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天府文化

2019-08-23

天府文脉丨巴蜀文脉的传奇 成都怎样变成人才的摇篮?

巴蜀之地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因为衣食无忧,蜀人的精神世界颇为丰富。他们崇尚神仙、聪慧机巧,“敏慧轻急性,颇慕文学”,一直对文化有很高的追求。秦并巴蜀之后,蜀人迅速吸收中原文化,孕育出发达的手工业和商业,造就了令人向往的“天府之国”。

至西汉景帝末年,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石室精舍”,开我国地方官办学堂之先河,自此2160年间,巴蜀文脉不断,教育兴盛,从曾经的“夷狄之地”变成了人才的摇篮,涌现了无数惊艳历史的文化大家。

流水的郡守  铁打的“石室”

成都人朴实坚韧的教育理念

文翁建立的“石室精舍”,面向全郡招收所属各县子弟学习,节俭用度为学生免除徭役赋税,挑选郡县吏中“开敏有材者”亲自教授,派遣学生前往长安学习——在他之后,这样的教育理念得到其他守令们的效仿。

东汉章帝时,巴郡人杨仁当上蜀郡什邡县令,大兴地方官学;《后汉书·儒林列传》中记载:“宽惠为政,劝课掾史弟子,悉立就学。其有通明经术者,显之右署,或贡之朝,由是义学大兴”。他鼓励弟子就学,如果有成绩优秀的人,或者公开表彰,或者推荐入朝为官,于是教育大兴。

传经讲学图

到汉顺、桓帝时,冯颛为成都县令,“立文学,学徒八百余人”,扩大了教育的规模。东汉章帝元和年间,“肃宗元和中,蜀都王阜为(益州)太守,政化尤异,……始兴起学校,渐迁其俗。”促进了西南地方教育的发展,同时,也为汉中原王朝提供了大量的管理人オ。

据《华阳国志》记载:“(蜀郡都)赵志伯三迁台衡,子柔兄弟相继元辅,司空张公宣融皇极,太常仲经为天下材英,广陵太守张文纪号天下整理,武陵太守杜伯持能决天下所疑,王稚子震名华夏,常茂尼流芳京尹”。另有朱辰、陈立、王阜等,都以政绩垂青后世。

在一代又一代成都人的坚持下,不仅石室坚持办下去,名声越来越响亮,也给整个蜀地都打下了良好的教育基础,正如史书所载,蜀郡“自汉兴,至乎哀、平,皇德陵煕,牧守仁明,宣德文教,风雅英伟之土命世挺生。……其忠臣孝子,烈士贞女,不胜咏述”。

汉征八士 蜀有四焉

从成都走出来的文豪

文翁的“石室”,拉开了蜀地文化启蒙的大幕。汉景帝末年,文翁派张叔(宽)等18人前往长安从博士学习“七经”,学成归来居学教授,在成都及附近各县大力推行儒家教化。西晋《三国志》记载:“蜀本无学士,文翁遣相如东受七经,还教吏民,于是蜀学比于齐鲁。”自此成都摆脱了“西南夷”的印象,文翁的办学模式不仅在蜀地传承下来,还被汉武帝推广于天下郡国,在中国教育史上影响重大。

西汉一朝,蜀中出现了名冠天下的“汉赋四大家”,即司马相如,严君平,王褒,扬雄,“以文辞显于世,文章冠天下”。蜀地人才之胜,还有“汉征八士,蜀有四焉”的美誉,即汉朝廷征召八位名士做官,其中有四位都来自蜀地。

《华阳国志》书影

到了东汉,蜀地仍然是文化发达的四大重点区域之一,涌现出一大批为全国景仰的文学巨儒,如任安、景鸾、杨仁等。在今天的天府广场出土的“裴君碑”、“李君碑”记载的就是两位东汉蜀郡太守振兴儒学、培养人才、兴办学校教育的事迹,表明了当时地方政府对文教事业的重视。考古学家还认为,两块碑的出土地应该就是汉代文翁学堂遗址所在。两汉的四百余年中,蜀地人士德行高尚、文学出众,涌现了众多出仕朝廷的文臣。

“石室”随着行政区划建置的改变,先后作为蜀郡郡学、益州州学、成都府学等地方最高级别的官办学校,一脉相承地发展下来。在科举初兴的隋唐时期,石室是益州州学所在,无数石室学子通过科举,登上了历史舞台,杜甫、卢照邻、岑参、王维等大诗人纷纷为石室作诗留文。

在“以文治国”的两宋,蜀学发展达到顶峰,文彦博、宋祁、范成大等名臣先后镇蜀,兴办文教。成都府学规模之大,居全国首位,“举天下郡国所无有”,且“石室之学,通养六十州之士”,不仅承担起培养整个四川地区人才的重任,也为全国文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明代 成都府学图(成都通史)

从“精舍”到“中学”

石室教育与成都英才

旷日持久的宋蒙战争给四川带来沉重的打击,各地学校、书院大多荒废,但天下初定后,成都府学立刻重建,同时涌现了许多以“石室书院”为名创建的私立学校,这一面教育的旗帜一直在成都的土地上屹立不倒。

明清两代,成都府文教设施得以新修、重建,各地书院拔地而起,教化人民、名臣辈出,而石室再次成为成都府学,居四川众多学校之首。康熙年间,按察使刘德芳在明伦堂后建锦江书院,成为“石室”教育的新起点,书院办学层次高、教学成果显著、历史影响较大,彭端淑、顾汝修等大家名流先后担任院长,培养了李调元、李鼎元、伍嵩生等知名人物。

嘉庆二十三年,四川总督蒋攸铦重建书院,

并题刊“文翁石室”匾额

鸦片战争后,中国内忧外患日益严重,有识之士提出废科举、办新学的主张。在1902年,锦江书院与尊经书院合并,改办为新式学堂,次年,四川总督岑春煊在锦江书院原址办成都府师范学堂,旋又改为成都府中学堂,并且分社文、实两科。自此,传承两年多年的“石室精舍”,变成了推广现代化教育的“石室中学”。

近代,石室又成了爱国救国中坚力量的摇篮,石室学生张澜、蒲殿俊、罗纶、吴玉章领导的四川保路运动,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1919年7月,石室校友王光祈与李大钊在北京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王光祈留法期间,与石室校友周太玄等发起巴黎通讯社,将巴黎和会事实真想最早传到国内,促成了五四运动的爆发。

转发于《新城快报》  作者:陈逾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