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2-02-04
转发丨成都博物馆志愿者:春节服务不打烊,传递城市“幸福密码”
这个春节,为了更好地服务全体观众,成都博物馆从大年初一即开馆,并每天特别延时到晚上18点闭馆。除了坚守一线的工作人员,一个个身穿黄背心的身影也活跃穿梭在展厅、公共空间、文创区等,为观众及时提供温暖的服务,成为了成博一道特别的风景线。
他们,就是成博的志愿者团体“成小犀”。
请跟我们一起,去看看假日里的“成小犀”,看看这群最可爱的志愿者们。
——编者按
2月1日是壬寅虎年的第一天,成都博物馆的节日气氛十分浓郁,《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丝绸之路服饰文化特展》再加上常设展、文创集市、制作虎年挂饰等社教活动,让来到这里的观众络绎不绝。而展厅里,一群穿着黄色背心的人特别显眼,他们或维持秩序、或答疑解惑、或讲解文物……他们便是在春节期间选择值守一线的文化志愿者。
近年来,随着“文博热”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走进博物馆去了解文博知识。成都博物馆讲解员的工作压力也不断增加。文化志愿者的出现缓解了这一难题。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传达着知识和价值,成为很多观众了解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重要一环。
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读研一的张锦瑞是成都博物馆讲解组志愿者。今年寒假他回到家乡放弃休息,来到博物馆为观众提供讲解服务。他告诉记者,自己在川大本科读土木工程专业的时候因为热爱就已经是成都博物馆《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展》的讲解志愿者了。“比如说三楼就可以看到唐代时期的成都的城市排水系统,包括路面的形制,可以看到当时城市建设,土木工程与整个城市的建设也是有关联的;我现在学的是地理信息科学,相当于说把这个地球装进电脑里面,这对于现在的考古发掘和信息采集都是有关联的。” 张锦瑞向记者介绍到。
因为热爱,所以分享;因为分享,所以快乐。在常设展《花重锦官城》里,张锦瑞说自己找到了成都人的“幸福密码”,这个“密码”也会让更多人热爱成都这座城市:“成都人对于生活、对于幸福,从古代起就有自己的理解,因此也创造出悠闲娱乐的氛围,这种传统一直延续至今,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成都能够连续这么多年荣膺最具幸福感城市。”张锦瑞说,《花重锦官城——成都历史文化陈列展》把成都的文化序列梳理出来,人们观看后会形成一种概念,因此会更加热爱成都。“我们就是给大家传递如何去观展、如何去热爱我们的城市,热爱我们的生活这样的价值观,我觉得这个是我们作为志愿者,作为官方讲解员的一个补充的人员的应该做的。”
在新春阖家团聚的日子,年轻的张锦瑞在博物馆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和价值。而和他有着一样感受的,是64岁的尹红旗。如今已是爷爷辈的他,也选择在春季期间值守,为观众提供咨询服务。“最初就很简单,因为我想自己学习一点,能做一个合格的爷爷,那时我孙女还没有出生,后来到了博物馆以后感觉,孩子多了,最好能做更多人的爷爷。”
尹红旗说,博物馆是一个知识沉淀的地方,如果能有更多的人来,对中国文化来讲肯定是很重要。因此自己也乐意在岗位上贡献一份力量。“原来不是说送人鲜花,手留余香。志愿嘛,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别人不是问‘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自我满足的感觉, 做志愿者服务就好满足。”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成都博物馆的志愿者们其实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只是他们选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也让春节更加暖人。
(成都电台 记者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