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1-10-29

看展丨敢为人先:川派中医创新基因薪火相传

1.jpg

成都博物馆2021年压轴大展“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在博物馆一楼隆重启幕,不仅展现了蔚为大观的中国传统医学世界,也将源远流长的川派中医贯穿其中。四川,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自古有“中医之乡”的美誉,川医、川药和川药企在全国独具一格,川派中医更是中医领域较为知名的流派。

银针济世 传承有序

成都博物馆“镇馆之宝”经穴漆人与天回医简,出土于成都天回镇老官山汉墓。作为迄今我国发现最早、最完整的经穴人体医学模型,经穴漆人是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备受瞩目;而九百医简,更是目前一次性出土医学竹简数量最多的考古发现,据推测,极有可能是古代神医扁鹊医派的失传医书。两者很可能由墓主带至蜀地,完整地反映了扁鹊、仓公的“经脉医学”体系,也展现出中医在秦汉之际的针灸学成就。

2.jpg

天回医简  汉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3.jpg

展览序厅

在展览中,经穴漆人的放大复制品与天回医简都有亮相,而与呼应的,则是一枚小巧的印章——东汉“太医丞印”桥形钮铜印。这枚印章是目前所见最早的太医用印。太医丞为古代医官,始置于秦,是太医令的副职,东汉时隶属少府。据推测,此枚印章可能为汉代四川针灸学家郭玉所用。郭玉,字通真,广汉雒(今四川广汉)人,为名医涪翁的再传弟子,汉和帝时(88-106年)任“太医丞”。他精通脉理,针术高明,治病能够“一针即瘥”(即“一针见血”之意)。而汉代四川曾出现涪翁、程高、郭玉三代传承有序的名医,又当与老官山汉墓的墓主将扁鹊学派的医书传承至蜀地密切相关。

4.jpg

“太医丞印”桥形钮铜印 东汉 

故宫博物院藏

医药兼擅,济世有方

5.jpg

展览中,一面巨大的药材柜墙吸引着众多观众一探究竟——药材柜的抽屉拉开,便是多种常见药材,观众可看其形态,更可嗅闻其味,感受药材之美。

6.jpg

中药绝大部分来自天然的植物、动物、矿物,其中植物占80%以上。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自然条件。地域不同,其品种、产量、质量也有差异。中医将临床中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如展出的汉代璧形滑石,滑石是最已经最软的矿物,根据《本草图经》记载,滑石产于“道、永、莱、濠州”。

7.jpg

璧形滑石  汉

湖南省博物馆藏

四川,也是久负盛名的中药之乡,已查明的中药资源种类超过7000多种,古代医书中对川药的种植、加工、组方成药均有详细的记载,更有着“无川药不成方”的美誉。而由于四川盆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药材的道地性较强,因此,川派医家大抵都医药兼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北宋名医唐慎微,他是蜀州晋原(今四川崇州)人,医术精湛,多年广采博集各种道地药材,编成《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全书收载药物1558种,有药图294幅,是目前存世最早的图文并茂的本草典籍。在这部著作里,他首次将药物与方剂结合,为李时珍著《本草纲目》奠定了基础。

敢为人先 贯通中西

曾有学者总结了蜀人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思想特征——“敢为人先”,道出了川派中医学家勇于开拓的学术特色。从汉代翁培留下《针经》与《诊脉法》,到清代名医唐宗海开中西医汇通风气之先,川医勇于拓展的精神贯穿始终。

8.jpg

《医学见能》 清唐宗海撰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上海中医书局石印本

四川省图书馆藏

在此次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中,清代文献《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医学见能》在灯光下静静展示,作者是一位川籍名医——唐宗海。唐宗海出生在清朝末年,当西学东渐时,他认识到西医、中医各有所长,力主汇通中西,厘正医道。用西医解剖学生理学知识来汇通中医脏腑、经络、气血等理论,撰成《中西汇通医经五种》。在当时实属传统中医的先驱,对后人的影响深刻。

9.jpg

《中西汇通医书五种》 清唐宗海撰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成都博物馆藏

四川彭县当地名医陈国鼎深受中西汇通启发,于1921年在当地创建了“济和堂咀片店”(现为济生堂药业)。陈国鼎秉持唐宗海“衷中参西”的理念,在保留中医药精髓的基础上,结合西医理论进行诊断和制药,不仅提高了医术,其诊断和处方疗效都显著提高,后更名为“济生堂”,当时的济生品牌在彭县家弦户诵。而唐宗海汇通中西医的创新思想至今还影响着济生堂药业的发展和壮大,结合循证医学和中医理论源源不断开发创新型中药新药。

守正创新 与时俱进

10.jpg

巴蜀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传承有序的医药学发展以及川派中医的医药兼擅也让蜀地的医药业发展兼俱问诊、开方、制药和取药等多个功能。多个老字号药店在清代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包括梓潼宫、德仁堂、全泰堂、济生堂和庆鼎药房等。这些老字号药房继承了川派中医的精髓和特点,与时俱进,为代代人们的健康竭尽心力。

始创于1921年的四川老字号百年企业济生堂药业,从创立之初厂店合营药房逐渐发展壮大,新中国成立后成为了四川省济生制药厂。

目前,济生堂拥有96个药品批准文号,其中部分是当年传承下来的品种,不断为世人的健康创造着新的价值。

四川自古拥有得天独厚的中药自然资源、丰富的医学学派、深厚的学术思想、当今先进的科学技术,雄厚的产业基础以及健全的中药商贸流通体系,让成都这座沉淀有千年中医底蕴的城市得以在创新包容的天府文化中孕育出时代发展潮流下的巴蜀医道。

(本文由济生堂药业提供)

摄影:动脉影、张羽腾、袁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