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5-10-05

TA说成博丨成都博物馆之桥:如何以文化浸润人心,连接世界?

      2300年城址不改的成都,正以博物馆为桥,搭建起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场。从古希腊雕塑与巴蜀文明的隔空相望,到与大英博物馆签下五年三展的深度约定;从“百年无极”引发的艺术共鸣,到“寻踪美洲豹”开启的精神探索,成都博物馆用70余场特展、27家国际合作机构,编织出一张连接全球的“博物馆朋友圈”。

      今日转发这篇报道,与你一同见证这座城市如何以文化为笔,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写下属于成都的独特篇章。

——编者按

      千年蓉城,薪火不息,2300年来的城址不改,城名不变,铸造了这座城市弦歌不辍的文化之力。而新时代的蓉城,也正凭此独特的魅力,以博物馆为媒,开启一场浸润人心的民间文化外交——

      成都博物馆里,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雕塑正与古老的巴蜀文明遥相对望。今年夏季,正值‌2025年成都世界运动会举办期间,成都博物馆与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的“文明的史诗——古希腊古罗马雕塑艺术展”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

640.webp (2).png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正为年底即将开幕的“金线——从北非到东亚的千年黄金风尚”(暂名)特展做最后准备。这是成都博物馆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合作的又一力作。

      截至目前,成都已与全球27家文博机构建立正式合作关系,从英国大英博物馆到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从意大利博洛尼亚到澳大利亚维多利亚,一张以成都为核心的国际博物馆网络正在悄然形成。

      聚力文化之擎 

      博物馆网络拓展友城新维度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文化重镇,成都自古就是一座开放包容的城市。如今,这座城市拥有20多家外国领事馆和244个国际友好城市,是国际交往的重要枢纽。

      在新时代国际交往中,成都创新性地介入博物馆资源。在市外办(友协)、市文广旅局指导下,成都博物馆近年来广泛与世界各国友好城市的一流博物馆联络,搭建“成都国际友城博物馆网络”,在成都打造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蓝图中,通过博物馆间的实质性合作,践行城市间的友好关系,这一举措让文化成为城市国际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为成都的国际友城合作注入了新内涵。

      就在刚刚过去的9月18日,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州长贾辛塔·艾伦女士带队到访成都,见证成都博物馆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博物馆群续签谅解备忘录,这标志着两馆合作迈入新阶段。

      维多利亚博物馆群是南半球最具影响力的文化机构之一,拥有超过1700万件藏品。2016年首次签署备忘录后,双方已在展览交流、出版互赠、信息共享等方面开展多项合作。九年后的今天,两馆的合作已从简单的展览交流拓展到联合策展、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等深度领域。

640 (1).png

成都博物馆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博物馆群续签谅解备忘录

      2025年,也是成都博物馆国际合作的加速年——2月接待德国博物馆代表团,3月与大英博物馆探讨展览合作,5月与意大利博洛尼亚签署5年期协议,6月出访法国,9月与法国大皇宫沉浸式展览馆签约,与大英博物馆签约,与维多利亚博物馆群签约……

      每一步都踏实而坚定。

      其中,与大英博物馆签署的补充协议格外引人注目:从2027年起,成都博物馆将以五年为期,引进大英博物馆不少于三个独家或中国首站展览。这种深度合作模式在国内博物馆界并不多见,这意味着成都博物馆将凭借这一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持续为国内观众带来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盛宴;同时,这也为不同国家博物馆间开展更系统的合作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推动国内博物馆在国际展览运作、文化资源整合等方面的经验积累与能力提升。

      文明互鉴 

      从文物相逢到心灵相通

      开馆至今,成都博物馆精心打造的70余场临展特展,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文物陈列。它们以“辉煌成都”“多彩文明”“艺术典藏”为脉络,构建起一个中外文明对话的鲜活现场。在这里,文物不再是玻璃展柜中静默的器物,而是跨越山海而来的文明信使,引领观众从欣赏一件异域珍宝的形色之美,走向理解一个民族的精神世界,最终完成心与心的靠近。

      2022年,成都博物馆与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共同举办的“百年无极——意大利国家现当代美术馆藏艺术大师真迹展”,便是这样一场深刻的共情之旅。它不仅以62幅大师真迹吸引了30万观众,创造了近千万的市场效益,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让东方的审美视角与西方现代艺术的狂想直接照面。当观众在莫迪里阿尼拉长的线条与基里科谜样的空间中流连,艺术的共鸣悄然消弭了文化的隔阂,达成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理解与包容。

640.webp (1).png

“百年无极”特展现场

      理解的层次在不断深化。2023年的“灿烂的记忆:亚洲文明古国金属艺术展”,通过268件金属器,勾勒出亚欧大陆文明演进的平行轨迹,让人惊叹于人类智慧的火花如何在不同的时空下绽放出相似的光芒。而与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馆合作的“岁时风物”展,则透过89件江户时代的器物,细腻展现了中华文明对周边的文化辐射,以及在大时代背景下文明的分流与发展。这不仅是对“他者”文明的知晓,更是对世界文化多样交融的由衷敬意。

      至2024年的“寻踪美洲豹”墨西哥文明展,对话已迈向更广阔的精神领域。150余件(套)文物所呈现的奥尔梅克、玛雅、阿兹特克文明,其独特的宇宙观与生命观,为成都观众打开了一扇认知世界另类可能的窗口。这种对差异性文明的包容与探索,正是文化交流从“知”到“心”的关键飞跃。

      而今年夏季配合成都世运会的“文明的史诗——古希腊古罗马雕塑艺术展”,以及年末将与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共同揭幕的“金线——从北非到东亚的千年黄金风尚(暂名)”特展,将继续这场跨越文明的对话。它们共同证明,成都博物馆的国际合作,其终极目标并非仅是文物的往来,而是通过文化的相互浸润,让不同国度的人们在理解各自辉煌过往的基础上,增进对彼此今日的包容,最终拉近心与心的距离。

      城市战略 

      以博物馆为桥,贯通“三城三都”建设之路

      随着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等国际顶尖机构的加入,以成都博物馆为圆心的友城博物馆网络已延伸至欧洲、美洲、亚洲乃至大洋洲,形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博物馆朋友圈”。

      为了让市民和远道而来的游客更便捷地感受文化魅力,成都博物馆与东方航空合作推出“凭登机牌免预约”服务。一张薄薄的登机牌,就这样串联起空中航线与文明线索,也让文化体验从“专程前往”变为“落地可及”。

640.webp.png

2024年接待意大利驻重庆总领事馆一行

      除了面向公众的惠民举措,成都博物馆也在专业层面持续拓展国际对话。2023年,馆方代表团远赴西班牙、法国、日本等地,与卢浮宫、奥赛博物馆等机构展开深入交流;2024年,更陆续接待泰国驻华大使、墨西哥梅里达市长、法国蒙彼利埃代表团等多国嘉宾。这些高频率的互动,不仅提升了成都的国际能见度,也为后续合作铺就了信任的基石。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博物馆并未止步于自身发展,还主动为成都市美术馆、成都自然博物馆等本地机构引荐意大利、德国等国的文博资源,实现“文化出海”的协同效应。

      与此同时,线上会议成为跨越时空的高效沟通方式。从与法国卢浮宫探讨合作路径,到与英国曼彻斯特博物馆交流策展理念,再到与巴西里约艺术博物馆共商项目可能——屏幕两端,是成都与世界的文明对话正在实时发生。

      正如成都博物馆所秉持的“与城市共生长”理念,国际友城博物馆网络的建设,不仅是文化资源的整合,更是成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天府文化的重要路径。它让文明互鉴从理念走向实践,从展柜走进人心,也为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注入了持久而深厚的国际活力。

      文化桥梁

      以浸润式交流连接人心

      博物馆,是静默的史书,更是生长的文化。作为民间外交的重要桥梁与平台,成都博物馆正以其独特的“浸润式”交流,超越语言与国界,在城市国际交往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让文明互鉴不再是宏大的概念,而成为可感、可知、可共鸣的心灵对话。除了丰富多彩的展览,成都博物馆亦善用数字技术拓展交流的边界。通过线上国际学术研讨会、云端策展人对话等创新形式,即使远隔重洋,各国文博专家与成都公众也能实现“零时差”互动。这种跨越物理阻隔的即时交流,让文化的互动更加频繁,情感的连接更为紧密。

640.png

      随着国庆佳节的临近,成都博物馆内的世界文明图景愈发绚烂。文物作为跨越时空的文明载体,共同描绘了一幅生动壮丽的文明互鉴画卷,成为连接成都与世界的文化使者。它们讲述的不仅是过去的故事,更为成都与世界的未来合作,开启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展望未来,一场以中医药文化为主题的精品展览已在酝酿之中,成都博物馆将与法国蒙彼利埃市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相关机构携手,将凝聚了中华民族生命观与哲学智慧的瑰宝呈现于世界观众面前。这不仅是知识的传播,更是一场关于生命、自然与和谐的东方智慧的温情输出;它将让源自东方的草木芬芳,浸润更多国际友人的心田。

      当观展者在古老的器物和精美的艺术品边驻足时,文明的细雨已无声地渗入心扉。成都国际友城博物馆网络的建设,其深远意义正在于此:它让不同的文明在相互欣赏中增进理解,在彼此尊重中消除隔阂,共同为人类文明的百花园增添绚丽的色彩。

     这不仅是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坚实步履,更是中国以文化自信之姿,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它向世界证明:唯有交流互鉴,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唯有心心相印,人类才能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转自:文旅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