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0-04-22

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世界地球日”是每年的4月22日,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从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生态环境。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每个人都有义务用行动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人们参与世界地球日活动(图据:网络)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各界每年4月22日都要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2020年4月22日我们迎来第51个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但近几十年来,地球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气候恶化成为全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变暖、冰川消融、大气污染、极端天气等现象严重威胁着人类未来的生活,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成为地球日设立50多年以来最紧迫的议题。

 

巴黎气候变化大会标志(图据:网络)

 

从地球的历史来看,全球气候变化主要分为地质时期、历史时期和近现代三个阶段。距今1万年以前的地质时期,气候变化幅度大、周期长,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存在巨大变迁,以冰期和间冰期交替出现为特点。

 

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示意图(图据:网络)

 

至今,地球上已出现了三次大冰期,其中最大的一次也是目前为止最后一次冰期开始于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覆盖了北半球大部分地区。但冰期结束后温度升高,气候的巨大变化可能是造成第四纪晚期全球巨型陆生哺乳动物集体灭绝的原因之一。

 

地球历史气温变化示意图(图据:网络)


第四纪末期灭绝的巨型动物模拟图(图据:网络)

 

尽管如此,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仍然有部分大型动物存活下来。在欧亚,大熊猫就是经历了北半球第四纪冰河期孑遗至今的活化石。当时它们的分布范围比现在广泛得多,不仅在中国土地上大量发现,而且在欧洲也发现过大熊猫类动物的化石,甚至因此有人认为大熊猫起源于欧洲。

 

巴氏大熊猫化石标本(中国卧龙大熊猫博物馆)

 

大熊猫自从产生以来,其进化和发展几乎与人类同步,在距今50-70万年最为繁盛。但冰河时期最后一次冰川运动席卷了欧亚大陆后,只有处于中国西南山地的大熊猫幸存了下来,而同期的披毛犀、剑齿虎等则遭遇灭顶之灾。

 

大熊猫进化示意图(图据:网络)


成都博物馆“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展出的大熊猫模型

 

在地球的另一端,距今15000-9000年第四纪后期的北美洲,同样有众多大型哺乳动物从地球消失,包括美洲拟狮、北美猎豹和恐狼等凶猛的食肉动物。然而这些动物的捕食对象叉角羚却奇迹般地存活了下来。

 

北美洲灭绝的史前猛兽(图据:网络)


“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中叉角羚与郊狼对峙

 

叉角羚科动物约300万年前起源于北美洲,它们种类繁多,是北美最为繁盛的有蹄类动物。但度过了冰河时期,逃过了巨兽追捕的只有叉角羚一种。叉角羚极具特色,它们拥有两层毛发和良好的保温、散热功能,具有结构复杂且分叉的角鞘,还有超凡的视力以及惊人的奔跑速度和耐力。

 

叉角羚奔跑速度仅次于猎豹(图据:网络)

 

大熊猫和叉角羚虽然在环境变迁和人类活动中幸免于难,但这些物种和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正日益遭受到人类的破坏和摧毁。如今,因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比任何一个时期的自然变化都要剧烈和快速,尤其是工业革命以来越来越凸显的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和臭氧层破坏等问题。

 

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图据:网络)

近百年全球气温变化示意图(图据:网络)

 

如果我们不采取有效的行动,到本世纪末,地球的气温就将攀升至二百万年来的最高位。届时,会不会因为气温升高带来再一次的物种大灭绝,我们还能不能看到大熊猫和叉角羚在地球上繁衍生息却是一个未知数。

世界地球日远远不止于22日这一天,保护地球环境、应对气候变化也不是几个国家可以做到的,而是每一个世界公民的责任。让我们都怀着紧迫的心情,用坚定的行动,留住生物多样性,给后代一个美好的未来。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图据: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