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8-12-18

好雨时节丨改革开放40年 大数据看四川变化有多大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历史性抉择,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改革大潮以磅礴之势席卷全国,社会主义中国走上了开放的道路。华夏大地风云巨变,千里江山彩图新绘,改革开放硕果累累,历史成就举世瞩目。

        四川是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故乡,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四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砥砺奋进,四十年春风化雨,四川以“敢为天下先”的姿态,谱写了一曲锐意进取、创新发展的壮丽诗篇,社会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正在成都博物馆展出的“好雨时节——见证改革开放四川四十年”特展,从老百姓衣食住行的点滴变化,到重大历史事件的珍贵瞬间,记录了四川改革开放的惊天巨变。四川四十年来的变化有多大?这里有一组大数据,可以给你直观的感受。

 经济总量增长44倍

        省统计局发布系列报告,用数据展现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改革开放40年,四川经济实现新跨越,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数据显示,1978年,四川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86.6亿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已飙升至3698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了44倍。换算下来,如今,四川经济每一天创造的经济总量就超过100亿元,超过了改革开放初期半年的经济总量。

        改革开放40年来,是四川经济增长最快、持续时间最长、运行质量最佳的40年。40年来,四川经济既与全国大势同频共振,也具有鲜明的四川特点。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经济曾连续12年(2002-2013年)保持两位数快速增长。新常态下,四川经济逐步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增幅有所放缓,但保持高于全国的平稳较快增长。按可比价格计算,1979-2017年四川经济年均增长10.2%,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7个百分点。

货物进出口额增长

       开放合作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从1978年到2017年——111条国际(地区)航线联接世界,235家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在川谋发展,2万多家外贸备案企业“买全球”“卖全球”……站在四川开放领域硕果累累的当下,回望40年轨迹,一条跨越发展的开放之路随即展开。  

       从货物进出口额指标来看,1978年四川省货物进出口额仅4000万美元,2017年为681.2亿美元,实现增长1700余倍。在省商务厅厅长刘欣看来,除了总量指标,结构优化也可圈可点。40年间,我省对外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农产品出口占比由85.1%下降至2%,机电产品占比由7.1%上升到82.9%。同时,对外贸易队伍不断扩大,四川外贸经营队伍从20多家发展到外贸备案企业2万多家、实绩企业4400多家。  

       开放型经济成为推动四川跨越发展的强劲动力。1978年,我省外贸进出口总额占GDP比重仅为0.4%,2017年上升到12.5%。利用外资占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1985年的0.31%提高到2017年的1.83%。  

 

“朋友圈”越来越大

        改革开放后,不断发展的四川吸引越来越多的世界目光。  

        1982年10月,四川与美国华盛顿州建立第一对国际友好省州关系,30余年来,国际友城工作发展迅速、成效显著,目前共建立了275对国际友城和友好合作关系,遍及世界五大洲。1988年,成都市与加拿大温尼伯市正式结好,次年,“友好城市使者”大熊猫赴温尼伯作半年时间的“交流访问”,同时,温尼伯的北极熊“加加”也搬进成都动物园,成为不少80后市民的记忆。  

        1985年,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正式开馆,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设立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外国领事机构。随后,德国、韩国、泰国、法国、新加坡、巴基斯坦等国领事机构接连而来。截至目前,在川设领事机构国家增至17个,居内地第3位。  

        坚持合作共赢,我省与欧美等发达国家高层互访不断加强,与境外签署协议130余项,四川成为对德合作先行省,川美地方合作成为中美省州合作范例。“川港合作会议”机制建立,川澳多领域合作机制建设取得突破。  

        近年来,通过举办世界华商大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海科会等重大活动,四川对外交流水平日益提升。近5年,四川接待德国总理、英国首相、丹麦首相等重要外宾组团700余批8000余人次。“川港澳合作周”“文化中国·锦绣四川”、外媒看四川等活动品牌效应不断扩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增15.6%

        粮票、布票、煤票、肉票、肥皂票……好雨时节展览上展出的这些票据,让年轻的观众知道买东西要凭票、数着票据过日子的过去。改革开放40年来,四川消费品市场实现大繁荣、大发展,消费品短缺、凭证供应已成为历史。

        2017年,四川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480.5亿元,总量是1978年的280多倍,创下年均15.6%高速增长的奇迹。

        伴随改革开放的步伐,四川消费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统计数据显示,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先后于1981年、1993年、1996年、2009年、2013年分别跨过1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5000亿元和1万亿元大关,实现“五级跳”。

        40年间,四川消费品市场经历起步、成长、飞跃、提升4个阶段。四川消费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市场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发展态势。2013年四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万亿元,四川消费品市场从此站上一个新的发展平台。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2倍

        四川省统计局调查显示,从1978年的127.1元到2017年的12226.9元,四川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年间增长了95.2倍.

        四川省城乡收入差距也经历了缩小—扩大—再缩小的历程。1982年,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这一差距由1978年的2.66∶1缩小到1.74∶1;之后因城镇改革开放,差距逐步拉大,于1994年达到3.48∶1的峰值;2010年后,四川省农民增收保持“两个高于”态势,城乡收入差距至2017年缩小至2.51∶1。

        改革开放之初,四川省农民收入依靠传统农业经营。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加速向非农产业转移,各项惠农补贴相继出台,四项收入齐头并进,2017年,四川省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可支配收入中占比32.8%,比1990年提高17.5个百分点;转移性收入占比达25.1%,提高了20.7个百分点。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也由1978年的120.3元,增加到2017年的11396.7元,增长93.7倍。过去,四川省农村是电灯没有油灯亮,农民住的是土坯、茅草房,饮的是沟渠、堰塘水。2016年,45.9%的村通了天然气,86.1%的乡镇实现集中或部分集中供水。2017年,每百户农村家庭有彩电117.1台、冰箱96.2台、洗衣机89.9台、移动电话242部,家用汽车由2000年的每百户0.1辆增加到13.4辆,计算机也由2008年的每百户2.2台增加到17.7台。

        数据回看四川改革开放40年,这是一段川人共同见证和参与的岁月,大时代的宏大叙事背后,是无数个体命运的巨变。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发生着突变式的飞跃,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时间已经证明并还将证明,省委、省政府将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继续谱写改革开放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