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5-04-02
动态丨成都博物馆:深化“一馆一策”改革 塑造文旅融合地标
近期,在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成都博物馆作为城市文化地标的重要代表,展现了以文物为纽带,连接历史与未来的使命担当,表示将深化“一馆一策”改革,将成都博物馆塑造成文旅融合地标。
如何深化体制改革?怎样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继续阅读本篇文章,一起了解成都最新文旅部署,感受“博物馆+”的开放姿态~
——编者按
3月31日,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在都江堰市举行。当前,成都正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深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坚持全时空布局、全链条推动、全要素保障、全周期服务,加快建设文化旅游强市,奋力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成都博物馆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城市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2022年以来,通过实施“一馆一策”改革,成都博物馆先后获得“全国文物先进集体”“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等荣誉,跻身2024年度中博热搜榜热门百强博物馆前十,位列城市博物馆第二。
在品牌展览影响力上,该馆多个展览进入“中国博物馆热搜榜”前十,8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同时孵化出“镇水神兽石犀盲盒”“成博蜀锦杯”等3200余款优质文创产品,文创销售额达7000余万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成效获评全国“一级”。2024年游客满意度达到98.3%。
会上,成都博物馆表示,将深化“一馆一策”改革,将成都博物馆塑造文旅融合地标。
创新运营模式,扩大品牌展览影响力
成都博物馆通过建立博物馆、企业、社会组织、志愿者“四方合作”运营管理体制,并通过购买服务将安保、物业、票务等非核心岗位推向市场化运作,以完善策展人制度、深化原创性展览研究,实现展览量质齐升。
改革以来,成功打造“成博展览季”品牌,引进故宫、敦煌等全国上百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和美国、法国等国家知名博物馆的艺术典藏,推出“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等20余个现象级临展特展、“百年无极—意大利艺术大师真迹展”等4个收费展,全部进入“中国博物馆热搜榜”前十,8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2024年接待观众人次由140万增长到333万,省外观众占比达70%,境外观众4.3万人次,“城市会客厅”功能进一步彰显。
推行分类管理,增强文物活化创新力
在厘清产业事业关系上,成都博物馆将IP授权、文创产品研发、特色文化活动等文化增值服务打包给下属全资国有公司运营管理,把相关收益按规定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形成“事业孵化产业—产业反哺事业”的良性发展模式。
同时依托馆藏文物资源创办“这礼是成都”文创大赛,吸引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千余家高校和文创企业参与,孵化出“镇水神兽石犀盲盒”“成博蜀锦杯”等3200余款优质文创产品,文创销售额从改革前每年不足2000万元增长到7000余万元,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成效获评全国“一级”。
坚持需求导向,提升优质服务供给力
成都博物馆建立了服务对象、媒体、理事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社会评价体系,对展览、社会教育、服务水平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和监督,促进博物馆提升服务质效。
细分“上班族”、学生、外籍游客多元化需求,推出节假日、寒暑假等旅游旺期延时服务、周一不闭馆等举措;在全国首创“周末儿童博物馆”研学活动,惠及12万组亲子家庭,被《人民日报》评价为“增强文明传播力的生动实践”;提档升级多语种讲解、支付便利化、行李寄存服务等,2024年游客满意度达到98.3%。
用活政策激励,积蓄干事创业内动力
成都博物馆充分利用主管单位下放的岗位竞聘人事自主权,考试招聘录用专业人才12人,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提升至40%,培养新增高级职称人才19人,涌现行业领军人才5人,形成“领军人才引领-骨干力量支撑-青年人才储备”橄榄型梯队结构。在细化制定考核办法上,将考核结果与绩效收入分配、个人成长进步挂钩,业务骨干人均收入增长20%,累计推荐提拔处级领导干部7人,选任中层干部19人,干部职工谋事、干事热情显著提升,多次参与大运会、世园会等重大工作,获得荣誉。
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保存者,更是未来的创造者。成都博物馆将以“一馆一策”改革为“笔”,以文旅融合为“墨”,努力书写“让文物说话、让城市生辉、让人民幸福”的新篇章,争创世界一流博物馆,为成都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贡献文博力量。
来源:看度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