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5-08-29

新展预告丨山河有信,弦歌不绝——邀您共赴一场文化守护之旅

640.webp.png  640.webp.png

      九十余年前的中华大地,烽火连天,山河破碎。

      一场史无前例的迁徙正在这样的背景下朝西前行——以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博物馆、图书馆工作者们秉持“人在文物在”的信念,保护国宝文物和珍贵文献向四川腹地转移;与此同时,众多高校、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也在1937年以后陆续内迁,于川渝大地觅地办学,存续文脉。

特展启幕

重回文化守护与传承的岁月

      2025年9月3日,“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特展即将在成都博物馆三层临展厅免费面向公众开放。

      展览以档案、图片、文物结合影像资料的形式,勾勒呈现四川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守护中华文化的生动点滴,以及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人民群众接纳内迁同胞、开展抗日救国运动、凝聚民众精神等的生动事迹。

01 横跨万里的守护之路

      近2万箱文物、耗费十逾年、横跨数万里,循着国宝南迁、西迁再到东归的迢迢足迹,一步步走进那段动荡岁月。在文物押运的艰难历程中,真切感受“人在文物在”的铿锵誓言,触摸守护者们用生命践行承诺的赤诚。

640.webp (13).png

640.webp (14).png

故宫文物西迁途中

640.webp (12).png

乐山安谷文物库房位置简图


02 走进国宝“避风港”

      曾存放9448箱文物的乐山安谷“一寺六祠”、为7286箱文物护航的峨眉大佛寺武庙……探寻这些寻常建筑何以成为国宝安然栖身的庇护所,在一砖一瓦间,体味川蜀百姓敞开胸怀、无私相助的乡土温情,感受平凡人在历史洪流中的不凡担当。

640.webp (11).png

四川峨眉存放文物的仓库


03 回望烽火中的学府

      重现华西坝 “五大学” 联合办学的盛况,重温朱自清等学者在此授课的盛景;回望李庄古镇32名乡绅联名上书接纳同济大学等学术机构的侠义热情,追溯梁思成、林徽因等大师在此深耕学术的过往;沿着朱光亚、邓稼先等两位“两弹一星”元勋的成长轨迹,重温抗战烽火中知识报国的赤子情怀;黄旭华、袁隆平等共和国勋章、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从这片土地走出;郭沫若、阳瀚笙、老舍、曹禺在此排演话剧唤醒民众,琅琅书声与抗日呐喊交织成不屈的精神乐章。

640.webp (10).png

邓稼先·1941年摄于四川江津国立第九中学

640.webp (9).png

宿舍内的学子们

640.webp (8).png

华西协合大学图书馆阅读大厅

640.webp (7).png

华西坝·学生步行前往教室


04 遇见闪耀的群像

      认识带领团队押运故宫文物、全程坚守的马衡、欧阳道达,冒枪林弹雨护送文物至乐山的梁匡忠等故宫职员;乐山安谷乡乡长刘钊及安谷人民主动让出祠庙及自家房屋供文物存放……走近在历史中毅然保存文化、守护文明的普通人民,感受国宝、学府与四川人民之间那份历久弥新的深厚情谊。

640.webp (6).png

四川薛涛井。左一为徐森玉,左二吴玉璋,左三那志良,右二牛德明

640.webp (5).png

川康古迹考察团考古学家在彭山

640.webp (4).png

梁思成在李庄的办公室

640.webp (3).png

童第周在李庄同济大学做研究


05 见证文脉的赓续传承

      回望内迁高校与四川大地的双向奔赴,看这些学府如何在扎根川蜀的岁月里反哺这片土地,为当地播撒知识的种子,更见证它们如何孕育出今日川渝地区高等教育的蓬勃格局,让文脉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640.webp (2).png

1941年史语所在李庄举行的考古文物展

640.webp (1).png

同济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在李庄合影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

      展览时间:2025年9月3日-11月30日

      展览地点:成都博物馆3楼特展厅(3号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