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1-09-17

知·识丨傀儡多机巧 偶戏越千年 ——管窥中国古代木偶艺术(中)

1.jpg

作者:赵根楼,上海木偶剧团国家一级编剧,中国著名木偶艺术家,从事木偶皮影戏的编剧和导演工作50余年,1992年由他执导的科幻剧《哪吒神遇钛星人》获得第三届文华导演奖。

二、宋代傀儡戏

唐代木偶戏不论是从演出场所来看还是从技巧来看,都已经渐趋成熟,木偶戏演出和展示也比较普遍,特别是偶形制作方面,比前代更进一步,唐代木偶造型和演出为宋代傀儡戏繁荣奠定了基础。

2.jpg

成都博物馆“偶戏大千”木偶展厅

宋代东京城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瓦舍勾栏的文艺演出中,通俗文艺非常发达,这样的人文地理环境助推了木偶戏的发展和演进,从而使宋代成为我国古代木偶戏种类最多、最繁荣的阶段。当时有杖头傀儡、悬丝傀儡、肉傀儡、药发傀儡、水傀儡五种形式,可以说宋代傀儡戏是我国古代木偶戏的高潮。

关于宋代傀儡戏繁荣和兴盛的场景,可以从历史文献中略见一斑。

《东京梦华录》卷五“京瓦伎艺”中有以下记载:

“杖头傀儡任小三,每日五更头回小杂剧,差晚看不及矣。悬丝傀儡,张金线。李外宁,药发傀儡。 [1]” 

《武林旧事》卷二:“元夕 [2] ”:

……其下为大露台,百艺群工,竞呈奇技。内人及十黄门百余,皆巾裹翠蛾,效街坊清乐傀儡,缭绕于烟月之下。……至节后,渐有大队如回国朝,傀儡、杵歌之类,日趋于盛,至多至数千百队,……又有幽坊静巷好事之家,多设五色琉璃泡灯,……或戏于小楼以人为大影戏,儿童喧呼,终夕不绝。

卷二“舞队”:

“大小全棚傀儡:查查鬼、李大口、贺丰年……乔三教、乔迎酒、乔亲事、乔乐神、乔捉蛇、乔学堂、乔宅眷、乔像生、等七十队。” [3]

宋代傀儡戏不但样式齐全,演出场所固定、时间长、还出现了一些著名艺人,可见该种艺术样式已经在民间扎根。

此外,《都城纪胜》“瓦舍众伎”条有:

“弄悬丝傀儡起于陈平六奇解围、杖头傀儡、水傀儡、肉傀儡(以小儿后生辈为之)。凡傀儡敷演烟粉灵怪故事、铁骑公案之类,其话本或如杂剧,或如崖词,大抵多虚少实,如巨灵神朱姬大仙这类是也。” [4]

这是宋代少有的对“肉傀儡”样式做的记录,但是也十分简单,“以小儿后生辈为之”为后世营造了很大的猜想空间,也使猜想很难有着落,长期以来,各种猜想林林总总,众说纷纭。

宋代木偶戏相当繁荣,在几幅有关傀儡戏的图案中,可以看到其中的操作者并不是成人,而往往是小孩。小孩玩乐中也有模拟木偶戏演出的情景,说明木偶戏演出在民间的普遍和流行。

3.jpg

金·济源·勋掌窑址出土三彩童子傀儡戏枕

河南博物院藏

这幅图展示的是提线木偶在宋代的状况。画中有三个儿童,一个“偶形”,两件乐器,俨然一场真正的傀儡戏演出。图画最右边的儿童坐在凳子上,右手提起一个“偶形”,似乎在表演;左边那个儿童持乐器伴奏,绿色衣裤的坐在地上敲锣;中间那个身穿黑衣白裤的儿童边吹横笛边起舞。这幅图只能是“具体而微”的木偶戏演出现场,如表演的那个儿童用一只手来操作木偶,而不是用双手,根据今天我们操作提线木偶的习惯,应该是两只手更容易把线条分开,此外,吹笛的那个儿童似乎在起舞,真正演出时伴奏的人应该是不起舞的,人们更多是听伴奏看木偶操作者的表演技巧。无论如何,这幅图向我们说明了宋代木偶戏演出已经普遍,还向我们展示了一场木偶戏演出是要有鼓、笛伴奏的,象前面提到的一样,文学作品和画作都能证明宋代木偶戏演出中有音乐伴奏。

4.jpg

南宋·刘松年  傀儡婴戏图

这幅图也是以儿童戏耍为主题。图中有四个儿童玩耍,其中一个在帷幕后面操作提线木偶,他微微弓着腰,双手提线,很有一种正式演出的感觉,他操纵的木偶人抬腿甩袖,很是逼真。另外三个在前面戏耍,或做观众,或击鼓伴奏,童趣盎然。这幅图比前面那幅多了帷幕和简易的木偶戏台,台侧似乎还悬挂着两个提线木偶,很有些实际演出的意思。

(未完待续)

[1] 孟元老著《东京梦华录》原载《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11月第1版30页。

[2] 周密《武林旧事》,原载《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11月,349—353页。

[3] 周密《武林旧事》,原载《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11月,371-372页。

[4]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原载《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11月,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