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5-03-21
讲座预告丨蜀派古琴叶氏一脉第七代传人讲述太古遗音的千年嬗变
古琴历史久远,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位居四艺(琴、棋、书、画)之首。作为古琴中的重要一派,西蜀古琴受地域影响甚深,历代文人、匠人、琴人绵延相传。
西汉司马相如以一曲《凤求凰》与卓文君喜结良缘;唐代诗仙李白听蜀僧抚琴,留下“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的千古名篇;四川雷氏,古琴工匠名扬天下,雷威造“彩凤鸣岐”如今正重游天府;苏轼曾著《杂书琴事》13则,涉及琴的演奏、创作、乐理等方方面面;蜀派古琴代表人物、清朝道人张孔山创下琴史上卓绝不凡的“七十二滚拂”《流水》,在1977年随“旅行者1号”飞去了太空……音乐之都琴脉数千年不断!
3月22日(周六)下午,蜀派古琴叶氏一脉第七代传人、艺术家曾河将做客成博,为大家带来“锦城丝管”特展配套讲座,并将现场演奏经典古琴曲目《流水》和《醉渔唱晚》。溯流太古遗音的千年嬗变,以琴会友、寻史论艺,触摸西蜀大地最柔韧的文化基因。交流机会难得,欢迎大家积极报名参加!
《流水》:蜀派古琴最具代表性的曲目,琴曲源自《列子·汤问》俞伯牙与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该曲经蜀派琴宗张孔山加工,加入“大打圆”“小打圆”等技法形成“七十二滚拂流水”。华彩性的滚拂乐段以渐紧的节奏、渐快的速度和渐强的力度来丰富加深流水的主题,是一首形象鲜明的琴曲。
《醉渔晚唱》:蜀派古琴代表性琴曲,相传此曲为陆鲁望与皮日休泛舟松江,见渔父醉歌,遂写此曲。《诚一堂琴谱》在此曲的后记中曰:“奇音妙趣,描写醉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讲座信息
讲座主题
蜀声两千年:西蜀古琴历史寻踪
讲座时间
3月22日(周六)
下午14:30-16:30
讲座地点
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
主讲人
曾河,古琴艺术家,音乐人类学博士候选人,现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古琴专业。中国琴会常务理事,四川音乐学院中华传统音乐研究院古琴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
曾河幼承家学随父曾成伟习琴,为蜀派古琴叶氏一脉第七代传人,曾获2009年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古琴中青组银奖。除演奏教学之外,还致力于琴学研究,关注领域为二十世纪古琴史和古琴表演研究。出版著作有《蜀中琴人口述史》(副主编,2013·三联书店)著《非遗之后: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音乐类)调查研究·古琴卷》(2023·上海音乐出版社),主持参研多项省部、省厅级课题并发表多篇中英文论文。同时其斫琴技艺深得蜀琴雄、宏、松、透之奥妙,广受业内好评。
参与方式
在成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底部“活动”栏目点击“活动讲座预约”报名。
百年古琴世家蜀声峻急,琴道、琴品、琴心一脉相承。
若您也想了解更多关于“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特展背后的历史故事,感受千年琴音里的天府风骨,这场由古琴传承人所带来的琴学讲座可千万不要错过,在初春之时,共同感受美学共振中音乐之都的盎然生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