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4-02-23
新春雅集丨《汉三颂》与万里通途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大巴山和秦岭曾是横亘在蜀地人民面前两道天堑。为开凿一条便捷的道路,人们依山凿路、遇水架桥,最终让四川盆地与其他地区得以交流融合。
春节期间,在成都博物馆甲辰年新春雅集“蜀风隶韵——汉代巴蜀地区名碑名刻鉴赏”中,展出了摩崖刻石代表作“汉三颂”,其上记录了汉代蜀道的交通工程史,真实写照了巴蜀地方政治、文化教育、地域交通、风土人情等社会生活。
何为“汉三颂”?
“汉三颂”指的是《石门颂》《西狭颂》和《郙阁颂》。三颂凿刻于汉末之际,时值汉隶成熟鼎盛时期,字径阔大,不事雕琢,磅礴大气,是东汉摩崖石刻的代表之作。北宋以来,三颂逐渐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关注。明清以降,三颂在书法史上的地位更是扶摇直上。
《石门颂》原刻于褒斜道石门隧道的崖壁上(现陕西省汉中市)。作为穿越秦岭的一条重要通道,褒斜道地势险要,东汉时在栈道南端开通了一个15米长的隧道,名曰“石门”。石门隧道的成功修建堪称壮举,从汉代至近代,无数文人闻名而至、歌咏题刻,留下130余方石刻,其中最著名的十三方合称《石门十三品》,《石门颂》就是“十三品”之一。此颂为汉中太守王升撰文,由王戎刻写,记载了汉顺帝时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复褒斜道的经过。
《石门颂》汉中市博物馆藏
《西狭颂》位于甘肃省成县。此颂是《汉三颂》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摩崖刻石,有额、图、颂、题四部分。《西狭颂》同样是对武都太守李翕的政绩赞扬,记载了李翕的个人生平以及率众修复西狭古道的事迹。
《西狭颂》汉中市博物馆藏
《郙阁颂》位于陕西省略阳县。此颂记录了东汉武都太守李翕重修郙阁栈道的故事。郙阁栈道临嘉陵江,“汉水逆让,稽滞商旅”(《郙阁颂》文),于是李翕便派遣官吏仇审修理栈道,建造“大桥”。
《郙阁颂》汉中市博物馆藏
从《汉三颂》中,后人依稀可以窥见汉代的栈道修筑技术。如《水经注·沔水上 》有记载蜀道“缘谷一百余里,其阁梁一头入山腹,其一头立柱于水中。”恰与《郙阁颂》中“缘崖凿石,处稳定柱,临深长渊,二百余丈,接木相连,号曰万柱”的描述契合。
巴蜀地区的汉隶刻石,兼具碑刻、摩崖、石阙、崖墓等多种形制,其“疏荡奇逸,独具风规”的特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汉三颂”在书法艺术方面,也备受海内外书法爱好者及学者关注。
《石门颂》遒劲流畅,既有隶书的整饬也蕴含有草书的纵横变化,清张祖翼跋:“然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西狭颂》方圆兼备,稳重内敛,清杨守敬《平碑记》:“方整雄伟,首尾无一缺失,尤可宝重”。《郙阁颂》浑厚方正,古朴拙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郙阁》朴茂雄深,得秦相笔意”。
《石门颂》(局部)汉中市博物馆藏
《西狭颂》(局部)汉中市博物馆藏
《郙阁颂》(局部)汉中市博物馆藏
“汉三颂”语词华美、笔力雄逸,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透过苍劲的石碑,我们依稀能够看到蜀道凿山越涧的奇伟与通达,也印证着当前成都繁荣兴盛、通达万里的时代风华。
参考资料来源:
《“汉三颂”交通工程技术史料丛说》、《要守护好中华文脉——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汉中市博物馆回访》《以“汉三颂”为例解析东汉摩崖书风》等
特别提示!
“蜀风隶韵——汉代巴蜀地区名碑名刻鉴赏”特展将于2024年2月25日结束,时值元宵佳节,成都博物馆特邀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王道义开展“石墨镌华游妙境 龙回浩气汉风扬——从‘蜀风隶韵’特展看中国书法的守正出新”讲座活动,以飨观众、启迪后学。
讲座资讯
时间:
2024.2.24(甲辰正月十五)上午10:00
主讲:
王道义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研究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秘书长,西泠印社社员,一级美术师,四川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师范大学特聘教授、美术和书法学硕导。
书法曾获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金奖,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览优秀奖等,入展第二、三、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等多项全国书法篆刻展,获四川省“第五届巴蜀文艺奖一等奖”“首届、第二届文华美术奖一等奖(书法)”等。篆刻多次在西泠印社获奖。
CCTV“翰墨戏韵”栏目拍摄《四川省诗书画院·王道义》纪录片并多次播放。
题目
石墨镌华游妙境 龙回浩气汉风扬
——从“蜀风隶韵——汉代巴蜀地区名碑名刻鉴赏”特展看中国书法的守正出新
讲座预告
岷山导江——李冰穿二江、文翁穿湔口,大禹精神不灭,蔚为天府之国,演绎因势利导的传奇;
蜀道修远——力士疏凿,四方无雍,民歌德惠,勒铭山阿,镌刻人定胜天的壮志;
文翁化蜀——“蜀学比于齐鲁”,文星在蜀,德盛文弥, 列备五都,谱写滂沛文脉的颂歌;
隶法雄秀朴茂——《裴君碑》的方峻茂满,《李君碑》的雄朴变化,体兼标准、通俗隶书之胜;字法时呈篆意、溯源守正,文辞简约、典雅雄放,是巴蜀汉代文字学、文学传统的鲜活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