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19-05-10
成博·锦观讲座预告-博物学与博物写作
博物学是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的一门古老学问,对科学史、文明史贡献很大。在中国历史上,魏晋时期就涌现出了许多博物学家,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断积累物质世界的综合实用知识,创立并发展了名物学、地志学、农学、本草学、图学等传统学术和民间实用技术。
博物绘画
博物学指对动物、植物、矿物、生态系统等所做的宏观层面的观察、描述、分类等,它内涵丰富、历史悠久,是自然科学研究的四大传统学科之一。博物写作是一种兼具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的写作。
中国西晋文学家张华所著《博物志》
中国人从古到今都有一个博物的理想,《山海经》里的奇异生物、《诗经》和《楚辞》里的动植物多不胜数。这种文学作品中的博物情怀不断延续,从古时张华的《鹪鹩赋》,到近代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到当代苇岸的《大地上的事情》、阿来的“山珍三部”等。
《大地上的事情》
阿来的“山珍三部”之一《蘑菇圈》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环境、生态、资源问题日益突出,保护地球、保护人类的家园时不我待。博物学因其深厚的人文情感而特别有助于深化公众的生态意识。在博物学的引领下,我们应该如何了解自然,如何将亲近自然与文学创作相结合呢?
阿来编著的《自然写作读本》
2019年5月12日下午,成都博物馆特别邀请了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艾莲老师,给大家带来“博物学与博物写作”讲座,揭秘作家的博物情怀。
主讲人简介
艾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钟情于生态美学、生态批评研究,先后出版和发表若干相关专著及论文。
主讲人:艾莲
讲题:博物学与博物写作
时间:2019年5月12日(星期日)下午2:30
地点: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天府广场西侧,成都博物馆馆名墙旁通道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