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2-09-18

看展丨我叫秘色瓷,神秘了千年

1.jpg

秘色瓷,中国瓷器史上最为神秘的存在之一。

它身世成谜,作为诗人咏颂过的顶级青瓷,却曾经只存在于诗词与文字描述之中;

它名字成谜,何为“秘”色、缘何得名,至今还没有十分明确的研究结论;

在成都博物馆“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一件精美的秘色瓷八棱净瓶静静伫立,等待着观众的欣赏与探寻。 

2.jpg

越窑秘色釉八棱净瓶  唐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PART 1

千峰翠绿    融为“秘色”

3.jpg

越窑秘色釉八棱净瓶  唐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何为“秘色”?

秘色瓷,最早也是最有名的记载,出自晚唐世人陆龟蒙的《秘色越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 此外,唐代徐夤在《贡馀秘色茶盏》中也曾形容“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结合来看,“秘色”大约是一种与“千峰翠色”相似的青绿。

为何称“秘”?

“秘色窑器,世言钱氏有国日越州烧进,不得臣庶用,故云秘色。”宋代叶寘在《坦斋笔衡》中将“秘”字指向珍稀之意,指明其为越窑烧制,仅为五代时期吴越王朝钱师的御用贡品,民间不可用,更难睹华容。此外,周煇的《清波杂志》、赵麟的《候鲭录》、赵彦卫的《云麓漫钞》、曾梃的《高斋漫录》等著录中,都有类似记载。

4.jpg

越窑秘色釉八棱净瓶(局部)  唐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至于明清,清代刘体仁《爱日堂抄》则认为,“自古陶重青品,晋曰缥瓷,唐曰千峰翠色,柴周曰雨过天青,吴越曰秘色。”“秘色”应该是说瓷器的颜色。

这许多的争议,正因秘色瓷犹如昙花一现,极美,又极短暂,极珍贵,“至明而秘色始绝”,数百年来再难觅芳踪,所以成为了一个令人心摇神曳的传说。

PART 2

地宫门开    面纱初现

笼罩在秘色瓷上的迷雾,一直持续了数百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悄然消散。

5.jpg

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进行了考古发掘,出土了2000余件盛唐时期的稀世珍宝,其中就有一批保存完好的越窑青瓷。更令人激动的是,与封存在地下的器物一起面世的,还有一块《衣物帐》碑,记录着地宫埋藏物品的帐目,将这批越窑青瓷器,明确记载为“瓷秘色”!

6.jpg

法门寺地宫出土《衣物账》碑

明确记载“瓷秘色”

(图片来源于网络)

7.jpg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八棱瓶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秘色瓷第一次真实地呈现在世人眼前,不仅证实了其存在的真实性,也为学术界判断、研究秘瓷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法门寺地宫的秘色瓷被发现后,关于这批器物的烧造地点的疑问便浮出水面。随着以上林湖为中心的越窑陶瓷考古发掘与研究的开展,结合历代文献记载,研究者最终确定,明嘉靖《余姚县志》所记载“秘色瓷,初出上林湖,唐宋时置官监窑”的记载非虚,慈溪上林湖就是秘色瓷的主要产区。

8.jpg

后司岙窑址发掘现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5年至2017年,在浙江慈溪上林湖中心区域的后司岙窑址的考古挖掘工作中,又发现了一部分与法门寺出土器物一致的秘色瓷,有一件八棱净瓶格外引人注目,它瓶颈修长,肩部圆隆,釉面莹润,与法门寺出土的八棱净瓶几乎无二。

本次“空明流光”展览,特别展出了这件稀世遗珍,它带着千年前在千峰迴环、绿水轻盈中煅火成就的颜色,告诉我们,何谓“千峰翠色”,何谓“春水绿云”。

PART 3

漫漫长河 只此青绿

隋唐以来,瓷器在日常使用中逐渐取代了漆器、金银器,成为重要的生活器具。作为越窑青瓷中的精品,秘色瓷代表了当时最高的瓷器工艺水平。

9.jpg

越窑秘色釉八棱净瓶 (局部) 唐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因为是贡品,秘色瓷的烧制可谓不计成本。除了在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上更为严格,还采取瓷质匣钵、单件装烧的技术,即在瓷器外套上一个瓷质匣钵,用釉封口后进行装烧,以此保证烧制出的瓷器光洁透彻、更少杂质,呈现出如冰似玉的绝美效果。

10.jpg

越窑秘色釉八棱净瓶  唐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秘色瓷曾惊艳世人,又在时间长河中消逝,再到被发掘出土,依然萦绕着无数的秘密,等待后人的探索。

“秘色”底蕴下,所映射出的中国瓷器的艺术性与创造力,依然如同它千年来停驻于人们心中的神秘感一般,迸发着无穷的魅力。

以秘色作引,

观形知雅,

凭瓷叙宋。

“空明流光——宋瓷·五大名窑特展”

将于9月20日恢复开放。

从“南青北白”到五大名窑,

从清雅宜人的宋代雅趣,

到被宋瓷审美所影响的后世闲情,

尽在这场清灵的夏日雅集。

欢迎各位朋友点击下图进入H5,

生成专属海报,

9月20日,

我们展厅见!

11.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