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5-04-18
看展丨古代音乐性格测试:你是哪朝音乐咖?
假如穿越回古代,你的音乐品味会暴露真实人格?是喜欢在宫廷宴会上尬舞的某某宗,还是爱在勾栏瓦舍听曲儿的宋朝吃瓜群众?成博“锦城丝管”特展正在馆内一层上演大型古代文物音乐秀,本测试以文物为线索,趣味解锁你的音乐祖籍与专属朝代身份~
(温馨提示: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第一题:你听音乐时像在...
A. 赴约参加国家级古老典礼,盛大庄严
B. 身处云海箭雨,乱世乐师于竹林琴声呜咽
C. 夜放笙歌!市声鼎沸中一起酒酬春风
解析:
选A→先秦礼乐控
你的音乐DNA刻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周代的礼乐制度有多严格?作为象征等级与权力的重要礼器,钟的数量多寡及摆放方式均有硬性规定:天子可“宫悬”,即在东、南、西、北四面悬挂乐器;诸侯享“轩悬”,在东、西、北三面挂器;而卿大夫与士则分别为“判悬”(悬东、西两面)与“特悬”(只悬东面)。
(提示:敲钟时要像《周礼》规定的那样“钟磬喤喤”,别敲出神曲节奏)
蟠螭纹甬钟
春秋(前770~前476年)
河南博物院藏
铜编钟
战国(前475-前221年)
四川博物院藏
选B→魏晋隐士风
艺术,是乱世里最厚密的精神铠甲。
就像商山四皓画像砖中藏着“隐而不仕,潇洒飘逸”的隐士精神。文物上,刻有四位德高望重、不为权势所惑的老者——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他们或弹琴,或吹笙,或说唱,或戏玩,隐居南山,悠然自得。
商山四皓画像砖
南朝
河南博物院藏
奏乐图画像砖
魏晋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胡人伎乐俑
北魏
大同市博物馆藏
选C→大宋娱乐达人
你就是LiveHouse常客?
市井里的声色江湖,原来早已藏在了文物中。
自赵宋肇始,四川便以西南重地之姿,市井繁华如星河倾泻。青石板上商贾云集,茶楼酒肆笙歌不歇,勾栏瓦肆星罗棋布。当采莲舞的莲叶在汴河风中舒展,当《眼药酸》的滑稽戏谑惊破瓦舍的暮色,戏曲艺术于斯时破茧而生,交织成市井烟火的人文华章。
勾栏戏剧表演石刻
宋(960~1279年)
泸县博物馆藏
奏乐石刻
宋(960~1279年)
大足石刻研究院藏
高浮雕乐伎石刻
宋(960~1279年)
泸县博物馆藏
第二题:最能抓你耳朵的音乐元素是?
A. 乒乒乓乓乒乒,九九八十一种打击乐组合
B. 异域风情,想听各有千秋的人类文明之音
C. 经典流行,唱词里的百味百态百种人生
解析:
选A→节奏大师王者级
你对节拍有极致追求,一定是位运动达人吧!
春秋战国时期,军旅乐器得以发展。其中,錞于是战国时期巴蜀最具特色的军乐器,《国语·晋语》载“战以錞于,丁宁,儆其民也”,其声“清响良久,声震数里”,能产生雷鸣似的混响,与鼓配合用来指挥军队进退。
虎钮铜錞于
战国
成都博物馆藏
选B→开放国际范儿
胡人乐舞的旋转魔力+西域乐器的迷人色彩,你的歌单很超前!
学术界普遍认为古代琵琶分为直颈和曲颈两种。直颈琵琶在中国出现较早,秦汉时期的直颈琵琶人称“秦汉子”,是魏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曾把秦时流传下来的琵琶加以改制,而成为一种新型的乐器,这就是后人所说的“阮”。1980年7月,武威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南营乡青嘴湾清理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时,在大唐故武氏夫人墓中出土了一件乐器,就是阮咸琵琶的一种,这是迄今为止国内发现的唯一一件阮咸琵琶,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正在“锦城丝管”特展中展出!
曲颈琵琶则是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由波斯传入中原,展览中就有一件出自五代浔阳公主墓的木雕曲项琵琶!
(冷知识:唐代琵琶高手裴神符首创“五指轮指技法”,比现代吉他solo早1000年!)
黄釉扁壶(左)
北齐(550~577年)
河南博物院藏
木雕琵琶(右)
五代(907~960年)
扬州博物馆藏
选C→时尚代言人
你的音乐爱好有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般的国民度,共情能力一定很棒!
唐末五代,成都和南唐是两大时行歌曲中心,后蜀赵崇祚将当时流行的曲子词收录进《花间集》,对宋代词调歌曲的产生有重要意义。“大石调”就是隋唐时产生,宋代广泛运用在词调音乐上的宫调调名,是俗乐二十八调中的一调,非常时尚。
花间集
明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白釉黑彩“大石调”瓷枕
宋(960~1279年)
河南博物院藏
第三题:如果穿越,你会选择哪种音乐职业?
A. 神秘大祭司,连结远古信仰之力
B. 资深宫廷乐师,近距离赏美人(?)
C. 有人出国,有人出息,而我出家敲木鱼
解析:
选A→巫文化传承人
劈山开玉,铜铃奏响。
作为青铜乐器的原始形态,铃被广泛应用在祭祀场景中,三星堆遗址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的铜铃、海贝串铃、铜牌形响器,来自古蜀文明的声音在历史穿越中回响。
神明登场的BGM,现在就由你决定了!
花蒂形青铜铃
商(约前1600~前1046年)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藏
选B→唐宫乐迷认证
杨贵妃跳胡旋舞时,你负责用羯鼓打节奏;要么像故宫博物院藏的唐三彩一样,你击鼓策马,当个古代版“随身听”;或者考上唐玄宗时期的编制,在宫廷里奏出盛世之音!
(冷知识:唐玄宗时“立部伎”需60至180人,“坐部伎”却只要6至12人,选错位置会被玄宗骂“不专业”!)
三彩骑马击鼓俑
唐
故宫博物院
陶彩绘伎乐持钹女立俑(上一)
陶彩绘伎乐持排萧女立俑(上二)
唐(618~907年)
故宫博物院藏
弹曲项琵琶女乐俑(下一)
弹箜篌女乐俑(下二)
吹横笛女乐俑(下三)
隋(581~618年)
河南博物院藏
选C→真“佛系”音乐人
南北朝时期,益州(今成都)作为丝绸之路河南道的起点,在佛教艺术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异域风格的佛教音乐促进了外来乐器、乐舞在中原地区的传播,并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创新。
喜欢这类音乐的你,一定充满灵性!
王叔子造释迦像
南梁天监十年(511年)
成都博物馆藏
欢笑之后,别忘正事!
5月5日,“锦城丝管”特展就将谢幕,文物音乐会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趁春光明媚,快来现场认乐器、读文物,一起聆听文明的天籁之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