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2-09-18

看展丨当我们谈论动漫的时候我们谈论些什么

1.jpg

2022.5.17-2022.9.12,在中国动画诞生一百周年之际,成都博物馆首个动漫大展“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动漫原画特展”在此倾情呈现。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248件世界经典动漫作品首次登陆蓉城,以全球化的视野,展现出动漫这一艺术的发展历程,重温那些让我们铭记于心的故事,点燃永不放弃的希望之光。

尽管受到疫情的影响,展览依然迎来了超过60万人参观。9月20日,随着成都逐步解封,成都博物馆也已恢复开放,虽然展览结束了,但这些欢乐、感动和怀念,依然长存,关于动漫的思考与回味,也永无止息。

请随本文一道,再次走进动漫的世界,再次走入关于想象与梦想、爱与希望的无限宇宙。

/人类文明独有的DNA

艺术是现实的映射。

梦工厂13年动画片《疯狂原始人》中,穴居的咕噜一家,在突遇世界末日不得不走出山洞寻找新家园前,老爸瓜哥举着火把,挽起地上的红泥,在岩壁上,用大喇喇的线条画下一家六口轮廓,最后还不忘画个大圈把一家框住。

2.jpg

疯狂原始人剧照

(图片源于网络)

17年末,在《疯狂原始人》上映后的第四年,印尼考古学家Pak Hamrullah在Leang Bulu' Sipong 4 溶洞中发现了距今月4.4万年前穴居人留下的巨型岩壁画,猪、牛、半兽人,栩栩如生的在4.5米宽的岩壁上,错落有致的排开。这是迄今人类发现的最早的绘画,也可以被认为是人类能被观察到的最早的文明。

为何偏偏是画?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始于图像”。

在语言不成体系,更谈不上文字记录的古人类时期,人类就尝试用图形、图像传递与自然相处的方式,用粗矿的线条在岩壁上,画日出日落,潮汐涨退,画可以吃的和有毒的食物……

3.jpg

古老壁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儿童的成长中,学龄前段,大多通过绘本,从图像中认识声音,在声音和场景里去发现故事,以此学习基本常识和知识:苹果是红色的,柠檬是黄色的,天空是蓝色的……在读图中开启认知图谱的建立。

可以说,“图”作为感知和理解世界的第一媒介,早已刻进人类文明的DNA。

文明持进,以绘画、建筑、雕塑为代表的视觉文化,持续拓展人类认识、适应、改造自然的外延,也不断启发人类在“画图”“读图”上的发挥和创新。

/助力人类突破图像传播的边界

绘画是静止的,这也意味着它反映出的世间百态是切片式样的。由于聚焦某一处的结果容易缺乏前因后果的起承转合,这就让读图成为一种需要高度沉浸其中且自我阐释的活动。

然而,此并非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全部路径。于是,让一幅图变成多幅图、连贯而有序地呈现出事件的脉络、甚至让多幅图“动”起来,让阅读者能更为便捷、顺畅地理解叙事并嵌入其中,就成为人类在持续推进文明中的全新探索和尝试。

4.jpg

成都博物馆“影舞万象——中国皮影展”

始于2000年前西汉,发源于陕西的皮影戏就是人们把静止图像变动态图像的积极开创。

“入夜围方帷,张灯烛,坐帐中观看”,白色幕布后的手艺人,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张灯作戏调翻新,顾囊徘徊知逼真;环佩姗姗连步稳,帐前活见李夫人”。

5.jpg

皮影表演

它为人间提供了更多超越现实题材、真实生活场景的可能,原本只存在于文字、图像,甚至是想象中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在皮影的操作和声光效果中再现。

“皮影”虽的确算的是“会动”的图像,但本质层面来说,其还是更接近现场表演,也更多是在点对点的人际传播上发力,在小规模、小范围上分享一个微缩的小世界。

传播规模和传播范围的扩大,从人际传播扩展到组织传播再到大众传播,则是人类在图像传播实现静止到动态的“质变”以后,开始追求的“量变”。

更大的规模和范围,则势必要依赖于复制技术的突破,版画(也称木刻,起源于不可考,但普遍认为起于汉朝)、凸版印刷(一说起源于唐朝)、凹版印刷(起源于15世纪中期的欧洲)先后被发明并用于图像的复制和传播,但囿于上述印刷技术多是直接压印,而更多只能复制出粗细不一的线条,色彩、层次和细节等环节的再现则相对乏力,这也让该时期的复制更多以图形为主,离真正意义上的图像复制还是有相当距离。而此时的“活动图像”,也更多以连环画(起源于宋)的形式出现。

技术持续推进,真正意义上的图像,尤其是彩色图像的大规模复制技术可认为是18世纪末期起源于欧洲的石板印刷术,而全流程完成从图像的捕捉、记录、复制和大规模传播的一整套完整技术的出现,则是在19世纪期早期伴随着感光材料被发现后,摄影术和珂罗版印刷术的兴起。

6.jpg

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拍摄于1826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此,人类的图像传播,乃至影像传播进入了新纪元,摄影术、感光片、印刷术的齐齐发力,让“永固自然图像”成为可能,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了全面记录、再现、传播真实世界的能力。彼时(19世纪中晚期起),以照相为代表的静止图像和以“西洋镜”为代表的活动图像,开始全面服务于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

/漫画、动画和动漫

事实上,漫画并没有一个确凿的概念。不同领域、不同学者对其的研究也千差万别。

从北宋画家晃以道的“黄河多淘河之属,有曰漫画者,常以嘴画水求鱼”,到丰子恺1925年在《文学周报》上的注名为“漫画”的画作,从起源于意大利庙堂上的素描稿到西欧大陆的双周连载的《丁丁历险记》,其本质或都指向“以夸张变形的人物形象”为主导求得创作的动力。

7.jpg

丁丁历险记海报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自诞生起即不以“还原真实、客观世界”为己任的艺术形式,在传播内容上一直有自己的“路数”:就内容来说,因其是以“夸张”为体裁的本底,所以有跳出现实题材桎梏的先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想象力”几乎成了漫画题材的代名词:有远丰富过现实要素的情节、冲突设定;有超于基本自然、物理规律的人物、场景拟制;有乌托邦式样的价值体系和因果逻辑呈现……永远年轻美好,一直热泪盈眶,从来也都是正义战胜邪恶。

动画的概念则相对明确些,基本可认为是由法国光学家兼画家雷诺定义出的“采用逐帧拍摄对象并连续播放而形成运动的影像技术”。

《睡美人》手绘稿4秒动画原稿(其二)

美国,1942年

华特迪士尼公司出品

一定程度上,动画是电影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伴生产物,其本质都是光透过持续前进的胶片投射到屏幕上,形成连续活动的影像。

20世界最初期,胶片有着影像承载密度较低的技术限制,动画更多采用素描式的线条形图像组合,非常类似报业时期的“卡通”画作,所以在相当范围内,动画与卡通几乎是一个概念。

许是由于人类真正意义上第一部动画影片诞生于美国,而后又被迪士尼公司发扬光大,作为典型动画形象的米老鼠深入人心,动画片基本被默认为是针对低幼群体的专属体裁。

10.jpg

《米老鼠与唐老鸭》手绘稿原画,美国,1941年

华特迪士尼公司出品

而现阶段,动漫似乎盖过漫画和动画,成为了日常语境中更通行的概念。

这种让“漫画”变成“动画”的理念和技术的结合,是诞生在电视和计算机技术持续推进的背景下的:赛璐璐片完成内容绘制后,一侧交于印刷厂制作成漫画绘本,一侧交于影像公司制作为模拟影像信号。偏好印刷媒介的读者有纸本来满足阅读偏好,在静止图像的非线性媒介使用中,能有更多时间驻留、思考;偏好电子媒介的观众有声画合一的影像体验,可以在活动图像的线性媒介使用中,调动更全面的感官刺激。物理层面的变革也驱动了精神层面的突破,尤其在家用录像机技术成熟后,电视也具备了可回退、可反复阅读、可定格观看的非线性媒介属性,动漫不再拘泥于对热闹声画场景的追求和浅表的叙事,转而开始思考,作为一种更易介入的媒介体裁,要如何更生动和更深层次的输出思想和价值。

11.jpg

《风中奇缘》  赛璐璐,美国,1994年

华特迪士尼公司出品

/当我们在谈论漫画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些什么

“你还相信光吗?”

“九色鹿的神光真的可以把利箭化为灰烬吗?”

“顽劣不堪的哪吒其实有一颗做英雄的心!”

最近网上流传的直击灵魂的话题,能够轻易的击破小到孤身走暗巷的小学生,大到早已为人父母的中年人,串联起来的除了刻在DNA里面的识图基因,让读者共情的还有漫画中主角们所传达出来的英雄主义浪漫精神。

12.jpg

《宝莲灯》背景画和赛璐璐,中国,1995-1999年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

“生活中的英雄,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的人。”

曾经每个人都以为自己是主角,长大后才发现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虽不能成为那个拥有72般变化的孙悟空,在考前的最后一刻不会有记忆面包,没有点石成金和画笔成神的超能力,也不能抓住时间和新之助一样永远停留在五岁,但做人的道理漫画都讲给了我们听,究其内核,即是应该对生活充满好奇,热爱和憧憬。

13.jpg

《龙珠》手稿彩绘原图,赛璐珞,日本,1986年

鸟山明绘

多年后,再回头翻阅漫画,依然年轻的动漫人物,依然天马行空的剧情设定,依然光怪陆离的场景营造,如一艘梦之船承载着作者和读者个体心智的各个阶段。

漫画陪伴着一代人成长,深入浅出的开展故事,在人们谈论画作本身和表意内涵时,漫画也在不断探索着人类文明的外延,让传说神话从代代相传的文字变成图像。

人们在成长岁月中,多多少少被漫画影响过。从《宝莲灯》到《葫芦娃》,从《老夫子》到《涩女郎》,再到近年口碑崛起的国漫电影,人们对动漫的期待并没有随着年纪的增长而减少,少年们开始对人生进行探讨,对梦想学会坚持,对友谊坚定守候,对爱情美好向往,知道坚持可以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在感到孤独时,相信努力就有回报。

14.jpg

葫芦娃剧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漫画的痴迷,镌刻着人类对浪漫所怀有的无限幻想与初衷,无论观众们在提起漫画的时候究竟会谈论到什么,相信漫画所带来的真挚又单纯的心始终不曾改变过。

祝热爱漫画的人,尽管人间历尽沧桑,但永远都是披着宝剑的斩龙少年。

展览虽然结束,大家依然可以点击以下展览名,

在线上展厅,再次重温经典!

http://360qj.cd3000y.com:8001/cric/statictour/cric/8gew246lsm3y8fm_vr/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