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2-01-29

转发 | 在这场以财富为主题的展览中,寻找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记忆

牛年将去,新岁即来!千百年来,中国人在新年之际,最喜欢听的祝福语是什么?是阖家欢乐、恭喜发财,还是富贵临门、年年有余?千百年来,中国人最喜欢的吉祥物又是什么?是金蟾、貔貅,还是宝盆、仙树?

为了给观众送上新春的祝福,成都博物馆在春节来临之际特别推出了一场极具“含金量”的展览——“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通过110余件/套文物精品和光影交错的展陈空间,为观众介绍财神的起源与发展及民间祈财习俗,系统解读中国传统财富文化的嬗变和发展,传递仁中取利、义内求财的财富道德内核,映照物阜民丰、国泰民安的盛世风景,送上新年花开富贵、来年山河锦绣的美好祝愿。

1.jpg

以财富为主题

传递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中,“财”这一概念具有重要的吉祥意义,它常常与“福”“禄”“寿”“喜”一起,被视为能够为人们带来幸福吉祥和美好运气的五种吉祥物。“财”之所以在人们心目中具有重要的吉祥意味,主要原因在于“财”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活资源,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吃穿用住,还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重要活动,如婚姻、丧葬、建房、就医、就业、升迁、求学等,无一不与“财”有着密切关系。

2.jpg

 金饼 西汉 

中国财税博物馆藏

“财”的重要性也使得人们萌生了祈求超自然力量以获得财富的想法,进一步促成祈财信仰的产生。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经通过占卜、祭祀、择日、相宅、祷告等途径来表达自己对财富的向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古人往往在生产和生活用品上点缀图案、纹饰及文字以表达自己的愿望,使得民俗文物在固有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外,又具有了信仰价值。汉魏时期,以四川盆地为中心流行的摇钱树陪葬,反映出人们将升仙思想和祈财愿望结合,盼望富贵长生的思想观念。与此同时,人们对于财富的向往也日益寄托于日常生活之中,瓦当、铜镜、陶瓷、压胜钱币等都成为祈财信仰的重要载体。伴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业急需从传统伦理中寻求支持,财神信仰在宋元时期逐渐兴起,至明清发展壮大,并围绕人格化的“财神”所建立起了一整套风俗习惯、思维惯制,深刻的影响着后世民众。

3.jpg

西王母陶座铜摇钱树 汉 

广汉市文物保护研究所藏 

祈财信仰因迎合了世俗祈求发财致富的心理,并给予广大民众以精神慰藉,在古代乃至当今社会仍具有相当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祈财信仰依然盛行不衰。择吉求财运、供神祈财运、占卜测财运等,无论乡村抑或城市,无论国内抑或海外,皆屡见不鲜。财神塑像依然受到社会的追捧,并越来越多地被供奉在商场、酒店、公司以及寻常百姓家中,承载着人们对于财富及美好生活千古不变的渴望和追求。

相对于财神信仰在民众生活中的兴旺与繁荣,博物馆展览却鲜少详细系统地为观众介绍其背后所传承千年的民俗文化。此次“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则选取了来自国内多家文博单位的上百件展品,从重达250克的汉代金饼,到盼望富贵长生的青铜摇钱树,到写有“富贵长春”的金代彩碗,再到各类财神的塑像、挂画,为观众清晰地勾勒出一条关于中国传统祈财信仰的发展脉络。此外,展览通过融入民间传说与民间习俗,在深度阐释财神信仰文化内涵的同时,也建立了展览与观众日常生活之间连接,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与此同时,此次展览展期贯穿春节,其美好的寓意也迎合了观众对于新年美满生活的憧憬。

4.jpg

展厅

以财神为切入

呈现信仰背后的社会发展与财富观念

在中国庞大的民间神灵谱系中,财神是出现得较晚的神灵,起源目前可以追溯到宋朝。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与繁荣,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发财致富的欲望,画有财神形象的“财神纸马”得以在社会中广泛应用,为财神信仰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繁荣,以及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财神信仰逐渐深入民心,成为一个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间神灵,其规模也随之不断发展壮大,按照地域、风俗的变化不断吸收着新的成员,最终形成了一个庞杂的财神谱系,作为财富的赐予者与保护者,享受着民众几千年来的敬仰与膜拜,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引人注目的特殊现象。

5.jpg

展厅

为此,“富贵长春——中国传统财富文化展”中也对这一庞杂的谱系进行梳理,并以可视化的图表形式向观众呈现。通过阅读谱系,我们不难发现,民间信仰中的财神不是一位有名有姓的神,而是一个来源和性质都极不相同的各种神灵的集合,这些神有的以人为样本被创造出来,有的则由历史及传说人物转化而来,其中既有文臣武将,也有豪杰侠士、巨富大亨。尽管诸位财神都被赋予了掌管、赐予财富的职能,但根据地域文化以及民众祈福的差异,众多“财神”一直保持着独立的“个性”,反映着不同阶层、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人在财神身上寄托的财富理想。

6.jpg

展厅

7.jpg

财神谱系

在财神谱系中,“正财神”以道教传说人物赵公明、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历史人物比干、范蠡以及造福桑梓的李诡祖等为主,是财神谱系中被官方封赐、受到民众普遍供奉的主要财神。对于这些在民间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正财神,展览也配合文物重点对其来历、事迹以及习俗等展开了详细、系统的介绍。其中,道教传说人物赵公明,最早以瘟神形象出现于晋代,而明朝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则将他请上了“封神榜”,为后世尊为武财神,成为了民间信仰最普遍、影响力最广大的财神;另一位赫赫有名的武财神则是三国时期的蜀国名将关羽,以英勇善战、忠义勇武著称,在清代与孔子并尊“武圣”,成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文财神多是著名的文臣化身,比如公正无私、忠心廉洁的比干,以及春秋时期的谋略家、巨贾范蠡等。前者因无心无向、办事公道,被后人奉为财神;后者在辅佐越王勾践完成霸业后辞官归隐,化名陶朱公,经商致富,被后人尊为财神和商圣。

8.jpg

展厅

与此同时,作为民众追求财富的一种表现形式,财神崇拜背后所透露出来的是民众对财富的态度与看法。纵观上述具有影响力的正财神,不难看出公平、正义、诚信、仁义等道德品质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他们成神过程的基础——关羽被称为义财神,离不开他一生趋义避财、仁勇忠义的精神;被挖心的比干因无心无向,被民众寄予了公正平等的理想与愿望;范蠡三聚三散广散钱财的传说,体现了他对财富弃之不惜的大度以及取利不忘义的道德观念。公平、正义、诚信、仁义等道德品质成了一种处事准则,以其为本的传奇人物,被民众抬到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伦理化、道德化的神灵。而这也与古代社会长期以来所推崇的“重义轻利”这一财富观念不无关系。在这样的财富观念下,民众用道德的追求来代替对财富的迷恋,以传统伦理道德来规范利,在获得财富的手段上强调义中取财,并期待道德规范的遵守能换来物质的回报。为了加深观众对这一中国传统财富观念的理解,展览也配合民间传说对正财神的成神过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此外,展览还展出了以道教人物刘海蟾、土地公、和合二仙等准财神为主题的相关文物。准财神形象大多慈眉善目、喜庆吉祥,多为和气顺心、护佑一方的神明,展现着人们对“乐善好施、造福乡里”的美德追求。

9.jpg

德化窑白釉和合二仙瓷像 民国 

厦门市博物馆藏

以展览为契机

寻找藏在共同记忆中的浓浓年味儿

对财富的追求,不仅使民间创造出种种财神的传说,而且也在民间形成了各种关于财神的民俗活动,成为财神信仰的重要载体。自财神兴起以来,以财神为中心的祭财习俗不断发展和丰富,四时祭拜、春节迎送、敬造庙宇、酬神赛会......从日常的敬拜祈财到年节的祭祀典礼,财神祭俗渐成体系、蔚为大观。尽管不同地区有着各自不同的表现,但家家户户在对财神的供奉中,安放祈盼财运和福祉的心灵,也在集体的酬神庆典里,凝聚着共同的文化记忆。

如今,祭神的习俗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已日趋简化,但财神作为财富的象征,在今天仍然有着相当的影响力,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符号。对此,展览展出了从近代到当代的20余件具有节日喜庆气氛的传统年画,让观众在感受其中美好蕴含的同时,体会喜庆热闹的过年氛围。

10.jpg

展厅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春节和富贵的主题,此次展览在展陈设计中特意选用了喜庆祥和的红色为主基调,辅以传统民俗年画的丰富色彩,形成亦俗亦雅的格调;深灰色搭配金色线条,又与展厅里的文物交相呼应,显得复古沉静。展厅中点缀的弧形纱幔、明亮色块、拱形门厅以及传统年画,进一步增加了展览中的年味儿。

11.jpg

展厅

12.jpg

展厅

在展览入口处和展厅第三单元中,展览特意设立了“打卡”装置。传统年画的局部精美细节被放大,拱形门厅层层叠叠引人入胜,尾厅处还有特绘的武财神卡通IP亮相,观众可以在此合照打卡,记录在成都博物馆迎接壬寅虎年的美好时刻。此外,观众可以通过手机小程序发布喜欢的祝福语在大屏幕上,许下新一年的期翼。

13.jpg

展厅

14.jpg

展厅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3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