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1-11-05

看展丨七伤拳、六脉神剑、太极拳……武侠世界中的中医奥秘!

1.jpg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一代武侠小说名家金庸先生逝世已三周年,但他留下的武侠世界与武侠精神,依然吸引着无数人为之沉迷。金庸武侠小说中对传统文化多有涉及,其中对医学一道,尤其是中医理论、药物学、针灸经络学方面,也有很多描述。医药学的知识与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情节相融合,虽有夸大之处,却让人对传统医药学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

2.jpg

实际上,我国古代确实有“医武一家”的说法。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曾说:“古代凡习武之人,多少懂点中医的道理。”趁着成都博物馆“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热展之际,快和我们一起探寻武侠世界中的中医药吧!

七伤拳

人身五行,阴阳二气

金庸代表作“射雕三部曲”最后一部《倚天屠龙记》的故事广为人知,主角张无忌的义父,金毛狮王谢逊的绝学“七伤拳”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七伤拳威力巨大,金庸书写:此拳出招时声势煊赫,一拳中有七股不同的劲力,十分霸道。七伤拳拳法总纲则云:“人身五行,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脾属土,肝属木,再加阴阳二气。”五行与阴阳二气合称霸道掌力“七伤”。

这其实借用了传统中医观念中“阴阳五行”的概念。

3.jpg

《阴阳五行》缣帛 西汉初年佚名编撰 

西汉吕后时期(前187~前180年)抄本 

湖南省博物馆藏

作为古代朴素唯物思想,阴阳五行是古人认识和解释世界变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早在西汉时期,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基础的数术学说广为人知,“发现中医之美”特展对阴阳五行在我国古代哲学认知与中医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讲述,展出的《阴阳五行》缣帛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就是一部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的数术文献。现存最早的中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也对阴阳五行有着深刻的解读,并以对立统一的原则,将其与自然万物进行关联。

4.jpg

《黄帝内经素问》 西汉佚名编撰 

明吴昆注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刻本 

成都图书馆藏

六脉神剑

经络腧穴 纵横捭阖

经络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阐释的是中医对于人体组织结构的理念。这种认识在武侠小说的世界中被侠客们利用,修炼经脉提高自身内力,以点穴手法来护己克敌。

不论是少林寺的《易筋经》、还是《射雕英雄传》中的《九阴神功》,都是运用经脉系统修炼内功,改善自身体质,易筋锻骨。但论直接凭经脉为武,《天龙八部》中大理段氏的“一阳指”与“六脉神剑”可谓其中的佼佼者。“六脉神剑”由不同的手指隔空激发内力,变化精微,它们分别对应六个人体穴位,如右手大拇指发出的“少商剑”便是自十二正经之一“手太阴肺经”。其设定就是依托于中医对于人体经脉系统的认知。

5.jpg

段誉使“六脉神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中医里,经络为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系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交通道路。“经”纵行分布,“络”纵横交错,遍布全身。本次展出的清代《内经图》(复制品),就展现了古人对人体经络结构的具象认识,它艺术化地表达了人体中内炼“精气神”的过程,并体现出辩证统一的哲学原理。

6.jpg

《内经图》轴(复制品) 清佚名绘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史博物馆藏

此外,武林人士行走江湖还必备一项基本武功技法——点穴。《射雕英雄传》中桃花岛主黄药师“弹指神通”出神入化,《天龙八部》里,大理段氏“一阳指”不仅可以用于御敌,更可疗伤,一灯大师就曾用一阳指为黄蓉治疗“铁砂掌”之伤。

这些武功均涉及了腧穴学说的理论。

9.jpg

“一阳指”

(图片来源于网络)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聚集于体表的部位。早在史前时期,人们已懂得利用尖锐的砭石、骨针来刺压穴位或病患处达到治疗的效果,商周时期,逐渐开始使用金属针。本次展出两枚新石器时期的骨针就展示了古人利用穴位进行治疗的初貌。

10.jpg

骨针 新石器时代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藏

有趣的是,武侠小说与实际的中医药研究中,在对经络穴位的教学上,采取了相同的表现方式——

《六脉神剑图谱》如此展示:帛上绘着一男子图形,身上注明穴位,以红线黑线绘着六脉的运走径道。

古代医生们也有类似的“教具”:这些漆人或铜人,全身绘有经络线条以及穴位,有些还刻有“心”“肺”等小字,便于教学。

11.jpg

经穴髹漆人像(放大复制品) 西汉早期 

成都博物馆藏

12.jpg

经脉髹漆木人像(复制品) 西汉早期  

绵阳市博物馆藏

13.jpg

经络腧穴针灸铜人像 明中晚期 

湖北省博物馆藏

太极拳

刚柔并济  修身养心

如果说七伤拳和六脉神剑是传说中的武学,那么太极拳则实打实地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随处可见。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太极拳为武当派掌门人张三丰所创,与传统文化中的太极、阴阳理念契合。太极拳强调让自身内外协调配合,动作与呼吸相结合,从而调整机体及自身阴阳平衡,与传统导引养生有着极为相似的要求。

14.jpg

张三丰“太极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导引是古代人们倡导的利用呼吸运动(导气)与肢体运动(引体)相结合,用以防治疾病、保健养生的一种方法。

15.jpg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初年帛画《导引图》,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导引图像。《导引图》从上到下分四层排列,每层各绘11幅导引图,图旁注有术式名称。

中药材

神农百草  以毒为医

除了武功外,金庸武侠小说里另外一个极为重要的元素就是药和毒。赵敏用以控制六大派的“十香软筋散”、可以治愈打成碎末的断骨的 “黑玉断续膏”,以清晨九种花瓣上的露水调制的“九花玉露丸”……不管是致幻致死的毒药,还是救人保命的灵药,都在小说中大放异彩,其中涉及到的理论,炮制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以毒为医”。《笑傲江湖》《碧血剑》中出现的“五毒教”就十分有代表性,五毒教尊青蛇、蜈蚣、蝎子、蜘蛛、蟾蜍为“五圣”,利用它们的毒性来作战、治疗。

16.jpg

“五毒教”驱使毒虫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说法便借鉴了中医关于“五毒”的概念。中药最初被称作“毒药”,至今俗话仍说“是药三分毒”。此“毒”特指药物的偏性。中药治病就是利用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即“以毒攻毒”。在保证用药安全的前提下,某些毒性较大的中药有着显著的治疗作用。“五毒”就是中药里常用的动物药。

17.jpg

五彩张天师斩五毒图盘 明万历 

故宫博物院藏

五毒的意象,不仅仅是作为药材,更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符号,用于日常的饰品和摆件中,来祈祷身体健康。本次展出的多件展现“五毒”的展品,证明“五毒”的概念已经不局限于医学,而成为一种被广泛认可的民俗。

黄色缎平金绣五毒葫芦纹活计 清光绪 

故宫博物院藏

金庸以武侠为表,以传统中医文化为里,为读者们构建了一个无比真实、独具魅力的武侠世界。我们所了解的武侠,不仅仅有着江湖传说、恩怨际会、侠骨柔情,更有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壮志豪情和家国情怀。今日的我们,也可以从传统中医入手,重述经典,以中医为钥,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门,以此为起点,借由成都博物馆 “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走入传统中医药的世界,体味优秀传统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