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9-02-06

“与时代同行”学术研讨会 来听十九位大咖划了哪些重点

1月30日,“与时代同行——历史·记忆·西南经验”学术研讨会在成博五楼北区顺利举行。研讨会上,十九位学术大咖带来了精彩的发言。

研讨会主持、本次展览联合策展人何桂彦首先介绍了“与时代同行”展览的基本情况,着重强调了此次展览所暗含的两个时间维度,即两个“40年”的叠加:一个“40年”是1978年至今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已有四十年,再有一个是展出作品中(特别是第一展厅)的很多作品当年从四川走出来在全国产生影响,就是从1979年开始,至今也已近四十年。紧接着,何桂彦向出席研讨会的各位嘉宾表示感谢。

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

成都博物馆会坚持为广大人民群众举办高水平、高质量的展览

成都博物馆作为一个全新的城市博物馆,在短短两年半时间内有超过630万观众进馆参观,这得益于我们举办了一系列高水平高品质的展览。在开放办馆的思路指导下,凡是有益于提高我们城市文化品质、文化品位、市民对生活美学追求的展览,我们都是持开放态度。我认为,不管是现代或者是古典艺术,对美的表达、追求与传导是相通的,都有同样的内在表达。成都博物馆未来仍会举办像本次展览这样高水平的展览。

中国美术学院和四川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史家吕澎

 需要对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川油画创作进行更为深入与详实的学术研究

在80年代初,观众看到这些作品会非常感动,很说明这一批作品是让整个社会重新认识过去与当下的一个转折与开端,值得我们去做非常深入的研究,相对而言我们现在做的工作不够。这次展览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在具体的研究当中,我想要强调的是,从来没有抽样的风格、语言,他它们总是跟历史发生关系,我们必须将作品放在具体的语境与历史上下文中去考察才能发现它们真正的价值。

著名批评家陈孝信

 四川当代油画家们应当寻找新的机遇,展现新时期的西南文化经验

这个展览是一个能够进入历史的展览。这些艺术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参与者、亲历者、创造者、实践者、贡献者、奉献者,他们不仅仅是在“与时代同行”,更是在谱写时代、创造历史。并且,这一批艺术家直到现在还活跃在当代艺术的舞台上,非常难得。

此外,陈孝信还以他亲身经历的1980年四川油画邀请展、1993年“中国经验”展、2002年“回望77、78”三个展览分析讨论了四川油画从强调反思到强调个性、从注重集体到注重个体叙事的多元格局形成过程。

最后,陈孝信抛出四个针对四川油画与油画家的问题:历史的使命是否已经完成,抑或还要继续?新的发展机遇是否已经出现,它在哪里?是继续坚持地域性,还是抛弃地域性?川美和西南当代艺术家如何为中国当代艺术再立新功,提供新的经验?

参展艺术家周春芽

 是时代的机缘与大家的共同努力成就了四川油画的辉煌

是1977年中国恢复了高考后,让我们这一代人有了读大学的机会,那时学生很少,每个老师都对我们非常关心,学校领导、四川美协领导也都十分支持我们的创作,选送我们的作品参加四川省美展、全国美展,所有人都在共同努力促进四川油画的发展。没有改革开放的时代转变、没有大家面对新时代的激情、没有各方面的帮助与协调,就没有我们四川油画以及这一批艺术家的今天,我们非常珍惜这段历史。

中国批评家年会秘书长、著名评论家杨卫

 新的时代需要具有新的美学面貌的中国当代艺术作品

四川当代油画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就是“还原个体的真实性”,当时年轻的创作者们身处伟大的变革时代,他们用个体的情怀促进了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正是这种创作观念的转变,结合他们所经受的主题创作的训练,才创作出如此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另外,在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上做这个展览的内涵远远不是简单的回顾,而是重新开始,需要中国当代艺术家们在面对开放的背景下,有更强大的精神力量,创作出具有新的美学面貌的作品。

参展艺术家叶永青

 场所精神与历史记忆

我发言主要是谈“场所精神”,成都对我来说,总是给我们很多和历史有关的东西,这种气质我把它叫“幽灵气息”,它是一个有“杜甫草堂”与“武侯祠”的地方,一个有记忆、有历史的地方,那么这个城市基本的点就不会差。同样,这个地方还有四川画派这样的记忆,使得这个城市原来的精神气息能够保留。另外,这次展览对我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指我们又一次看到原很多原来很熟悉的场景在这个地方重现,“陌生”是指这个展览并非在美术馆场展览,而是在面对市民公众的承载历史的场所。为什么是四川美院的一些年轻人(而不是北京、上海的)能够在当时脱颖而出,我认为这与我所说的“ 场所精神”是分不开的。

四川大学教授吴永强

 川渝绘画传统与“生命流”绘画

吴永强首先表示这样一个梳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四川当代油画的展览十分贴近人们的生活,在成都博物馆做这个展览具有非常现实的实践意义,也一定能引起巨大的影响与轰动。针对四川当代油画的发生与发展,吴永强认为“伤痕美术”、“乡土美术”能够把艺术放到社会历史、放到人身的意义的层面上,与川渝美术强调“表达对社会的关切,创造富有人道情感和历史感”的传统是分不开的。事实上,四川当代油画的关切点不是乡土题材本身,而是在于内在意念的传达和视觉上的现代感,同时,这些作品借助现代语言表达直觉感悟、强调身体经验,进而开创了被称为“生命之流”的西南绘画。

参展艺术家刘虹

 重要的是非规定动作,给当下带来改变就是给历史带来改变

刘虹以开放与改变这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她对四川当代油画的理解。是改革开放让他们这一大人有了机会进了美院,搭上了历史的班车。 同时也是四川美协的开放性,使得一批四川油画家们在求学时期就从精神到技能已经做好了高品质艺术创作的准备。而“改变”则是指他们这一批艺术家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开始在内容、形式、题材、画法等诸多层面改变了他们的创作方式,正是他们每个人的“改变”成就、积累了四川当代油画的力量。

四川大学教授、著名美术史家彭肜

 四川当代油画的“后乡土绘画”转向

彭肜认为本次“与时代同行”展览在历史感、现场感、经典性、概括性、和学术性多方面都都非常强,将是一个可以进入历史的展览。同时,展览画册也具有饱满的文献性与理论性。彭肜进一步认为,四川“乡土绘画”延续了54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左翼美术运动以及革命美术的基本精神,强调艺术创作要以视觉图象的方式实现意识形态话语,在思想观念更新和艺术育人两个方面起到了整合生态与动员的作用。彭教授还特别提出“后乡土绘画”这一四川当代油画的发展转向,将继续影响中国当代油画的整体发展。

参展艺术家王川

 是对“开放”与“改变”的注重成就了四川当代油画的发生与发展

作为四川当代油画从70年代末发生、发展的亲历者,王川讲述了自己当年的一段经历。虽然他当年在川美是国画系学生,但是这最终并没有影响他的油画作品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中获奖,这是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中才会发生的事。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王春辰

应该把对四川当代油画的研究与呈现放在更大的视野与格局之中

王春辰首先认同了其他与会学者所提出的“中国当代艺术史研究需要一代接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他进一步认为,对于四川当代油画的研究,不仅要强调地域性,还需要将其放在中国思想改革、世界格局转变等更宏大的格局当中考察。同时,王春辰从观众接受的角度认为还可以增加更多讲解与铺垫性的资料,便于观众的学习和理解。或者后续从个案研究的切入点出发,分解出更多的针对四川当代油画的普及性展览。   

重庆美术家协会秘书长魏东

 “与时代同行”展览体现了四川地区乃至成都博物馆的文化自信和文化担当

魏东认为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又是在中国传统的新春佳节来临之时,让参展的这批名作回到家乡四川十分有意义。关于展览本身,魏东认为展览兼顾了“作品阵容整齐”与“历史梳理清晰”两点,能够很好地体现四川当代油画四十年来的成就及其对中国当代油画发展的影响。

青年评论家蓝庆伟

 要以2000年之前与之后这两个不同的语境来对中国当代艺术四十年做更深入的讨论

目前国内对中国当代艺术40年的讨论还远远不够。并且,对于中国当代艺术而言,2000年之前与之后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语境,它也许不是线性的单一的发展,我认为是有重大区分的,这个语境与当代艺术起点的语境是完全不同的。

田萌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起点之一,这一批四川油画产生与发展的源头还有待更多的探讨

目前我们都是在一个比较统一的框架下分析中国当代油画、四川油画发展历史,但是这种框架本身也可以做拓展。何桂彦就采取了两种叙事方式来编辑此次展览的画册,一个时间线索,另一个是主题线索,这种不同的切入角度可以达到互补的效果,同时也是新的研究视角。另外,对于产生四川当代油画的源头,我们同样需要进行更深入的发掘、整理、研究。

雅昌艺术网执行主编谢慕

 期待“与时代同行”能够成为当代艺术类的“网红展览”

众多的原作、大大小小的手稿,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印记,以及那个时代深层的背景,这是这个展览里面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手稿不仅记录那个时代,展现那个时代的印记,也呈现出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这个展览在博物馆举办,使得艺术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获得很大的拉近,特别是多个视频呈现的方式,让很多普通观众,能够更为深入的了解那个时代艺术家的所思、所想和充沛的情感。最后一点,近两年国内出现众多高流量的展览,在这个里面其实缺少一个声音或者缺少一个身影,关于当代艺术或者艺术史类的网红展览,希望这个展览也能够成为网红展的代表。

四川美术学院《当代美术家》杂志社主编韩晶

 是川美77、78级及之后的多位艺术家在创作中共同谱写了“西南经验”

这一批77、78年入学的参展艺术家,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一种创作血统,奠定了四川当代油画的基础,并贯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四川当代油画创作。后来,这批艺术家中如周春芽、叶永青、王川等多有出国学习的经历,他们带回不同以往的创作经验、以更国际化视野回到这里,使得西南经验已经不局限于当年,但同样是我们特定时代的见证。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胡斌

 时代选择的视觉表达样式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重新书写

是时代选择了特定的视觉样式进行表达,并由此决定了四川这样一个艺术群体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书写当中,占了很大的位置,很重要的一个篇章。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个艺术史书写的形态,仅仅语言的革新是不能够铸造一个所谓的时代经典,川美当时的创作实际上延续了某种主题性创作、叙事性的创作的传统。我们也看出四川画家群体的特点,即叙事性和符号化,以及与语言革新的结合。对于四十年来中国当代艺术整体,我们还需要进行更细致的研读,需要从更多的视角来进行中国当代艺术史的书写。

凤凰艺术网主编肖戈

 “与时代同行”展览为2018中国年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肖戈先从媒体角度谈到,“改革开放40周年”是2018年中国的年度热词,与之相关的各种展览从年首便陆续开始举办,从“与时代同行”展览选在2018中国年的年末举办为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同时,肖戈认为成都在中国当代艺术版图中越发具有重要地位,而此次展览在成都举办将成为成都当代艺术2018年至2019年发展的过渡,对成都当代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成都博物馆艺术总监范犁

“与时代同行”的当代性为博物馆发展打开了新的维度

   范总监提到,本次展览强调艺术与时代与历史的关联性,既是一部艺术发展史,也是一部人文精神演变史,想要通过作品唤起观众对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共同感受和体验。展览的成功举办拓宽了成博展览的主题,使其更具鲜活感和敏锐度。在后续的展览中,我们会继续尝试用跨界的方式策划历史文物与当代艺术交融的展览,借着艺术的魅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机,也让当代艺术更深的植根中华文化内涵,使成都这座有着悠久传统历史文化的城市焕发出更贴近当下生活的艺术气质,让成博成为凝聚历史底蕴与当代精神的文博艺术共生体。

回溯历史感受时代,目前,“与时代同行——四川油画邀请展”正在成都博物馆展出,展览旨在通过展示四川地区阶段性的绘画成就,让观众深入了解西南地区艺术历程,播种对艺术的热情。同时,展览也呈现了这四十多年来四川的优秀艺术家在中国当代艺术生态中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春节期间,“与时代同行”定是一次不能错过的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