚洲

打捞那些闪烁着金色的记忆

欧洲

      公元前412年,古希腊作家阿里斯托芬在《吕西斯特拉特》中记载了一种名为“阿摩戈斯服装”的“透亮”织物,后世研究者普遍认为这种织物即为中国丝绸。而在此之前,在他生活的欧洲大陆,古希腊工匠们早在公元前 2000至公元前 1000 年已掌握细金技术,伴随着它的进一步发展,欧洲大陆各个地域于不同时期涌现出斑斓金线。

      伊特鲁里亚文明的金珠工艺将直径小于1毫米的黄金颗粒附着在金属表面,这一技艺至今令人惊叹;古罗马的浮雕细工技术与乌银镶嵌术赋予黄金立体美感;拜占庭的紫色丝绸在织金技术的基础上,从地中海骨螺中提取染料编织出的紫色与金色二重奏,它是皇权的象征,也是最珍贵的政治外交礼物;英国的金线刺绣结合立体绣法,成为宫廷与教会的亮眼色彩;法国的金线刺绣借由“高级定制”重燃生命力,让“法式”成为时尚的代名词……

非洲

      在遥远的非洲大陆上,古埃及文明早在史前时代已经掌握亚麻的纺织技艺。希腊化时期,羊毛纺织技术被引入后,金线织物开始作为高等服饰的装饰,至法蒂玛王朝(971-1171 年)时期,丝绸取代羊毛,贵族服饰上开始出现大量金线刺绣。古老的织造传统、东方材料及工艺的传入以及复杂的朝代更迭,使得这里的金线织物呈现出多样风格。

      地处非洲大陆西北部的“日落之地”马格里布,在阿拉伯、安达卢西亚与奥斯曼等多重文明的影响下,形成独具特色的纺织及服饰艺术。奥斯曼帝国在扩张过程中为马格里布地区带来了卡夫坦(Caftan)长袍,繁复华丽的金线装饰使它成为彰显身份与审美的重要象征;摩洛哥女性的犹太盛装则是西班牙、中世纪犹太教、北非阿拉伯、本地柏柏尔风格的结合;突尼斯传统婚服与节日礼服上不仅闪烁着金银线与亮片、流苏光芒,海洋赐予当地居民的江珧金丝还被织成金色的披肩、手套与细纱,与华美的礼服交相辉映;阿尔及利亚则在奥斯曼风格的基础上,融合了波斯、叙利亚和意大利审美,创造出花卉刺绣……

640.webp (2).png

卡夫坦长袍  19 世纪

产自阿尔及利亚特莱姆森

凯布朗利博物馆藏

© 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 photo Pauline Guyon

640.webp (1).png

婚礼服装

约1900年 产自突尼斯首都突尼斯

凯布朗利博物馆藏

© musée du quai Branly - Jacques Chirac, photo Pauline Guyon

亚洲

      坐拥三大古老文明的亚洲,也是黄金织物的发源地之一。公元前 3000 年左右,两河流域便出现了细金工艺,伴随着高度发达的纺织业与多元文明的交汇,在如今的中东地区,诞生了纷繁独特的黄金织物。公元7世纪前后,伊朗立足当地纺织传统与中国传入的丝绸织造工艺,织造出丝路上的标志性产品萨米特,即波斯锦;伊拉克宫廷织锦工坊结合波斯和拜占庭风格生产出带有金线刺绣的奢华服饰;奥斯曼宾达利以金线绣满枝叶纹样,摇曳生姿;阿拉伯提拉兹将花卉、藤蔓等自然主义元素与本地几何图案结合,创造出独特的铭文金银刺绣。

      伴随着南方丝绸之路的繁荣,南亚与东南亚的织金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诞生于印度的扎里工艺将金属缠绕在棉线或丝线上进行编织;印度尼西亚的松革工艺以金银线在不同方向上交织完成织造;柬埔寨以特殊养殖方式培育家蚕,吐出金色蚕丝……

      而在东亚,有着“衣冠王国”之称的中国早在5000 年前已成功将野生桑蚕驯化为家蚕,伴随着西方织金技术的传入,织金技艺在元代发展到顶峰,生产出吸收中亚、西亚各国,融合阿拉伯风格与中国传统纹样的纳石失。继续往东,在汉文化的影响下,日本将源自中国的织金技术与本地纺织技术相融,催生出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襕工艺和“辻花染”……

640 (1).webp.png

大红色绸绣过肩麒麟鸾凤纹女袍  明

山东博物馆藏

640.webp.png

团窠对兽纹夹联珠对鸟纹半臂  唐

成都博物馆藏


金线并非单一文明的产物

而是世界文明共同编织的结果

当华夏的丝绸

与自然馈赠的黄金相互缝合

在磅礴的人类文明中织造出一抹金色

当草原的马背与海洋的帆影交织

当沙漠的炙热与平原的温润相逢

我们看见的不仅是

熠熠生辉的古代奢华与审美共谋

更是流淌在对话与交往中的文明共融


2025年11月-2026年3月

成都博物馆特展

金线——从北非到东亚黄金服饰风尚

邀你穿越万里丝路

在金线织造的璀璨记忆中

追踪文明的经纬


1761530982921222.png

1761530989257084.png

本次展览由成都博物馆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

联合举办 

An Exhibition jointly organized by the musée du quai Branly–Jacques Chirac in Paris and

the Chengdu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