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18-12-18
双城记|岷江:你在江上看风景,佛在岸上看你
四川河流众多,源远流长,号称“千河之省”。数以千计的河流不仅浇灌沃野千里,也是四川与外域沟通交流的重要通道。省内主要河流水系之一的岷江,自古以来不仅发挥着灌溉、供水、航运、泄洪等功能,也将多样的文明、文化交汇于此。当然,佛教文化在蜀地的出现与发展也与其脱不开关系。
佛教入蜀 不可遗忘的通路
东汉时期,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由于汉王室的倡导,佛教信仰在中国逐渐传布开来,成为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之一。根据考古发现和研究,佛教传入中国的途径是多源的。印度、中亚和西亚同我国古代的联系主要通过西域、南海,以及南方丝绸之路三种途径。古蜀位于这三条途径的交汇点,以其独具的地理优势,成为早期佛教在中国的三大集中发现地之一,尤以岷江流域的众多发现最为突出。早期佛教进入蜀地的时间与途径,也成为近年来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于佛教进入蜀地的途径,各方意见不一。近年来有观点提出,西南丝绸之路似乎是佛教传入四川的最早路径。四川茂汶地区的早期石棺葬中,曾发现过从中亚或西亚输入的琉璃珠;域外也出土了许多中国的丝绸制品。西南丝路上的交流不仅在于商贸,在文化交流方面,也发挥了突出作用。但佛教进入蜀地是否是经西南丝路,这一问题则有待更多的、新的考古材料证实。
但学者普遍以为,自古就作为西蜀与外域交流干道的岷江水道,是四川早期佛教传播的主要通道之一。岷江位于四川省中部,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支流。岷江有东西二源,两源汇合后,自北向南流经茂汶、汶川、都江堰市;穿过成都平原的新津、彭山、眉山;再经青神、乐山、犍为;在宜宾市注入长江。
岷江流 佛教兴
近年来四川地区发现不少东汉晚期佛教造像。1940年以来,乐山麻浩一号崖墓的“麻浩佛像”、柿子湾一号崖墓的两尊浮雕石刻佛像、彭山陶摇钱树座佛像、乐山西湖塘出土的“施无畏印”陶俑等陆续出土发现。针对这批材料,学者持有不同意见,一说认为这些有佛教元素的造像是否为佛像有待商榷;一说认为其形象应为某个神祇,而并非佛教意义上的造像。但足以说明,早在东汉晚期,佛教艺术已影响扩散到四川。在这条贯通东西的岷江水道上,彭山、乐山是早期有佛教元素的文物集中发现地。
乐山麻浩一号崖墓佛像
岷江流域内不仅分布着以上多处佛教造像,也发现了大量东汉晚期墓葬。墓葬中可见到不少受早期佛教影响而出现的新因素,表现在钱树和画像石、画像砖上的佛教画像题材,包括佛陀、胡人、莲花等图像。现在成都博物馆展出的东汉胡人持莲石座,应当是一件与早期佛教有关的遗物。将这些考古出土物的形象特点,与同时期佛教相关文物参校,即可佐证岷江水道是为四川早期佛教传播通道这一论点。
及至南北朝,特别是有梁一代,四川的佛教发展进入第一次高峰期。四川地处南朝政权与西域交通的必经之路,梁武帝非常重视对益州的经营,不仅推动其与吐谷浑、西域和河西走廊诸政权的外交和商业贸易,也大力促进四川佛教的交流与发展。四川一跃成为长江上游的佛教中心。
甘陇与长江中下游地区佛教文化沿河南道、岷江—长江水道融汇成都,以成都为中心,佛教造像进入了十分兴盛的阶段。尤其是在中大通年间,成都万佛寺出土的中大通三年造像、中大通四年造释迦组像、成都西安路出土中大通二年晃藏造释迦组像等大量发现。唐代,成都成为蜀地的佛教文化中心,是蜀地其他区域的佛教文化渊源之一。
在中国佛教史上,唐朝佛教兴盛。蜀地佛教亦迎来第二个发展高峰,成都、宜宾古刹遍布,岷江沿岸成为当时能工巧匠的艺术创作地,摩崖古迹留存众多,夹江千佛崖、乐山大佛、浦江飞仙阁等都是岷江河上的一颗颗艺术明珠。
乐山大佛
武则天时期推行佛教,当时以四川为例,几乎全川境内所有县市都有佛教造像。四川地区有名的大佛也多是在唐朝雕塑的,世界现存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像——乐山大佛,就是在开元年间建造的。而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四川多次成为皇室和僧众、工匠等人的避难场所。僧侣和工匠带来了佛经,也带来了雕刻佛像的技艺。
唐代佛教在蜀地盛极一时,不仅从这些留存古迹得以窥见,也由大量的考古出土文物见证。在《双城记:成都·宜宾》特展,我们得以欣赏到唐中和五年佛教真言碑,透物见史,感受到当时当地的佛教文化。
唐中和五年佛教真言碑
碑文右起刻,33列,共495字。碑首刻启请文,正文刻《佛陀尊胜陀罗尼真言》、《毗卢遮那佛说灭恶趣真言》,尾刻“中和五年四月……七斤”。据碑文所见,真言碑应镇于水下,可能与当时成都地区水患问题有关。
自东汉末年,佛教传入四川,及至南北朝、唐朝的两次兴盛。岷江对佛教在蜀地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参考文献及资料:
[1] 黄剑华:《西南丝路与四川早期佛教造像》,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
[2] 段玉明:《从出土文物看巴蜀早期佛教》,《四川文物》2008年第3期
[3] 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文物》1992年第11期
[4] 盛蕙:《魏晋南北朝时期四川佛教的传播情况考察》,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
[5] 《南北朝和唐朝:四川历史上两次佛教造像高峰》《华西都市报》2017年
部分图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