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2-06-24
看展|喜欢看动画的你,听说过赛璐珞吗?
1926年的上海,万氏兄弟拍摄并制作出了一部由真人和动画结合的无声黑白短片——《大闹画室》。
万氏兄弟
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的动画片,片长仅12分钟,讲述的是一位真人画家与动画小纸人斗智斗勇的有趣故事。
影片的情节虽然简单,但第一次从事动画创作的万氏兄弟却遇到了不少难题。在实拍中,他们发现,由于不连贯,本应动起来的小纸人在打闹时显得呆板卡顿,而背景的细微差别,却导致本该静止的墙上挂钟、画室桌子动了起来。
为解决这个问题,经过多次试验、反复摸索,万氏兄弟决定参考美国动画制作中所使用到的“赛璐珞”胶片:将固定静止的背景画在纸上,把运动的物体画在赛璐珞胶片上,拖动胶片,就可以做出角色在背景上运动的效果。
《大闹画室》剧照(图片来源于网络)
《大闹画室》的摄制成功,揭开了中国动画的帷幕,也开启了以“赛璐珞”动画技术的中国之旅。
赛璐珞:一种充满创造力的材料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赛璐珞”到底是什么呢?
赛璐珞(Celluloid Nitrate)原指一种透明的合成塑料,具有坚韧、轻薄等特点,是制作玩具、文具的主要材料。1914年,美国人埃尔·赫德将其运用至动画制作。
用赛璐珞制作的胶片受到广泛使用后,动画的工艺得以简化。
此前,在有同一个背景的每一幅画面里,人们都要把背景重复画数次,使得动画的制作效率极低,浪费了动画艺术家的时间和精力。
赛璐珞出现后,大大减轻了重复的工作量,活动的形象与静止的背景叠放在一起进行逐格拍摄,不仅能缩短动画制作时间,还能进一步实现多样化的动画效果。
《爱丽丝梦游仙境》, 赛璐珞, 美国,1951年,华特迪士尼公司出品
在动画的制作当中,尤其是早期的二维动画制作过程中,“赛璐珞”可以说是一个关键的动画技术。人们耳熟能详的《米奇和布鲁托》、《白雪公主》、《木偶奇遇记》、《灌篮高手》等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早期经典动画作品,它们最初的原画稿件就是在赛璐珞胶片上进行制作的。伴随着赛璐珞胶片的发明,动画技术的发展趋近成熟,并最终使动画电影实现大规模生产的可能。
《小飞侠》,赛璐珞,美国, 1953年,华特迪士尼公司出品
专属于赛璐珞时代的美学
因为赛璐珞塑料的特性,同样的角色,在赛璐珞上和在纸上勾画出来区别甚大,所以形成了别具特色的风格特点。
《龙珠》手稿彩绘原画,赛璐珞,日本1986年,鸟山明绘
和传统的上色技法“厚涂”相比,赛璐珞的线条格外干净明亮、闭合度高、界限分明,色彩格外鲜艳醒目,多呈块状,边界锐利,显得瑰丽动人。同时,明暗关系也十分明显,很少有模糊的过度。由于是突出于纸面的胶片,赛璐珞更有一种独特的厚重感、立体感,呈现出一种专属于赛璐珞时代的动画美学。
《网球甜心》手稿彩绘原画,赛璐珞,日本1973-1980年,山本铃美香绘
赛璐珞的用法从美国传入日本后,被发扬光大,在很长一个时期里几乎成为手绘动画的代名词,大量的日本经典动画如《灌篮高手》《天空之城》《犬夜叉》《樱桃小丸子》《哆啦A梦》等都采用了这种方式,以至于赛璐珞和“日系”“二次元画风”紧密联合在一起,甚至这种“分层”的绘画方式、鲜明的绘画特色也被许多漫画家继承下来,衍生为“赛璐珞风格”。
《龙珠》手稿彩绘原画,赛璐珞,日本,1986年,鸟山明绘
《宝莲灯》背景画+赛璐珞,中国,1995-1999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
赛璐珞胶片的发明与利用,不仅推动现代漫画艺术从诞生走向繁荣,更在现代动画电影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受到了全球大众的关注与喜爱。
今天,我们已无缘得见《大闹画室》,随着电脑技术的发展,动画技术也飞速更迭,上述许多时间跨度较长的动画都经历了从赛璐珞到数码制作的转变,而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更为精致细腻的数字化影像。
幸运的是,在成都博物馆三楼临展厅“一支铅笔诞生的世界:动漫原画特展”上,特别汇集了来自中国、美国、日本的世界经典动画作品的珍稀赛璐珞原片,以供观众们追忆与观赏。
这个夏天,让我们一同走进赛璐珞的美学世界,回看彼时的精美过往,展望未来的绮丽风光。
参考文献:
1.孙立军.世界动画艺术史.北京: 海洋出版社,2007年.
2.郝维,贺军.动画是“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浅谈动画的两大属性:艺术性与技术性[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3.蓝江.赛璐珞、影像共同体与数字化——从《一秒钟》到数字时代的影像[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