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3-09-22

看展丨“手作人”动脉影,一起了解展览内外的“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

雕版印刷技艺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它开创了人类复印技术的先河

承载着难以计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在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领略“汉字中国”特展中的技艺美,我们特别邀请好朋友微博@动脉影来了场“雕版印刷大挑战”,利用雕版印刷DIY包,生动还原印刷全过程,复刻了“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中的六个字。

点击下方视频,与“手作人”共同体验雕版印刷的趣味吧!




微信墩:眼睛会了,手会了吗?

观众:眼睛也没完全会!

ψ(`∇´)ψ


“雕版印刷肇自隋,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这是古今对雕版印刷发展历程的概述。走进成博“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关于雕版印刷的故事,你还能听到这些……

一说“纸本真言”。

1.png

纸本真言 唐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人类文化,乃先有图画,后有文字。印刷的技术,也是先印图画,后印文字。图画雕印,内容由简到繁,文字雕印,字数由少至多。以后又图画与文字混合雕印,相得益彰,而佛教的传播则对印刷术的普及起到了推动作用。

纸本真言出土时,卷叠于同出的铜臂钏内。所用纸张包含大麻纤维、苎麻纤维以及竹纤维3种造纸纤维,采用施胶工艺制成。纸本上的图像采用的是雕版印刷的方式进行印制,推测应为法器、手印、花蕾、绶带等图案。虽然纸本真言因埋藏时间甚久而导致上面的图案漫漶不清,但它的发现本身已经从一个侧面向我们讲述了唐代成都先进的印刷技术水平。其上经咒为楷体汉文书写真言名称和以悉昙体梵文书写真言内容的组合形式,是一件“手抄+印刷”结合的“高颜值”展品。

二说“雕版印刷佛经卷”。

2.png

雕版印刷佛经卷 五代 洛阳博物馆藏

该经卷正中有一菩萨坐在莲花上,头戴花冠,身披璎珞,左右八臂各持法器,经文为梵文,高29.5厘米,长38厘米,左下角有墨书“天成二年”等字。这卷藏于洛阳博物馆的五代雕版印刷佛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雕版印刷作品,为研究早期雕版印刷技术和佛教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例证。遗憾的是,五代十国的印本流传至今已经非常稀少,本次特展中的五代经卷也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三说“西夏木雕版”。

3.png

西夏文中号字木雕印版 西夏 宁夏博物馆藏

两宋政府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印刷业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千秋经义,文华尽汇,社会科技文化达到新的发展高度。之后,印刷术迅速向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传播,西夏甚至设置有专门负责雕版印刷的官府机构“刻字司”,雕刻的“西夏木雕版” 非常精细,因西夏尊崇佛教,其木雕版刊刻内容多为佛经、佛画。同时活字印刷术在西夏也被广为使用,其用活字印刷的佛经成为现存最早的活字印刷品实物。

此外,本次特展中还展有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所藏的“九经雕版片(书经、诗经)”,彰显了技艺与文化的双重传承。

4.png5.png

九经雕版片(书经、诗经)清 

扬州博物馆(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

著名学者白化文先生曾言,“中国古籍,除了抄录出的钞本以外,全是发明印刷术的中国人应用刻本、活字本、木版水印本等印出来的,中国印刷术及其书版,应该说是中国乃至东亚等某些国家的印本书籍的母亲”。

传统雕版印刷作为一种优秀的传统文化,是珍贵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印刷术古老的技术源头。它为人类的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最便捷的手段,中华民族也因它的馈赠,拥有了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

再次提醒大家,“汉字中国”特展将持续至10月8日,金秋时节,微信墩诚邀诸位溯文明之河而上,赏成博万“字”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