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1-05-18
列备五都丨城市的重塑与展望
成都博物馆2021开年原创大展“列备五都——秦汉时期的中国都市”,即将于5月21日闭幕。
在展览从2月9日开幕以来的3个多月里,已有共计40万人次进入成都博物馆,与秦汉时期蓬勃繁荣而又迥异多姿的中国都市生活风貌,打了个照面。还没来得及到成博一览“五都”风华的观众们,一定要抓紧最后几天的时间,且除了精彩的展览,成博还将带来丰富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
以多城联动展望未来世界
2021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恢复与重塑”。毫无疑问,这是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世界的课题。在世界范围内疫情常态化防控的背景下,文博人业已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未来的多重挑战,并付诸行动。
而放到一个国家、城市乃至人类的总体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建造、恢复与重塑,都既是当下最为鲜活的关键词,也是我们以积极姿态,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与可能性的可贵努力。
当然,对于古代的城市与人民来说更是如此。
以成都为例,在“列备五都”之前,成都经历过蚕丛鱼凫时的“开国何茫然”“不与秦塞通人烟”,但在开明王朝时即已表现出“徇江而下”打破闭塞的高度开放性。再攫取成都历史上的几个切片:公元前311年,张仪、张若修筑起成都大城的高墙,为当下的成都,开启了那句“2300年建城史”的自我表述;后又有李冰父子建都江堰,以超绝的想象与行动力,造就成都平原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陆海之地”。从此,一座文明城市的胚盘从天府之国育出,并自信地在历史的石碑上,刻下“巍巍大汉”“列备五都”的字眼。
裴君碑 成都博物馆
与成都的历史合辄,汉代“五都”之诞生,也伴随着刘邦“天下县邑城”政令的推行。就此,中国城市建设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辽阔的版图初现雏形,不同城市的个性也在大一统的背景下得以塑造与彰显。
在伟大帝国的各个角落里星散,又通过江河的血管彼此呼应,汉代时,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这五个都市,是“天下”的枢纽。在这里,秦时的活力、智慧与野心再度汇聚——也唯有城市,以及城市的勾连互动,才能滋养出《汉书》里“千里游遨,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的多姿生活。
这样多姿的生活,不仅被记录在历史文献里,盛装在出土文物里,更鲜活地继续生长了几千年,成为当今中国人精神最坚固的底色。
以文物之美重现古都风华
为了更全面地展现出汉代“五都”的真实面貌,早在历史里就被亲密串联起来的几个都市的15家文博单位倾情联动,纷纷带来了自己的珍贵文物;其中不乏多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且多数为首次来蓉展出。
五层彩绘陶仓楼 焦作市博物馆
下图:七盘女舞俑
洛阳博物馆
上图:鹰首壶
齐文化博物馆
文物总是天然地携带着“恢复与重塑”的印记。通过来自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汉代“五都”所在地域考古出土的300余件/套精美文物,“列备五都”展向公众真实还原了两千多年前的中国都市生活状态,和古人在建设自己的城市与家园时,所涌现出的智慧与对未来的期许。
摄影:邓俊涛
在朗朗金玉、沉沉木石之中,我们看到从秦汉光华中勃发的城市生命,看到两千年历史的每一寸肌肤纹理。先秦诸子们留下的文化支撑了秦汉人生活的重建,而生活不息的力量,又以文物的方式历经了时间,来到我们面前。
城市文化,是这文化巨流的支脉。当整个世界正挣扎着从时代的困顿中站起并再度出发时,对城市文化的承继与再发展,也正促使着我们从过去汲取力量,好准备出一场文化和精神意义上的恢复与重塑。
这是对过去的恢复与重塑,也为成都通向世界文化名城的道路,添上新的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