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1-10-22

知·识丨假如穿越回古代,得了高血压怎么办?

2021年是全国第24个“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我国约有3亿高血压患者,病率为27.5%。而关于高血压,很多人的认知还停留在简单的数值判断上,对于高血压发病根源和类型认识匮乏,因此国家近几年大力在高血压患病知晓度上进行普及,提升大众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

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现代临床医学认为血压升高与心脏排血量以及血管阻力存在联系,心脏未发生病变,血管阻力及血压身高是诱发相关疾病的主要因素。高血压会引起脑卒中、心脏病、血管瘤、肾衰竭等疾病。

其实心血管疾病作为现代人的第一大“杀手”从古至今从未缺席,但由于中国古代中医以外部“触摸”为主,不流行内部式探查,所以对于高血压这种潜伏式慢性血液疾病是很难发现且定性,虽然中医学并无高血压这一病名,但也不代表中医学“缺席”对高血压认识。中医诊疗高血压时,强调个体,注重因人、因时、因地制宜,集中体现为“辨证论治”。

1.jpg

三彩犀牛瓷脉枕 唐 

扬州博物馆藏

在成都博物馆近期举办的“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中,详细解释了辨证论治的内涵,中医通过“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采集的症状、体征等个体信息,通过分析、综合,判断为某种证候。四种诊法各有其独特作用,其中以脉诊和舌诊最具有中医特色。

2.jpg

三彩卧兔瓷脉枕 唐 

河北博物院藏

本次展出了多件瓷枕,就是古代医生用于脉诊的必备之物。唐代的青釉绞胎伏兽瓷脉枕出自越窑,中间饰有灵芝纹;三彩卧兔瓷脉枕则刻有盛开的莲花;三彩犀牛瓷脉枕枕面下塑一只犀牛,双目圆睁;茶叶末釉贴花瓷脉枕淡雅宜人……可见脉诊不仅是实用品,更蕴含着期盼健康的美好寓意,体现着古人的审美观念。

3.jpg

茶叶末釉贴花瓷脉枕 唐 

扬州博物馆藏

诊断后,便是“论治”,即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治疗方法。中医诊疗着眼于“病的人”而不仅是“人的病”,着眼于调整致病因子作用于人体后整体功能失调的状态。

4.jpg

黄釉绞胎瓷枕 唐 

山西博物院藏

因此,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眩晕”、“头痛”、“中风”、“肝风”、“肝阳”、“心悸”、“尿浊”等就和现代医学中的高血压病症状相似。例如《黄帝内经》中就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视”的记载,认为本病的眩晕与肝肾有关。而《丹溪心法·头眩六十七》又提出“无痰不眩”,“无火不晕”的理论,认为“痰”与“火”是引起眩晕的另一种原因。针对患者不同的发病动机,高血压患者在中医临床中分为风邪上扰证和肝阳上亢证、肾精不足症等,与高血压有关的各种临床症状和相应的防治方法,中医文献中均有记载,如施以疏风解表、平肝潜阳、健脾化痰等方法。

5.jpg

《玄感脉经》卷纸(复制品)

成都博物馆藏

现代中医在结合西医临床诊断和中医整体观系统论出发,提出“血脉同治”理论,血脉同治理论认为高血压患者发生血和脉两方面病变,血病变包括血瘀、血液不流畅、血液粘稠度高等,血病在临床上被称为高血脂。而脉病是治血管内皮损伤及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收缩异常情况,立足中西医角度,称为血脉综合症。血脉同治理论就是针对血脉不通提出的标本兼治,治疗过程中降低血脂血压。

6.jpg

康弘药业依托“血脉同治”理论,研制松龄血脉康胶囊,此药物的成分主要为鲜松叶、葛根和珍珠层粉,具有安神及平肝作用,通过全面干预高血压的病理过程,治病求本,优化血压综合管理。作为康弘全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松龄血脉康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是国家医保目录甲类品种,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7.jpg

松龄血脉康上市后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认可,是目前国内市场份额领先的降压中成药,其治疗原理既符合中医理论,又具有现代药理基础,高度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创新思路,为西医临床治疗慢性疾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松龄血脉康胶囊被纳入“欧洲高血压协会-中国高血压联盟-脑卒中后病人最佳治疗方案(ESH-CHL-SHOT)研究”项目,也是纳入此国际化大型研究的唯一降压中成药。

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传统中医的辨证论治只有与现代医学的分期、分证进行有效转换结合,才能让中医药传承精华过程中守正创新。

(本文由济生堂药业提供)

摄影:动脉影、张羽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