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7-12-02

凭什么说新疆、青海出土的锦,好多都是蜀锦?

在考古史上,要说出土纺织品最多的遗址,最为著名的当数新疆的尼雅遗址和阿斯塔纳-哈拉和卓古墓群以及青海的都兰热水古墓群了。前者是汉晋时期的代表,后两者是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代表。这次在成博举办的《锦行天下》展中,大家在“蜀锦”部分就能看到。

 

尼雅出土“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仿制品)

 

新疆尼雅出土“世毋极锦宜二亲传子孙”锦覆面局部(现在在我馆二楼展厅复织成功)

等等!

新疆、青海出土的织锦,为什么被归入了“蜀锦”展厅?相隔这么远,锦本身又不会说话,凭啥说这些锦就是成都的蜀锦呢?

当然是有充足的证据和严密的考据呀!来,同学们跟我们一起做套题验证一下吧!

第一题:请证明蜀锦是否有可能传到上述地方。

∵ 新疆尼雅是古精绝国的遗址,精绝国在汉晋期间是北方丝绸之路南线的重要中转站。新疆的阿斯塔纳位于吐鲁番附近,也是北方丝绸之路的途径地。青海都兰在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因为北方丝绸之路受阻,是当时新开发出来的丝绸之路“河南道”的途径地,这个“河南道”的起点就是成都。

∴ 蜀锦传播到这些地方是很有可能的。

第二题:请证明当时蜀锦业的产力能够保证其销往远方。

∵ 成都是我国织锦最早的产地之一,魏晋至隋唐甚至到宋代,蜀锦出现在史书、诗词当中的频率非常之高,而同时期对其他地区的织锦则少有提及。如西汉杨雄的《蜀都赋》里面就有这几句:

尔乃其人,自造奇锦。

发文扬采,转代无穷。

而西晋左思的《蜀都赋》更是把当年蜀锦织造的规模和场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百室离房,机杼相和。

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这充分说明了在汉代蜀锦的生产已经形成了非常大的规模,而魏晋以后,织锦已经“专为蜀有”。如此大的产力,自然可以保证织锦能够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销往他处。

∴ 当时蜀锦是有能力传到新疆、青海等地的。

第三题:请证明是蜀锦传到新疆,而不是波斯锦传到内地。

∵ 唐代画家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是一部非常专业的艺术书籍,其中提到了在益州(今成都)任“大行台”的陵阳公窦师纶创制的“陵阳公样”,这是一种在在锦上织対稚、斗羊、翔凤、游麟等纹样的样式,在当时非常有名。在阿斯塔纳和都兰出土的锦,大多与这种风格类似,可以看出这些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黄地联珠对鹰纹锦(粟特风格)

 

红地团窠桃形环对含绶鸟锦(波斯风格)

 

联珠飞马纹锦(仿制品)局部(希腊风格)

可是,这些波斯(萨珊王朝)、粟特甚至希腊的风格,会不会是那边织造后传入的呢?当然也是有的。展厅里展出的部分织锦,仔细看可以发现,织锦的锯齿非常明显,丝线加捻非常粗重,织出来的锦非常厚重。这与北方地区用毛织物的习惯相符合,因为北方多畜牧,毛料的纤维比较短,所以需要捻得非常紧,才能让毛线又长又直。

但是蜀地惯用的丝线就要轻巧得多,因此蜀锦非常柔软,丝线加捻很细弱,甚至完全不加捻。那么,如此纤弱的丝线又是如何保证织造的时候不会断裂呢?智慧的古人想出了上浆的办法。就是把丝线浸泡在类似米汤的浆水里,让它变硬一点,织好后再通过“濯锦江”,把浆给洗掉,然后锦就会恢复柔软的质地,其鲜艳的染色也就完美地呈现出来了。这种技巧与北方地区、乃至波斯、粟特等地是完全不同的。

∴ 细看这件半臂,图案轮廓过渡圆润精细,光洁度良好,织造工艺精湛,可以推断出是一件不折不扣的“成都造”。

 

缠枝宝花团窠花卉纹锦半臂(局部)

另外,如果大家还觉得证据不够,那么在新疆出土的一件“黄色联珠龙纹绫”背后还留了这么一段布条,上面写着:“景云元年双流县折紬绫一疋(匹)”。双流大家够熟悉了吧,当时也属于蜀郡,就在成都附近。这可是毫无疑问的了!

 

黄色联珠龙纹绫及同纹样织物附的布条

现在大家知道为何蜀锦地位如此之高了吧!因为蜀锦历史最长,风靡丝绸之路上千年,传承至今二千年多年,是唯一经历了经锦阶段和纬锦阶段的技术发展历程的锦种,这是对外交流相互学习经验的成果,也是蜀人孜孜不倦的审美追求,勤劳智慧的优良传统的结晶,同时也证明了,成都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开放而包容的城市。

 

经锦的组织结构图

 

纬锦的组织结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