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3-01-10
新展预告 | 一扇两面荟萃东西,万般风情融贯古今!
“温德米尔夫人抓起扇子,旋又任其落地。"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在戏剧《温夫人的扇子》里写到的场景。
扇子,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用具,汇集着人类的审美意识、艺术创造与历史文化。而在其上千年的发展里,一种产自中国的外销扇尤为夺目。
华美的舞会之上,优雅淑女们手中的小扇轻摇,扇面之下即是千言万语。远渡重洋的“外销扇”承载着精妙绝伦的制造工艺,既散发着迷人的西洋风情,又蕴含着浓厚的东方审美,是世界认识中国的又一窗口。
西洋田园聚会图纸面象牙折扇
约19世纪80年代
正临新春,97件/套来自广东省博物馆的精美展品即将陈列在成都博物馆,以《广府外销扇——18至19世纪的中国风尚》为邀,领我们步入一场荟萃东西的极致浪漫。
01
风起东方,远渡重洋
折扇在北宋时期称为“聚头扇”“撒扇”,因携带方便而受到青睐,发展至明清时期迎来兴盛。
而“外销扇”的兴起则得益于东西方之间海上航路的联通。16世纪,折扇首先由葡萄牙商人引入欧洲,并逐步深入西方人的日常。18至19世纪,全球化的海洋贸易日益频繁,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广州府成为通商的重要关口,进一步刺激了手工业的发展。凭借着博采东西的精湛技艺与低廉价格,“广府制造”成为中国外销品的金字招牌。
庭院人物图与凤鸟花蝶图绸面象牙柄团扇
清道光晚期
其中,广州匠人所制造的外销扇,既有华美的西方风格,又有浓厚东方韵味的特点,极大满足了西方市场对扇子的热切需求,很快就在西方掀起了一股中国新风尚,尤其皇室和贵族阶层将扇子视为一种身份的代表,经常作为礼物相赠,装点在婚礼、加冕、欢庆胜利等重要场合。
庭院人物图与港湾风景图纸面银伸缩折扇
清道光晚期
早在169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商船便首次在中国订制了八万件扇子,此后订购量逐年增加,对西方的制扇业产生巨大冲击。百年后,外销扇销量更是达到峰值。据《中国旧海关史料(1859-1948)》,从广州出口的外销扇在1859年已达到七百万件,其中不乏清乾隆和嘉庆年间的特色折扇。
02
一扇两面,东西荟萃
匠心独具、精妙绝伦的制作工艺是中国外销扇风靡西方市场的关键因素。早在13世纪晚期,欧洲就出现了中国风,到了18至19世纪发展至顶峰。有别于中国传统扇子素雅清淡的风格,广府外销扇独具东西荟萃的特色。
其时为迎合欧美市场追求华丽精巧的审美趣味,广府外销扇往往带有浓厚的西洋色彩。工匠们因材施艺,选取漆木等珍贵材质,运用雕刻、描金等多种技法,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扇子。产自清乾隆晚期的西洋人物图与山水亭台图象牙折扇,运用炉火纯青的雕刻技艺,将西洋人物与中式山水楼阁悄然融合。
西洋人物图与山水亭台图象牙折扇
清乾隆晚期
外销扇在扇面纹样的选择上则充满东方元素。带有美好寓意的花鸟纹深受追捧,比如这把花鸟蝴蝶图绢面檀香木折扇,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纹样尤为文化修养较高的西方上层人士青睐。
花鸟蝴蝶图绢面檀香木折扇
清道光晚期
工匠们还喜欢以庭院风光,乃至广州当地的风土人情为题材,这类扇子常常模仿西方绘画风格,但却以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场景布局。制作于清道光晚期的庭院人物图与神兽风景图纸面髹漆折扇便是极好的例子,采用了明暗透视的绘画技法,让西洋瑞兽在岭南风光中再放异彩。
庭院人物图与神兽风景图纸面髹漆折扇
清道光晚期
此外,坊间还流行着纹章定制的特殊贸易方式,它们既包含中国传统装饰元素,又有欧洲特点的花押与图饰,是东西融合的典型代表。这把庭园人物图与山水风景图双层纸面玳瑁折扇,用源自欧洲扇造型的官扇双层扇面,承载起中国风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示了东西审美的融合。
一把小扇,方寸之间,尽显华美。
东方之韵,巧渡西方,扇语传情。
乘着“中国风”的浪潮,
作为东方与西方碰撞的产物,
广府外销扇无疑满足了
西方人对东方对好奇与想象,
拉近了东西方文化的距离。
《广府外销扇——18至19世纪的中国风尚》,
一张张扇面展开,
闪烁着中国制造强大的生命力,
也彰显着华夏文化底蕴,
勾勒出一幅中外文化交流的绚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