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1-10-14

看展丨风雨中,携手共“晋”,为文物撑把伞

也许,很多人都听说过“地上文物看山西”的俗语。山西省历史传承悠久、文物遗存丰厚,它们凝聚了三晋先民隽永的智慧,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向世人讲述着不老的三晋传奇。同时,作为全国古建筑遗存最多的省份,山西可谓“村村有古庙,处处有古建”,甚至一个不起眼的乡村小庙都能藏着国宝级的壁画,让人心存向往。

但现在,它们却处于危险之中。

今年入秋以来,山西省大部分地区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持续强降雨袭击,并引发洪涝、滑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部分不可移动文物和博物馆纪念馆设施也遭到不同程度损害,受损的古建更是多达1700多处,让人忧心。

在本次成都博物馆“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中,也有四件来自山西博物院的文物。

唐代的黄釉绞胎瓷枕,这是医生为病人诊脉所用。脉枕呈圆角长方形,枕面两端稍高,中间微凹。它装饰考究,花纹精美,不仅体现了烧瓷技术的精进,也体现了物质生活丰富时人们对精神艺术的追求。

1.jpg

黄绿釉绞胎瓷枕 唐 

山西博物院藏

另外三件铜匜和铜盘、瓷匜,均是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的礼器。

2.jpg

铜匜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3.jpg

铜盘 西周 

山西博物院藏

铜匜和铜盘为春秋时期,贵族在祭祀、宴饮前进行“沃盥之礼”的配套洗手用具。《礼记·内则》载:“进盥,少者奉盘,长者奉水,请沃盥,盥卒,授巾。”匜用来浇水洗手,盘用以承接洗过手的水。

而金代的瓷匜则是河南均窑的产品,出土于陕西省应县城。这也是本次因暴雨发布过预警的区域所在。

4.jpg

钧釉瓷匜 金 

山西博物院藏

这些来自三晋大地的文物,生动反映了两千多年前开始,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个人清洁卫生的关注,它们成为“发现中医之美”特展描绘了中医体系演进的重要内容。

近来因山洪爆发,山西的文物让全国牵肠挂肚。作为文博工作者,除了忧心,我们也将尽力加强文物的收藏和保护,延缓它的消逝,研究它背后的文化内涵,传承它的精神,以实际行动支援山西同行,祝福山西百姓。

携手共“晋”,山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