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2-06-17

转发 | 被圈粉啦!成博石犀变身各种文创

编者按

与90后画手玉商的合作,是我们一次全新的尝试。将镇馆之宝石犀以手绘漫画的形式呈现,以一个个具有故事性的画面,展现博物馆的风采。我们希望讲述一个“石犀与它的小伙伴们”的故事,让文物不仅仅是一件历史的遗存,不是一件静态的死物,它与它背后的那个时代,那些人们,都将“活起来”,它曾见证时光,也将在新时代拥有新的奇遇。

在成都博物馆展厅内,有一个“萌兽”最为抢眼,成博粉都不陌生,它就是天府广场挖出来的那头萌犀牛!作为成博的镇馆之宝,石犀不仅具有水则(古代衡量水位的水尺)的功能,还是百姓心中的“镇水神兽”,具有极高的考古研究和艺术价值。

1.jpg

如今,通过文创产品设计师的巧思,石犀变身各种文创,让人爱不释手。在石犀的众多“打卡方式”里,就有一款手绘的漫画版石犀。从去年夏天开始,“90后”插画师玉商以石犀为基础,采用成都本地方言创作了石犀“闷墩儿”,将历史元素与城市文化有机结合,绘制出系列漫画作品。如今,这只憨憨的石犀已成为成博最具辨识度的IP之一。


拟人化的石犀穿越四季

与文物搭配彰显节气、展览之美

玉商是四川乐山人,喜欢画画,也喜欢文物,两者一碰撞,擦出了创作的灵感和火花。“文物是历史印记,也是文化的见证,用手绘漫画重新去演绎,一方面是想推广天府文化,另一方面我自己也能学到很多新东西。”玉商说,最开始在网上看到石犀,觉得好玩,后来去成都博物馆参观,很仔细地观察了石犀,便开始在脑海里构思石犀拟人化的样子。

“合作过程中,我们和成博的小伙伴经过了很多磨合,才找到了彼此都比较喜欢的创作形式。最开始,石犀配合传统节气与大家见面,有单图的形式,也有四格小漫画的小故事,其中还有博物馆的其他文物一同出镜。”在这组节气海报里,萌萌的石犀宝宝穿越四季,展现不同节气之美——惊蛰时节,寒意还未完全褪去,石犀身着凤鸟花卉纹锦袍,似乎也懂得“春捂秋冻”的养生道理;大暑时节,一杯西瓜汁与桑拿天最配,眼戴墨镜,撑一把遮阳伞,泡在蜀郡工官铜盆里的石犀吐出两个字:安逸;冬至吃火锅,是四川人的标配,配合当时成博“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里的文物形象,海报里,关二爷正用青龙偃月刀凌空切肉片,赵公明手持神鞭正在把菜下进锅里,范蠡如意当勺,穿毛衣戴围巾的石犀正和大伙儿大快朵颐呢......

2.jpg


有故事有内涵有意趣

手绘漫画让文物“活起来”

玉商告诉记者,将石犀拟人化是希望能让展品与大家更加亲近,把学术性的内容用有趣的方式展示给大家。“在创作的过程中,也不能为了只追求有趣,把内容创作和石犀形象强行关联,选择哪些素材进行创作,如何保证这些要素和创作目的贴合,同时兼顾有趣、有梗,其间平衡的考量是我觉得比较难的地方。”玉商表示,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和博物馆、文物、看展的人、展览筹备方进行有爱的互动,并且吸引更多人加入到文化的推广和保护行列中来。

3.jpg

成都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成博原创漫画系列以馆藏精品文物为原型,二次创作了一大批充满成都和成博特色的文物原创IP形象,以主题单图为主,辅以四宫格、长条漫、动图等不同形式,符合当下年轻人审美的文物形象和展示方式,让文物以生动立体的方式“活起来”,并逐渐形成具有辨识度的IP品牌。有故事、有内涵、有意趣的手绘漫画,成为延扩文物内涵、体现博物馆风采、彰显城市文化的重要宣传途径之一。

对话玉商

记者:去过几次成都博物馆呢?请说说参观的经历吧。

玉商:很多年前去过一次,这几年又来了好几次。第一次来时是敦煌展,展品实在是很多,只能说“哇”……这几年再来觉得很开心,进馆的安排很贴心。楼层和展厅之间的导引也做得很好,我在“花重锦官城”展里看了很久,观展流线是非常清晰舒适的,看完之后感觉自己就沉浸在成都的一个历史脉络里了。仔细看其实要花挺长时间的,当时一起参观的小朋友素质真的是很高,听志愿者讲解的时候特别认真。木偶和皮影展印象也很深,我之前都没有近距离看过皮影。

记者:现在成都博物馆正在举行的动漫展,有关注吗?

玉商:有关注的,这次有很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展品,完全就是我的童年回忆。小时候看《大闹天宫》和《哪吒闹海》,看了很多遍,当时我家里还有录像带,里面就录有这两部,时不时就翻出来放。大学时候最喜欢的是《山水情》,音乐和画面的配合可以说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了。最初我很喜欢看连环画,然后跟着临摹,家里也有好多连环画的小册子。成博这次的动漫展勾起了我很多的童年回忆,看着展品就会恍惚觉得时间又回到了小时候,太怀念了。

记者:传统文化漫画表达,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玉商:现在的媒介渠道很多,不同的媒介对内容创作和传播而言有着不同的形式和优势,在我看来用漫画的形式去表达传统文化,有个很重要的优势是可以让传播更加大众化,更生动地贴近年轻人,吸引他们加入了解继承和传播传统文化的行列中来。另外,在和漫画形式的结合中,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也会发展出新的分支,更加符合时代的脉络与现代人的精神需求。现在其实有很多创作者和我们一样在探索传统文化的动漫化表达,也有了不少很好的作品,我觉得如果有更多人加入创作和传播,我们也会创造出很有影响力的作品,把优秀的文化传承并推广下去。

5.jpg4.jpg

本文转自:锦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