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0-11-09

成博所在的小河街是个什么样的所在?

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标,而成都的最强地标毫无疑问就是天府广场。它是成都交通枢纽网的中心,如同一颗不停跳动的心脏,向四面八方输送着新鲜的血液。如果你是外来的游客,想要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这座有着四千五百年厚重历史的城市,那一定要去天府广场西侧的成都博物馆转转。  

1.png

成都博物馆

       外墙在阳光下闪烁着金色的金属光泽,不规则的几何体带有别样韵律,这座在寸土寸金的市中心建设的博物馆,足以反映蓉城对文化的重视。走进成博,成都历史长河中的灿烂片段就会在你眼前铺开,先秦青铜器、两汉魏晋南北朝的陶俑与砖石、唐宋元明瓷器与丝绸……还有各式各样的国内外展览,让你在文化碰撞中体验成都的前世今生。

2.jpg

成都博物馆

其实,成都博物馆所在的“小河街”与博物馆一样,也包含着可兹展示的历史。这条小街和成都博物馆交相辉映,它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藏着生活中接地气的小美好。

小河街美食与皇城清真寺

每逢周五,在成都博物馆和皇城清真寺之间,新疆水果、羊肉串、馕饼等摊位就会挤满整条街道,吆喝声不绝于耳。周五是“巴扎天”,即维吾尔语中赶集日的意思。在这一天,成都的吃货朋友们会从各处赶来品尝正宗的新疆美食,给市中心增添了几分轻松的烟火气儿。小河街的美食远远不止新疆烤串,创业于1986年,如今誉满全国的成都火锅的代表性企业“皇城老妈火锅”,就是在小河街边做出了名声、做出了品牌。这家火锅店,一听名字就带着点霸道的“皇家风范”——可没骗你,在过去,它就实打实地坐落在成都古皇城坝。

5.jpg

周五的“巴扎”(图片源于网络)

皇城清真寺原来在小河街的东边,《成都市志•民族志》对其历史有简要的介绍:

皇城寺是四川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坐落于市中心永靖街,因邻近明代蜀王宫护城(俗称皇城),故名皇城寺。始建于清康熙五年(1666年),咸丰八年(1858年)曾维修。民国6年,滇黔军之战,遭焚毁。次年募捐重建。“文化大革命”期间,皇城寺遭到严重破坏,1979年政府拨款全面维修。1986年,四川省、成都市伊斯兰教协会对大殿和沐浴室进行维修改建。皇城寺坐西向东,为中国宫殿式结构建筑,沿中轴线对称布局。寺门对面过街,在清中叶建长9米,高4米的照壁。大门外有木栅栏。大门广3间,正中悬“皇城清真寺”横匾,左右为斗门。进门有宽数米的过道,过道两侧有逾两百年银杏树两株。再进为三道圆拱门,正拱门上方立有“开天古教”石刻横匾,左右边门上嵌有“法域”“理境”横额。第二道门内有经书楼,为重檐四角攒尖建筑。楼下分南北两厅,券棚式步廊相连,直通礼拜大殿,中为一镶地砖宽阔院坝。礼拜大殿为全寺主体建筑,重檐四角尖硬山式砖木结构5间,约380平方米,可容六七百人礼拜。北面原为邦克楼,今已不存。南面沐浴室,外部仍保留古建筑特色,室内已装修一新。改革开放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来寺参观和礼拜。该寺历来为成都穆斯林活动中心,亦为成都市和四川省伊斯兰教协会所在地。 

8.jpg

皇城清真寺

现在,皇城寺从小河街的东边整体搬移到了西边。走在天府广场的西侧,你发现车水马龙的街道中有两棵银杏树,或许会疑惑:四车道变成两车道,树栽在这确实有点奇怪。其实,这两棵银杏树呀,是皇城寺旧址前的古树,有超过两百年的历史,承载着成都的历史记忆。

9.jpg
道路中间的银杏树

记忆中的小河街

除了皇城寺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小河街和以往还有着许多不同。从前的小河街很短,也不太宽,没有什么商铺,只有一些临街而居的住户或是一个个单独的院子。如今的小河街变长了,因为在它南边的西顺河街也被纳入其中,过了西御街就能到达小河街。

10.jpg

宁静的小河街

小河街里还藏着一些让你意想不到的小街。它的东边有一条永靖街,两街相交处有个蜂窝煤厂,沿着永靖街可以一直走到人民南路广场。在永靖街靠近人民南路广场的地方,有一个当时成都市少有的模范厕所,这样的厕所盐市口有一个,文化宫旁边的炮厂坝街口有一个。这模范厕所和其他厕所有什么区别呢?就是这厕所,不臭。臭气都从厕所中间的大烟囱里跑出去咯!

小河街?为什么没有河?

一路走下来,怎么小河街都快走到尽头了还没有看见“小河”呢?现在没有,可不代表着以前也没有,小河街当年可是一条连通着金河及御河的小河。

金河又称金水河,是成都城内一条东西贯通的小河,建于唐宣宗大中七年(853年)。它的前身是城中的小河,后来在当时的西川节度使兼成都府尹白敏中的主持下修建完善。古人讲究五行学说,因为该河从西边入城,按照“西方属金,金生水”的说法,被命名为金水河,简称金河。金河虽小,却有着大用处,不仅能给大量城内居民提供生活用水上的方便,还可将雨水和污水排到城外。

11.jpg

民国22年的成都地图(部分)

在今天四川省科技馆的位置,原来有一座规模宏伟的明代蜀王府,它分为内城和外城,内城被成都人俗称为“皇城”。当年修筑皇城,一来为了保护其安全,二来为了筑城时取土方便,就在其外挖了一条绕城的城壕,这条城壕一般被称为御河,也称王府河,河中的水是蓄积的雨水。御河原来是不流动的,但俗话说“流水不腐”,为了让河里的水动起来,古人还是花了点功夫,修建了一条长约1475米的暗渠,引西郊的饮马河水经西马棚街、东门街、平安桥注入御河;又在西御河边上挖了一条小河,让御河的水能够流到金河,小河街就是这条小河边的一条街。

12.jpg

没有河的小河街

御河和金河流淌到了1970年,在备战、备荒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将两条河里的水抽干,盖上“盖子”,变成了防空洞。金河、御河都没有了,连接御河的小河当然也就消失了,只留下小河街这个灵动的名字,依然诉说着往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