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5-01-21
新展 | 锦城丝管 和合共鸣!成博音乐文物大展盛大开幕!
点击观看展览宣传片
《礼记·乐记》中言:“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音乐是华夏礼乐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家国观念、艺术才情、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明赓续千年而不辍的重要文化纽带之一,亦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喧然名都会,吹箫间笙簧”。成都,这座音乐之都、文化之城,每一声弦响都寄托着文明的记忆。2025年1月21日,成都博物馆原创大展“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正式启幕,展览持续到5月5日,全程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开展首日,已迎来约1.2万观众现场观展。
该展览由成都博物馆联合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云冈研究院、河南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等全国30余家文博机构联袂推出的重磅特展,迎来88件国家一级文物,共250余件/套珍藏文物荟萃蓉城,以精品文物讲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和合理念。本次展览由四川省文物局、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指导,成都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云冈研究院主办,成都市文物信息中心协办。
成都音乐艺术起承转合的发展图景,穿过历史的浩荡激流,至今仍述说着这座城市开放包容、婉转悠扬的文化气质,亦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和合共鸣的生动写照。展览重现了古音盛景,让我们有机会回望礼乐文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见证连接“今”与“古”的关联。
01
以时间为序
奏响天地共鸣的华音
骨笛
裴李岗文化(距今约8000~7000年)
河南博物院藏
八千年前的贾湖骨笛,吹响了华夏先民感通天地的序曲;金声玉振,钟磬喤喤,奏彻了中华礼乐和鸣的华章;箜篌琵琶,乐汇十部,编织出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长歌;琴瑟乐舞,剧曲争胜,演绎出风雅与烟火交织变幻的人间悲欢。
“锦城丝管”特展以时间为线索,分为“神礼之乐——先秦时期的蜀地音乐”“和乐天下——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流变”“音乐之都——唐五代时期成都音乐的盛景”和“万家竞声——宋元以降剧曲俗乐的争盛”四个篇章,百乐齐鸣,洋洋盈耳,以成都平原及其周边地区在中国音乐史中的高光时刻为亮点,串联起一部恢弘的区域音乐文化发展史。
以成都平原为中心的长江上游,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丰饶富庶、气候适宜、各方往来聚集,可谓人间乐土,“都广之野”。早在新石器时代,成都平原及周边地区的先民已在劳作动情之中孕育出原始音乐萌芽。神权政治影响下,古蜀祭祀之风兴盛,“歌舞娱神”构成了古蜀祭祀的重要内容。至战国时,诸侯林立,兵戈扰攘,以乐舞来震慑对手的巴蜀军旅之乐得以发展,水陆攻战纹铜壶上的纹样,是当时社会文化风貌的再现。
水陆攻战纹铜豆
战国(前465~前221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罗家坝遗址博物馆藏
张骞凿空西域后,各民族音乐文化也在丝路沿线奔涌交汇,来自西域的乐器、乐舞传至巴蜀。大融合之下,汉代乐舞百戏,雅俗共奏,音乐充满了更多可能性。此次展览中,观众可以看到呈现传统“相和歌”演出场景的相和歌俑、弹弦和音的陶瑟、展现歌舞宴饮的观伎画像砖,南北曲调荟萃,尽融于汉乐府。
相和歌俑
汉(前202~220年)
河南博物院藏
陶瑟
东汉
四川博物院藏
中唐之后,中国经济中心南移,成都成为“号为天下繁侈”的全国经济中心。五代成都音乐不仅保留了盛唐音乐的优秀成果,更在乐舞、戏曲等方面上不断创新发展,达到一个崭新高度。“蜀戏冠天下”的美誉不仅反映了唐代四川戏剧的高度发展,还体现了当时四川文化在全国的显著影响力。一城丝管、入夜不寐,绘彩陶坐部伎女乐俑、中华第一制琴师雷威所斫的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彩绘乐舞俑组合、木雕曲项琵琶、人物纹八棱金杯等诸多镇馆之宝,组队现身音乐盛宴,回溯千年前名都盛景。
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
唐(618~907年)
浙江省博物馆藏
到了商业繁荣的宋代,戏剧词曲、民歌小调蓬勃发展,在这里,观众可以看到掌乐机关定量标准音律的“大晟”铜编钟,唱演“采莲”生活的高浮雕乐伎石刻,瓦栏之中的磨儿坡宋墓侧壁奏乐图,再现宋时繁荣的市井曲乐……中华文明中的礼乐与俗乐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演变,历久弥新。
高浮雕乐伎石刻
宋(960~1279年)
泸县博物馆藏
“大晟”铜编钟
宋(960~1279年)
河北博物院藏
02
笙歌迎岁
多样态呈现音乐之都盛景
本次展览的展品可谓群英荟萃,88件一级文物和众多精彩音乐文物集聚一堂,品类丰富,完整展现了音乐文化的发展脉络,更兼具欣赏性。其中,来自扬州博物馆的木雕曲项琵琶、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弹箜篌仕女壁画、河北博物院的“大晟”铜编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奏乐图画像砖等文物均为首次赴蓉展出,而人气极高的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落霞式“彩凤鸣岐”七弦琴更是出自唐代四川制琴大师雷威之手,千年之后首次回川“探亲”。
木雕琵琶
五代(907~960年)
扬州博物馆藏
为让观众更好地感受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展览特别还原了云冈石窟中以大量演奏乐器的造像而得名“音乐窟”的第十二窟,借助数字光影技术,真实重现华丽姿态和非凡气韵,为观众带来多感官的展览体验。
春节期间,成都博物馆精心策划126场配套音乐展演和快闪活动,在馆内营造一个古今交织、如梦如幻的“喧然名都会”,共贺新春。特别邀请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进行古乐复原展演,春节期间的3天限时演出将让观众身临其境,“回到”那个音乐繁荣的时代。
03
“和合共鸣”
文明互鉴的成都表达
和合,“贵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载物、和而不同”。纵观中华文化整体发展脉络,和合理念一直贯穿其中,既融合于各个时期的思想体系,历久弥新,也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在数千年巴蜀历史文脉的发展变迁中,成都历经多次大移民和多元文化的大碰撞、大融合的洗礼,造就了这座城市从古至今“故驰骛乎兼容并包”和开放发展的城市精神。而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令成都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和合共鸣的动人乐章中演奏出独属自己的清丽雅合,也成就了如今“音乐之都”的美称。得益于这座城市千百年来流淌不息的“音乐基因”,“锦城丝管日纷纷”的景象如今依旧在成都街头俯仰皆是,古今交融,韵味无穷。时至今日,人们心中这座“最具幸福感”“最令人向往”的城市,音乐也是让人奔赴的理由。
秉承这份深厚的音乐底蕴,成都博物馆积极响应“三城三都”城市品牌建设的号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前瞻视野,为成都的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能。1月20日下午,展览开幕式在成都博物馆大厅隆重举行,长期关注、支持文博行业和成都博物馆文化事业的各界代表到场参加,包括包括文博届、媒体界的各位朋友。
同时,秉持服务公众,大众共享的理念,本次开幕活动我们还特别邀请了和博物馆紧密相关的社群人群,如对我馆大力支持的公安干警、消防官兵代表,热爱文博事业、乐于奉献的志愿者代表,以及来自树德协进中学、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生代表们,共同见证展览的启幕。我们始终坚信:博物馆的活动与社区、公众紧密相关,文博工作并非文博人自己的“家事”,而是号召社会共建共享,共同创造的文化盛事。长期以来,有赖于大众的细心浇灌,我们将博物馆的学术研究转化为人民欢聚一堂的文旅场景,让优秀的文化得以在社区的沃土中传承赓续,发芽绽放。
当日上午,成都博物馆联合人民日报、央视频、封面新闻、成都发布、成都日报进行策展人直播导览,带领观众抢先看展,让全网近200万人先睹为快。
锦城丝管
活力成都年,万千气象新。今年是Chinese New Year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后的首个春节,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窗口,成都博物馆重磅上新“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精品大展,不仅展现了多元音乐文化交融之地成都源远流长的礼乐文化,阐明了其对华夏礼乐文明的重要贡献,更是在新春之际,向来自全世界的游客朋友讲述中华文脉赓续发展的成都篇章。
以音乐为媒,以文博赋能,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正绽放更璀璨的光芒。
展览信息
展览名称:锦城丝管——和合共鸣的音乐成都
展览日期:2025年1月21日-5月5日
展览地点:成都博物馆一层特展厅
展览形式:免费(需预约入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