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1-09-30
萌新记丨成博特派员“动脉影”:中药成材记
不知不觉间,小萌新已经在成都博物馆工作了数月。从一开始什么都好奇的“博物馆小白”,到如今慢慢能够上手独立干活啦!
激动~~撒花~~~
2021年9月17日起,咱们馆的“发现中医之美——中国传统医药文物特展”已面向公众正式启幕,这场持续至年底的压轴大展,不仅吸引了大批观众前来参观,还有“大咖”的身影悄悄闪现哦!
今天,萌新便要负责偷拍接待微博博主“动脉影”!他将作为“成博特派员”,和萌新一起探秘“发现中医之美”特展,与策展人畅聊、与专家面对面、还会近距离体验植物是如何成为药材的古法工序!
https://mp.weixin.qq.com/s/DTgxd8j3Yavwf6iw_egT1w
不要划走,下面还有惊喜!
动脉影:微博博主,历史收藏博主、博物馆摄影师 @动脉影,以长期分享全球博物馆展品精美图片、展品解说、展讯及视频节目而闻名,吸引了近400万关注者。曾接受《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新闻周刊》专访。
“植物是怎样变成中药的呢?”
刚进入展厅,萌新一眼便看见“特派员”正和展览策展人杜康老师聊得热火朝天,凑近一听,杜老师正在介绍用于中药材炮制的各类文物。
“植物是怎样变成中药的呢?”动脉影老师问出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是啊,一株新芽难道只要放锅里一炖就能变成治病的汤水吗?
“药材必须经过炮制才能入药,这是中医用药的重要特点。”杜康老师这样说。
炮制分修制和炮炙两个阶段,炮炙有炒、炙、煅、蒸、煮、燀(chǎn)、制霜、发酵等方法。其目的都是为加强药物效用,减除毒性或副作用。
“比如这件清代的青花瓷药碾,就是用来粉碎磨细药材的,碾槽做成了线条优美的船形,碾轮两侧有手柄可握,方便使用。”杜康老师指着展柜中的文物讲道。
青花瓷药碾 清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藏
铜药臼及杵
成都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藏
“还有这件药杵臼,是用来舂捣药物的器具。如果遇到一些比较坚硬的药材,还可以用这种青花瓷研钵、玛瑙研钵来细细研碎。”
玛瑙研钵及杵
上海中医药大学藏
随着杜康老师的讲解,萌新才明白,不同药材的具体炮制方法各有所异,我们熟悉的成语“如法炮制”,说的便是这个道理。
“古代没有冰箱,药材怎么保存?”
萌新趁热打铁,追加了一个问题。
杜康老师指着展柜:“比如这几件出土于陕西西安何家村窖藏的文物,就是盛药的器具。”
何家村窖藏于上世纪70年代发掘,据推测可能是安史之乱中唐代皇室出逃时仓促埋下的器物,大量精美的金银器代表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其中完整的药具和大量的药物,更展示了唐代医学与化学相交融的发展成就。
素面提梁银罐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更为难得的是,文物上多有清晰的墨书,让后人能清楚地了解当时的情况。如展出的“红光丹砂”墨书银药盒,内侧墨书“红光丹沙二大斤,大颗三枚,绝上,碾文白玉带一具,十六事,失玦,更白玉一具,数准前。”我们便可得知,此盒内的红色物质便是朱砂,且是当时较为名贵的“红光丹砂”。
红光丹砂银药盒 唐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而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硬木药柜,共100个小格子玲珑有致,可放100种药材,这高达72厘米、直径43厘米的木质药柜,居然是出行时使用的“便携装”,看来在古代当医生也是个体力活儿!
硬木药柜 清
故宫博物院藏
“百闻不如上手一试!”
听了杜康老师的讲解,又看了相关的文物,特派员和萌新都表示“脑子已经学会了,缺的是这双手”,于是,我们特别联系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去实地操作一把。
在本次展览中,成都中医药大学不仅展出了多件精美的文物,还为展览提供了有力的学术支持。听闻我们的要求,成都中医药大学中药炮制教学研究室主任黄勤挽教授亲自带着我们体验了一回在古代当医生的乐趣艰难。
从药用植物园中寻找杜仲,到炮制实验室里将杜仲皮掰开、切块、润制、炒干,到最后捶软碾碎,虽然有黄教授的指导,动脉影老师还是手忙脚乱,但也玩得不亦乐乎。中间不少的笑点,萌新就不剧透啦,大家在视频里去寻找吧!
切记!看完视频,记得扫描二维码,直接跳转到微博参与抽奖哦~~~~
成都博物馆官方微博二维码
新时代的文博创新,机遇与挑战共生。本次展览中我们特别邀请了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微博博主共同参与、体验,也是本馆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广泛寻求跨界合作的一次有益尝试。之后,我们还将推出由动脉影等摄影师精心拍摄的系列文物大片,屏幕前的你不要走开,成博君将会带给你更多惊喜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