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4-04-19

萌新记 | 原来青铜器还有这些知识点啊,学到了!

       雨生百谷春将去,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里,小萌新又上线啦!抓住“春日文博游”的尾巴,小萌新我S属性(Study!)大爆发,对着各式各样精美的青铜器,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疑惑,今天就让本萌新跟着红薯墩,为大家“一问究竟”。

QQ图片20240422103818.png


l鼎,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宝!

      鼎最初是古时候煮肉的器皿,有陶、铜等不同质地,而青铜鼎作为礼器成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其发展最高峰出现在商朝和西周时期,并一直流行到汉代。我们熟知的司母戊鼎就是商朝贵族王权与神权艺术的最典型代表。

640.webp.jpg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商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源网络)


      在周代,鼎和簋是贵族宴飨、祭祀等礼制活动中的重要礼器,鼎用于烹煮食物,下面可生火;带盖的簋则用于盛放黍等食物。同时,鼎和簋的组合成为也是古代礼治社会政治、经济权力的象征,其数量多少逐渐形成明确等级制度,我们熟知的“九鼎八簋”就是作为最高等级成为中央政权的象征。

640.webp (1).jpg

1996年完整出土于窖藏的春秋郑国九鼎八簋。九鼎一律蟠螭纹样、大小依次递减,大者高49.5厘米、口径48.7厘米,小者高45厘米,口径45厘米;八簋形制、纹饰相同,高24.6-24厘米、口径20-19.5厘米,现藏新郑市博物馆(图源网络)


       俞伟超先生等考古专家在1978年发表的《周代用鼎制度》中,将周代的鼎分为三大类:鑊(huò)鼎、升鼎、羞鼎。“鑊”是大锅的意思,鑊鼎煮肉,煮好的肉被分割,并用升鼎装好,分给参与宴会的人,羞鼎最小,用来放切成小块的肉并加上调料吃。

640.webp (2).jpg

附耳牛头螭纹蹄足镬鼎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山西博物院藏(图源网络)

640.webp (3).jpg

寿县楚王墓出土的铸客大鼎,

也叫楚大鼎 ,为鑊鼎

安徽博物院藏(图源网络)

640.webp.jpg

楚幽王熊悍墓中所出铸客升鼎

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藏(图源网络)

640.webp (1).jpg

带盖铜鼎 战国

成都博物馆藏

640.webp (4).jpg

带盖铜鼎 战国

成都博物馆藏


      我家所藏的这类体量更小的鼎,就应为“放小块肉肉、蘸灵魂佐料”的羞鼎咯~

QQ图片20240422104910.png

      到了宋代,复古之风盛行,统治者期望恢复“三代礼制”,宋徽宗大观初年设议礼局“诏求天下古器,更制尊、爵、鼎、彝之属”,在以夏商周三代礼器建立宋代礼法秩序的同时,官方大规模仿制三代青铜器皿深刻影响了民间造作,各类仿古礼器如鼎、觚、尊等风靡一时,成为弘扬古意的宋式审美新风尚,这个时候的铜鼎则既可能与国家祭祀相关,也可能是家用焚香器具。

640.webp.jpg

铜鼎 宋 成都博物馆藏


尊滴假嘟!“尊”与“樽”怎么区分?

    “尊”“樽”两字读音相同,字形相似,在古代诗文中常常被混用,但他们其实是不同的器皿哦!

       尊,原指商周时期的一种盛酒器,也是一种重要的礼器,多呈敞口、长颈、圆腹或方腹,圈足状,也有做成各种鸟兽状的,如四羊尊、犀尊等,式样各异,别具匠心。

640.webp (1).jpg

四羊方尊 商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图源网络)

640.webp (2).jpg

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 西汉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图源网络)


      到了后代,“尊”也开始用于命名仿青铜尊形制的瓷器。例如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钧窑中曾出现过一种“出戟尊”瓷器,此尊风格古朴、庄重,为宋代宫廷使用的典型陈设用瓷,形制上与专名之尊所特指的那一类青铜盛酒器并无区别,“出戟”中的“戟”其实就是模仿青铜器上的扉棱。此外,随着“尊”的使用逐渐泛化与日常化,也衍生出敬酒、尊重等动词用法。

640.webp (3).jpg

钧窑月白釉出戟尊 北宋 上海博物馆藏

(图源网络)

      而“樽”则是出现于战国,盛行于两汉的一种日常盛酒器,形状类桶,多为云足。樽的形象也常见于汉晋时期的画像石或画像砖中,如在这块“歌舞宴乐画像石”上,六人环绕樽、杯、案等宴饮器皿,或坐或立,快意非凡。

640.webp (4).jpg

歌舞宴乐画像石 东汉 成都博物馆藏

      此外,由于“樽”主要应用于贵族的日常生活,纹饰细致,常见的刻画方式有细线錾刻、鎏金刻画、浅浮雕三种,错金银、宝石镶嵌之类的工艺也并不鲜见,成博展厅里这件“铜樽”便錾刻多种花纹,盖顶正中最高处立有凤鸟,樽身为圆柱形,腹部有铺首活环耳,底部三个兽足,工艺精湛、极尽华美,让小萌新挪不开眼睛!

640.webp.jpg

青铜樽 东汉  成都博物馆藏

      复古之风吹过“尊”,也吹至“樽”。下面这只堪称绝世名品的北宋汝窑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其造型便是模仿汉代铜樽式样,器形规整,仿古逼真,其色淡雅含蓄,其质莹润光洁。它也是宋代最顶级的焚香器具哦!

640.webp.jpg

汝窑淡天青釉弦纹三足樽式炉 

故宫博物院藏(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不除锈,可不是偷懒!

      小萌新之前曾记录过,青铜器实际上是灿烂的金色的,所以古人称之为吉金,只因被氧化了,才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绿色,而被称为“青铜”。不过,这些绿色的表面常常还有斑驳锈迹。

640.webp (1).jpg

舌觚上的“吉金”本色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图源网络)


      那么为什么博物馆的青铜展品不去掉所有锈痕呢?

QQ图片20240422110448.png

      其实,青铜器的锈蚀也是要分类的!根据锈蚀的性质,它被分为有害锈和无害锈,被称为“青铜病”的粉状锈就是一种有害锈,它是一种能够恶性膨胀的铜锈,能使青铜器的腐蚀蔓延扩大,穿洞鼓泡,对青铜器危害极大。

640.webp (2).jpg

粉状锈引起的点蚀和面蚀

(图源网络)

      另一种有害锈是发锈,这是从青铜器铜胎基体里产生的锈蚀,“发”即膨胀之意,这种由内向外形成腐蚀会把青铜器基体表层顶起来,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一个个锈泡。

640.webp (3).jpg

青铜剑上的发锈腐蚀

(图源网络)

      而另一些结构都相对致密的稳定锈蚀,只要不影响研究铭文、纹饰,就可以不清除,因此也称之为“无害锈”。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青铜器上便呈现出绿、蓝、黑、红等多种多样的颜色~

640.webp (4).jpg

亚长方斝上的红锈与黑锈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藏(图源网络) 

640.webp (5).jpg


虎纹鼎上的绿锈与蓝锈

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前1046年)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图源网络)


      今天的知识分享就到这里啦,不知道大家是否有所收获呢?学无止境,小萌新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学习新知识,希望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博物馆干货”。

QQ图片20240422110526.jpg

       期待与你在成都博物馆的下一次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