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4-03-22

看展丨荔枝、慈姑叶、银穿玉伞…来看温文“耳”雅的大宋

640.webp.jpg

“青宜之山宜女,其神小腰白齿,穿耳以鎼。”

——《山海经》里有遥远的“打耳洞”传说。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唐人张籍以明珠喻耳环,感深意远。


“披罗衣之璀璨兮,珥瑶碧之华琚。”

——曹植一曲《洛神赋》以绫罗衬碧玉耳坠,自是盛景。


      清代文人李渔在《闲情偶寄·声容部》中讲到:“一簪一珥,便可相伴一生。此二物者,则不可不求精善。”在成博的“满庭芳”特展里,一对对精致小巧的耳边美饰便轻携美人余温,向您一展别有风韵的大宋美学。

640.webp (1).jpg


不简单的象外之象


      先秦时,就有人提出了“言不尽意”的观点。深谙此道的文人便将“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象外之象”当作自己最高的审美标准,以求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在崇文尚雅的宋代,人们也乐于使用各种各样具有美好寓意的形象,如梅、荷、莲等作为耳饰的主题。

640.webp (2).jpg

荷叶金耳环

北宋(960-1127)

易县大北城金银器窖藏出土

易县文物保管所藏

640.webp (3).jpg

银穿玉伞盖耳环

北宋(960-1127)

易县大北城金银器窖藏出土

易县文物保管所藏

640.webp (4).jpg

金包青金石慈姑叶耳环

北宋(960-1127)

易县大北城金银器窖藏出土

易县文物保管所藏


      展厅中以荷叶、莲苞、覆莲等清雅意象为装饰的耳环不流庶俗,别具野逸之美,也让人遥想其主人的倩影丽姿。而在“金包青金石慈姑叶耳环”上,耳环通体为慈姑叶造型, 镂空梅花金片包镶,极为精致,配色青金交织,可谓雅俗共赏,放至今日也绝不过时。


不流俗的美好之物


     北宋时的汴梁“以其人烟浩穰,添十数万众不加多,减之不觉少。”充满市井气息的装饰纹样也被广泛喜爱,各类或珍稀或寻常的花卉瓜果都被大量用作首饰纹样,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在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致追求中,延伸出不少寓意吉祥的文化象征。

640.webp (5).jpg

葫芦花叶金耳环

北宋(960-1127)

易县大北城金银器窖藏出土

易县文物保管所藏

640.webp (6).jpg

荔枝金耳环

北宋(960-1127)

易县大北城金银器窖藏出土

易县文物保管所藏


      这对“葫芦花叶金耳环”由两三片大叶子铺作背景,由上而下一花含苞、一花怒放,下缀一对光素小葫芦,高不盈寸而有摇曳之姿,堪称象生精品,而“葫芦”谐音“福禄”,承载着古人祈盼绵延至今,极具生活情趣。另一侧的“荔枝”也同样令人“馋涎欲滴”,上下两粒荔枝半隐于叶片之下,含蓄之美颇为诱人。


不寻常的融合之纹


   “满庭芳”特展里有大量展品出土于宋辽边境的易县,我们还能看到明显的多元文化互融互鉴的艺术特征。

   “摩竭戏珠”纹是典型的外来纹样。摩竭为佛教语,是印度神话中长鼻利齿、身尾似鱼的的神兽。唐代开始,摩竭纹与中国文化不断融合,呈现出了明显的中国化气象;辽代金银器承继唐风,因此也融入了摩竭纹饰,并将其扩大到更广泛的领域。

640.webp (7).jpg

金穿玉摩竭戏珠耳环

北宋(960-1127)

易县大北城金银器窖藏出土

易县文物保管所藏


      展厅中的“金穿玉摩竭戏珠耳环”就是一对白玉琢出“简化版”摩竭戏珠,正为辽代风格。但其金穿萼部錾芭蕉纹,上伏蜻蜓一只,又具有浓厚的大宋风格特征,由此可见中华文化对周边民族的影响和辐射。

      这一件件耳边美饰,为我们还原了一个个真实且细腻的历史情境。这些扎根于生活的艺术,展现出崇文尚雅又生机盎然的宋韵底色。“满庭芳——金银器里的宋代生活”特展将于4月15日闭幕,气温回暖,万象更新,闷墩儿诚邀您揭开这份尘封宝藏,一赏百余年前的精致艺术与生活美学,来成博“春游大宋”啦~



展览名称:满庭芳——金银器里的宋代生活

展览时间:2024年1月26日-4月15日

展览地点:成都博物馆三层临展厅

门票信息:预约免费入馆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