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1-09-30
转发 | 世界考古新发现:揭秘13万年前人类在青藏高原活动痕迹 有临时营地 有石器“加工厂” 习惯用火
9月27日,国家文物局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宣布在四川稻城发现一处面积超过90万平方米的旧石器遗址——皮洛遗址。这处遗址不仅年代至少在距今13万年以上,更为重要的是它位于青藏高原东麓,海拔高度达到了3750米左右。在遗址发掘以来,考古人员在此发现了手斧在内的近万件石制品,证明了至少早在13万年以前,人类就已经开始踏足并不适合人类居住的青藏高原;更以制作精美的手斧等阿舍利产品组合,证明“东方早期人类文化落后于西方”的学术论调,纯属无稽之谈。
13万年以前的早期人类,如何适应青藏高原?他们又是如何在这里生存?根据现有考古材料,考古学者揭示了他们生活的点点滴滴——即使在生产力极不发达、距今13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在气候冷期和暖期都已经能够在青藏高原生存。他们有临时营地,有石器“加工厂”,能用火,成为早期人类登上高海拔高寒、缺氧和低压等极端环境的一个缩影。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旧石器研究室主任郑喆轩介绍,青藏高原由于海拔太高,也由于常态性的大风、季节性的冷热交替和冰雪融水等原因,地层堆积情况一般特别不理想,许多露天遗址一般没有地层或仅有1、2个地层,即使有发现也很难做深入的研究工作。而皮洛遗址不但有清晰的地层,而且有7个连续的文化层,可以说是目前青藏高原上最丰富的地层堆积,清晰的展现出年代框架和古环境背景。
在考古探方剖面,可以清晰看到文化层从第二层开始,地层是黄色和红色交替变化的,其中灰黄色代表的冷期,气候相对干冷,红色是暖期,气候相对暖湿,水热条件比较好。“过去我们一般认为人类频繁或长期的进入高原是在4万年左右的暖期,是会盖房子会做衣服的现代人,但是皮遗址在13万年以前就上高原了,而且暖期、冷期都能上高原,说明早期人类的能力和模式也远超出过去的预期。”郑喆轩说,这种连续堆积、反映冷暖交替的地层的发现,不仅是考古学意义的,也为生物学、全球变暖等气候演化等地学研究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标尺。
皮洛遗址出土石器可分为三个的石器技术模式(包括砾石石器-阿舍利技术-小石片石器),三个完全不同的石器技术模式形成罕见的旧石器文化三叠层,表明遗址存在着不同人群活动,或者为同一人群为了适应环境所做出的技术适应。
此外,皮洛遗址也有其他它发现。首先是多个早期人类的活动面,这些活动面上有古人的用火和加工石器等行为。第二层活动面上红色的是烧石,就是有灼烧痕迹的石头,烧石密集的区域应该曾经是火塘,说明那时的人类早就习惯使用火来烹饪食物、驱除寒冷或者抵御野兽。蓝色的是石制品,部分区域还发现了石器拼合组,密集区应该曾经有加工石器的行为。同时,在第三层底部还发现有弧形的“石圈”,第四层在一块石头上发现有比较复杂的“刻划”行为,“石圈”和“刻划”痕的性质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实验室分析。这些发现为完整复原高海拔极端环境下顽强生存与发展的历史,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证据。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川西高原上,皮洛遗址并非一个孤立的点,而是目前已发现的60余处旧石器遗址点的突出代表,这些遗址点中有如皮洛这样的中心营地,有临时营地,有石器“加工厂”,通过它们,能让今人认识到早期人类的栖居形态和迁徙扩散的过程。<转载自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