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9-05-15

滇蛇入蜀!蛇家族又来新朋友啦

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灵蛇传奇》艺术展又迎来了一件新展品。来自云南省博物馆的二人盘舞鎏金青铜扣饰刚从贵州“出差”结束,就来到了成都博物馆,实力演绎一出汉代盘舞。

 与蛇共舞 展示古滇国对外开放的时代印记

二人盘舞鎏金青铜扣饰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

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石寨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

这件来自云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两千多年前古滇国贵族腰带上的装饰。扣饰上的两名舞者脑后梳着条形小髻,穿着带有圆形花纹的衣裤,腰悬长剑,双手各托一个圆盘。他们展臂拧身、抬腿迈步,赤足踩在一条蜿蜒曲折的大蛇上。微张的嘴唇、灵动的身姿,展现出边歌边舞的状态。

高鼻、深目,身着紧身衣裤的舞者形象与古滇国人的长相、着装有着明显不同。有人认为他们是从新疆伊犁地区至中亚一带迁徙到滇池区域的游牧民族——塞人。也有人从舞者跣足的特征推测,他们是来自南亚的土著,到滇国进行表演。

灵蛇魅力 串联古滇社会文化的清晰脉络

 二人盘舞鎏金青铜扣饰最下方的大蛇,口衔一名舞者的右足,尾部则缠绕在另一名舞者的左足上。整件扣饰因为这条灵动的蛇,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动感极强。在云南晋宁石寨山、江川李家山等地出土了大量以蛇作为装饰主题的青铜器,动物或人物踩踏蛇的青铜扣饰占了较大的比例。蛇在滇文化的器物中作为一种主要的装饰纹样出现,与古滇人的蛇崇拜信仰密切相关。春天万物萌发之时,蛇开始活动,到冬季植物枯槁之时,蛇则进入冬眠。它的习性与季节循环相符合,又与农作物生长规律契合合,因此被古滇人看作大地与生殖力的象征。

 剽牛祭祀铜扣饰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李家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

 虎衔蛇雉鸡铜扣饰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李家山出土

云南省博物馆

 蛇头銎铜叉

汉(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李家山68号墓出土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

  蛇头銎铜钺

汉(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李家山51号墓出土

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

云南地区的蛇崇拜有着非常丰富而独特的表现形式。蛇的形象出现在不同的器物上,从战争中使用的兵器,如戈、矛、剑、叉、钺,到生产工具,如斧锛、凿、锄、铲;从礼乐器,如钟、贮贝器,到日常生活用具,如扣饰、马具等,均有大量蛇的形象或图像。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滇王之印”蛇钮金印,即是西汉中央王朝颁给滇国君主的分封王印,蛇钮的造型反映出滇人对蛇的信仰和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