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5-01-14

看展丨YOU成都专访策展人:将「福尔摩斯」请进博物馆

以下文章来源于YOU成都 ,作者看展的


640.webp.png

      城市展览多元丰茂。

      踩着探展的节奏,YOU成都一直步履不停。

      毋庸置疑,策展角色正在发生根本性改变。

      从传统博物馆到先锋美术馆,从社区咖啡馆到街头快闪,从大型商场聚落到策展型零售,策展钻进不同尺度的场景,从幕后到主角,成为典型语言。

      策展生态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它们将为城市带来哪些改变?我们不敢贸然评论,正在试图与不同维度的策展人聊聊天。

      第七期,我们来到了成都博物馆新展《重返贝克街·沉浸式福尔摩斯探案体验展》,拜访了本场展览的策展人王立,讲了讲这个发生在博物馆里的新故事。

640.webp (1).png

      这是一场注定颠覆的策展。

      不仅在于它是成博首个沉浸式体验展,还在于其主角是那个流传了百年,至今鲜活、迷人的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

      这个诞生于19世纪英国小说家柯南·道尔笔下的经典人物形象,无疑具有里程碑式意义,他的出现,开创了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并影响了包括阿加莎·克里斯蒂、多萝西·榭尔斯、约瑟芬·铁伊、埃勒里·奎因在内的优秀小说家。

      作为一个十足的侦探迷,拿到这个项目时,策展团队是兴奋的,但同时他们将面临几个不同以往的挑战——

      其一,按照故事发生地英国的标准,来自“福尔摩斯”时代的展品,几乎都小于300年,还算不上文物,因此,这将是一场发生在博物馆里的,由展品配合展览叙事,没有文物参与的展览。

      其二,以往的策展,大多围绕展品讲故事,而这一次,顺序颠倒了过来,他们必须考虑如何在一个家喻户晓,且已知既定结局的故事里玩出新花样。

      其三,这将是成博在“一馆一策”政策及策展人制度下,探索市场化的又一次创新,它不可避免地牵扯到更为复杂的观众需求和舆论关系,同时涉及如何在提升体验性的同时,强调博物馆肩负的文化责任。

      基于这些前提,策展团队开始着手一场耗时半年的策展旅程,他们甄选了9大经典案件作为串联,最终呈现出一个以“沉浸式”为特色的城市博物馆探案空间。“一切都是新的,一切都在探索,于观众而言如此,我们亦是。”王立坦言。


      不朽的名字。

一段传奇,历久弥新

    “请问福尔摩斯先生在哪儿?”

    “福尔摩斯有啥意思?你不如来看我,来,我们一起犯罪。”

      成博四楼展厅里,身穿黑色风衣、头戴绅士帽,手执雨伞的“莫里亚蒂教授”正在和观众打趣。

640.webp (2).png

*游走在“贝克街”的南非演员所扮演的“莫里亚蒂教授”

      作为一个鲜明的符号,他们身后的“贝克街221B”引起了侦探迷们的围观,似乎下一秒那扇门后便会钻出熟悉的身影。

      他们的神情,让王立想起自己去伦敦贝克街拜访时的样子。“没有一个侦探迷能抵挡福尔摩斯的魅力。”那时,她正在格拉斯哥大学读研究生,由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出演的《神探夏洛克》风靡全球。巧合的是,剧集的编剧之一史蒂文·莫法特是格大校友,当时回学校演讲了两次,这更加深了她的兴趣。除此之外,王立还是个侦探小说创作者,早在念高中的时候,便开始在杂志上发表作品。

640.webp (3).png

*贝克街221B场景还原

      半年前,知道福尔摩斯展览进入筹备期,埋藏已久的侦探之火再次点燃,怀着激动的心情,她接下了这个案子。

      然而,下一刻她便意识到,福尔摩斯探案故事受众虽广,深刻的读者却少,“大部分人对它的了解都停留在福尔摩斯与华生两个名字上,对于他们做了什么其实并不了解。”

      斟酌之下,策展团队决定在展厅里,用9个核心故事作为主要内容,邀请观众们重返19世纪伦敦贝克街。

640.webp (4).png

      而开启这场传奇“穿越”之前,她必须带领观众回到那个名字——

      福尔摩斯是谁?他是怎样诞生的?

      于是,一个被外化成邮局的序厅出现。

      它像来自时间的使者,讲述了作家故事和时代背景,虽体量有限,却串联出不可或缺的内在逻辑,即时代思潮造就了出类拔萃的作家,继而诞生熠熠生光的角色。

640.webp (5).png

*序厅

640.webp (6).png

*序厅人物展柜

      展柜里陈列了部分珍贵手稿、小说发表原版杂志及20世纪初的中译本。与此同时,还有与福尔摩斯生活习惯及工作流程息息相关的服饰、小提琴、拳击手套、打字机、显微镜等,甚至是他用来放烟草的手工鞋。

640.webp (7).png

*《未知的边缘》手稿

640.webp (8).png

*国际象棋

      就这样,一个鲜活立体的大侦探形象逐渐显现,王立说,他们试图将这场展览变成一次“阅读理解”,期待观众们在玩乐中清晰地感知:

      到底是什么让这个由柯南·道尔创造的角色历久弥新,成为不朽的传奇。


真实的时代。

此时此刻,我在此地

      而要完成这场“阅读理解”,我们首先得忠于时代,重返19世纪末的伦敦。

      彼时,正值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工业革命发展迎来鼎盛时期,大机器生产被广泛应用,经济文化、科学技术、艺术审美各方面都得到高度发展,而与此同时,社会剧变也激化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和社会矛盾。

      可以说,繁荣和动荡并存成为这一时期的显著特征。

640.webp (9).png

      在回应这一特征时,展厅里呈现了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诸多标志性产物,它们既是代表工业文明的火车站、电话亭,也是飞奔在雨夜,彰显阶级身份的出租马车……

      而要聚合如此多的元素,突破次元壁塑造出一种感官上的“重返”,“沉浸式”成了破题的关键。

      然而,“沉浸式”,这个近年来在营销策略上被广泛应用的概念,要真正实现,却并不简单。

640.webp (10).png

      王立曾在英国莎士比亚环球剧场有过难忘的沉浸式体验。它来自于400年前的环球剧场,至今依然延续伊丽莎白一世时期的观看方式,以自然光线代替舞台灯,观众站立观看,目光与舞台齐平,看戏时可以丢钢镚为演员喝彩。

    “完全就是一场观众与演员共建的大型真人秀。”王立回忆:“真正的沉浸式,其实并非单纯依靠一束光影能够达到的效果,而是一种‘此时此刻,我在此地’的感受。”

      在她看来,它的核心要义是塑造一种信念感,即让人相信“我就来自于这个时代”。

      出于这样的考虑,她和团队一方面在技术与展陈设计上下功夫,在现场打造了十米巨幅裸眼3D,同时进行维多利亚时代贝克街街景和221B客厅还原,它们亮相的要求,是真实,且充满细节。

640.webp (11).png

640.webp (12).png

      比如电话亭,并非虚假的摆设,而是可以拨通的,肉铺上挂着的肉,是那个时代英国人最爱吃的牛肉。

      另一方面,有了街景的基础上,NPC成了让时代“活”起来的关键。王立和团队选取了探案系列中的几个重要角色:莫里亚蒂教授、哈德森太太、艾琳、贝克街小分队;此外,展厅里的保安,都将化身“警探”。

640.webp (13).png

*1829年,伦敦警察厅成立,并设侦探局,负责侦破罪行。英国作家狄更斯曾在小说中创作了第一个虚构的官方探长,美国作家爱伦·坡则创作出首位私家侦探。提醒各位出入贝克街的朋友,禁止爬马车,否则将被警探抓回局子,同时,小心调皮贝克街小分队“恶作剧”。

      他们穿着符合时代特色及角色设定的服装穿行街道,用特有的译制腔和观众交谈,一旦触发关键词汇,便会跳出特定回答。

      很快,刚入场的观众发现,刚刚还有点尴尬的自己,身份竟然已经丝滑过度为贝克街居民,而将他们包裹的,便是那个真实的时代。


经典的故事。

明暗交织,巧思落痕

      有意思的是,虽然探案系列的重要角色们都华丽登场了,故事的两个主角福尔摩斯和华生却未露面。

      这是刻意为之的。“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具象化,对于两位核心人物来说,都是一次冒险,不打破幻想的唯一方式,便是留白。

      不过,在接下来的9个故事中,又处处有他们的身影。

640.webp (14).png

      柯南·道尔创作的福尔摩斯探案系列历经长达40年的连载,包含4部长篇以及56个短篇小说,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福尔摩斯与华生的形象逐渐血肉丰满。

      细数他们经历的案件,一共有60余件之多,展示了众多高明的手法、离奇的死亡、叵测的诡计和复杂的人性。而如何在如此庞杂的体系中进行取舍是对策展人来说,是极大考验。

640.webp (15).png

      甄选的9大案件主要基于两大共性:

      其一,它们大多是大家都熟悉的故事,包括《血字的研究》《四签名》《斑点带子案》《空屋》等;

640.webp (24).png

      其二,它们大多涉及经典犯罪模式和侦破手段,奠定了后世侦探题材的基本范式,比如密室犯罪、隔空毒杀、假死避险、身份伪装、虚影杀人等。

      除了案件场景还原,现场还设置了20余处互动装置,邀请观众共同加入侦破过程,包括摩斯密码、辨认足迹、判断骨骼等等。

      让侦探迷兴奋的是,在“侦破”过程中,发现了大量源自于原著中的小细节和小巧思。

      比如,《血字研究》不仅还原了血字,也还原了墙上的指纹,《恐怖谷》部分,一道光打在门把手上,拉开,便是一阵心潮涌动。

640.webp (17).png

      王立谈道:“和以往展览不同的是,这一次,我们鼓励观众上手摸,只要没有放进展柜的东西,都可以尝试触碰,或者询问路过的NPC,触发更多新奇的剧情。”

      策展团队还为展览生成了一张电子地图,翻看它,便会发现,展览选取的场景几乎都是案件最为核心的部分或是关键情节处,它们对整个故事推进有着举足轻重作用。这张地图将帮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墙面、氛围营造处的巧思。

      同时,遍布展厅的体验互动装置,也并非单纯让观众了解某种刑侦技能,而是配合序厅讲述,体现了柯南·道尔撰写侦探小说时,对科学的理解和运用;我们心里的大侦探,其本身也是在熟悉并掌握了众多领域的知识后,靠“实践”而非过去常见的“灵光一现”进行一针见血的剖析。

640.webp (18).png

640.webp (19).png

      当还原案件过程后,观众会发现一切有理有据。而作者巧妙之处则在于,他隐去了部分关键点,或将推理过程置后,从而大大提升了小说的可读性和主角魅力。

      这便是经典小说区别于一般小说的关键之一:适当的留白、回味,符合时代逻辑的描写和超脱时代的意识相结合。

      这也正是展览中,策展团队希望大家能感受到的重要之处,侦探小说除了情节的刺激和人物形象的独特之外,更应成为从侧面观察时代生活,人们心理的理想想象场。“毕竟一般侦探小说里的主角都是时代生活中最极端的那一群呀。”王立笑道。


态度的诠释。

探寻真相,没有句点

      展厅的最后,两扇门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每开一次,都会出现不同的场景,这不是一个句点,而是通往新探索的关卡,就像每一次打开福尔摩斯探案系列,都会有瞬时的恍然大悟。

      而奇妙的是,本次展览颠覆了以往成博的空间游线,改从四楼倒叙至三楼。回溯四楼的入口处,墙上留有大侦探最后的《丝之屋》案件,而三楼的出口处,年轻的华生医生与大侦探初次相逢。

    “空间和故事在此刻达到了叙事统一,我们追忆了故事,也追忆着读故事的自己。”

      王立对策展人身份也有了新认知,她比喻,进行这项工作的人,既是一个从事脑力劳动的故事讲述者,也是一个付诸体力的“工程师”。

      她谈道:“它将充分考验你各方面的调度能力,市场反馈、故事提炼等等,你需要在保证展品绝对安全,同时观众能够充分理解文化内涵的情况下,作出一些态度诠释。”

640.webp (20).png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场展览的策展人来自于成博交流宣传部,近年来,成博开始尝试打破部门边界,实行更为灵活的“策展人制度”,让不同背景的博物馆人,都有了主持展览项目的机会。在“一馆一策”政策下,这样的尝试空间得以扩大。

      这在王立看来,是一种趋势,毕竟,它将带来更为活跃的内生动力,加深博物馆和社会的纽带连接。“大家发现自己似乎比以往更有权利说‘我需要什么样的展览’,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640.webp (21).png

      不过,不论形式如何,博物馆策展人的讲述,终归都将基于严密的知识文化体系和事实基调。

      就像在这次的展览中,策展团队为观众们呈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侦探形象:

      他是一位思维超群的天才,但同时也会为拳击赛场上的失利而沮丧,他一方面看起来很冷漠,另一方面,对身边的朋友又满怀真诚。

      他对案件真相的追寻,其实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虽然作者以叙诡式的“障眼法”使得他的破案过程看起来神乎其技,但拨开这层技巧,便会发现他的论断都基于当时的科学进程。

640.webp (22).png

      正如王立所说:“纵使是天才,也有普通人的矛盾、挣扎和痛苦,这让他有血、有肉,成为真实的人,而非完美的符号。”

      作为城市博物馆,成博此次交出的《重返贝克街·沉浸式福尔摩斯探案体验展》无疑是一次创新。

      它让策展团队认识到观众对于在博物馆开启探索式游乐的兴趣,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展出内容与观众期待值发生矛盾时的思考。

      像探案展这样基于大体量文本的展出,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定的阅读基础,她呼吁观众们:“千万别觉得是来成博玩剧本杀,看完之后一定要回头再好好读一次这部小说哟。”

      此外,这是一场正在生长的展览,后期还将推出小小侦探团及各种研学活动,博物馆的文创区及六楼咖啡馆也正在闪现大侦探的身影,或来自维多利亚时代的精致生活方式。

QQ图片20250115105754.png

QQ图片20250115105808.png

      最后,站在新的一年,她想对她追了十几年的福尔摩斯和华生说,希望自己的侦探小说有一天也能写得这么好,然后我们的展厅有教堂,大家带着谷子来结婚吧!


展览信息

640.webp (23).png

QQ图片20250115111941.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