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1-08-13
看展丨东门码头:历史与繁华的交汇之处
成都平原,并非自古是“天府之国”,
也曾经饱受自然灾害的侵袭。
雨季,洪水泛滥;
旱灾,大地龟裂,
“夏日消融,江河横溢,人或为鱼鳖”。
水利工程,
成了历代蜀人不断承继与发展的大事。
从宝墩时期的“竹木护石”,
到商周时期的“干栏式建筑”,
逐步形成了一条科学可行的治水之路,
尤其是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
“深淘滩,低作堰”,
将滔滔洪水,止于足下沃野。
水,开始润泽与濡养着这片土地。
从此水旱从人,良田千里,
这才有了子美笔下“门泊东吴万里船”的盛景。
都江堰水利工程 张艳 摄
展出于成都博物馆“天府相册——百年成都图片展”
从都江堰流出的水,自西向南,汇入成都平原。
成都依靠这便利的水运,
走出四面青山,与外界互通往来。
上至唐宋,下至明清,
锦官城内处处商贸繁华、川流不息。
东门,成为了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
人们进出东门有两种方法,
或去东门码头乘船,或走东大街。
码头与东大街,造就了东门的繁华与热闹,
更形成了老成都的红尘盛景。
1200岁的合江亭,
见证了无数驶往天涯的征帆,
也见证了成都人来往不息的生命历程。
在旧照片中,
东门码头仿佛静静沉寂,
与这处山水这方人融为一体,
将蓉城人的故事流转传唱。
民国时,成都东门码头
展出于成都博物馆“天府相册——百年成都图片展”
日新月异,千年时光飞逝。
旧日的东门以更年轻的姿态,
重新点亮我们的双眼。
旧时成都的建筑逐渐被高楼代替,
脚下的城市已飞速发展,
记忆里的码头与东大街,也换上新衣:
白天熙攘,车水马龙;
夜游锦江,灯光绚烂;
如今再从东门码头出发,
锦江之上,船灯点点,晚风拂面,
感受夜色缱绻,回味古今变迁。
我们相信,
东门将在光阴变迁中继续加冕,
走向光明的未来。
夜游锦江 夏战战 2019年摄
(拍摄者为夜游锦江项目的设计者之一)
展出于成都博物馆“天府相册——百年成都图片展”
在成都博物馆“天府相册——百年成都图片展”中,
还有许多时光中的影像碎片,
它们勾连起历史与繁华的脉络,
给人带来无限的怀念与追思。
在成博5楼、6楼的公共空间,
等你前来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