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1-08-31

转发丨暑期成都博物馆课程——古蜀器皿探究

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弦歌不缀的文脉承继、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灿烂辉煌的技艺,以及被这一切滋养的审美意识与人文素养……它们铭刻在文物上,记录在史册里,最终浸润于城市的肌理,生长进每个人的血脉。

青少年教育是博物馆不可或缺的社会责任。每一场精心策划的活动,都是博物馆充分发挥藏品资源优势,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过程,它们满足着孩子们多元化的知识需求、审美需求。

同时青少年教育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一起加入公共教育事业,一起思考与创新,一起以博物馆为基础,不断丰富这所“大学校”的内容和形式,实现提升博物馆服务质量和社会教育效能的双重意义。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在诗仙李白眼里,成都是人间天堂般的存在。当我们走进成都博物馆,探寻历史深处,穿越时空,去邂逅一场千年的文化碰撞。不难发现,这一座让人来了便不想走的城市,处处浸润着生活美学。而我们需要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博物馆课程的准备工作是比较繁琐的,涉及到广泛的历史、文化、艺术、考古学知识。备课研讨历时2个月,只为给孩子们呈现更专业和准确的内容。

1.jpg

       Day1  建构博物馆的概念

      在书香学习词汇,不是抄,背,练,更不是刷题分析,而是“建构概念”。Museum不仅仅是记住拼读规则和音形义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给孩子完整地建构博物馆的概念,从内涵到外延。

      IB课程明确提出,“概念驱动型课程有助于学生通过不断完善的批判性思维和知识转化来形成理解。”

    孩子们对于museum理解的深度,决定着孩子谈到博物馆相关话题的时候语言表达的丰富度和自己观点的形成。歌德曾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I call architecture frozen music.”——Goethe 每一片木瓦,每一块砖石,都像一个个灵动的音符,在万千组合中浑然天成一首首荡气回肠的诗篇。当孩子们看到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图片的时候,忍不住发出一声声惊叹。

2.jpg

       通过对比世界各地博物馆的建筑风格,来体会如何用不同材料去表达东方意韵和西方美学。我们也发现他们共同之处,不同于我们居住或工作的建筑,博物馆一定都是非常独特而且有设计感的建筑。

       孩子们聚在一起讨论自己最喜欢的博物馆,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并且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中国文化滋养下长大的孩子们,都比较偏爱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

      东方建筑艺术的弘大气魄也同样打动过哲学大师黑格尔,他《哲学史讲演录》中提到“如果和东方人想象中的华美壮丽弘大相比,和埃及的建筑、东方诸国的宏富相比,希腊人的精妙作品(美丽的神、雕像、庙宇)以及他们的严肃作品(制度与事迹),可能都是一些渺小的儿童游戏。”

       我们小小地自豪一下,也各自写下了自己看到故宫博物院的感受和喜欢的理由。

6.jpg

      除了可以通过外观来辨别博物馆,还可以通过馆藏文物来体会博物馆所承载的人文价值和教育意义。从博物馆维基百科的定义入手,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文物的概念。

Day2 建构器皿的概念

      每一个文物都描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体现着某一个时空中人们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我们如何避免“走马观花”的浏览,而进行深度探究呢? 

     探究意味着,我们不仅仅了解它的外表、形式、功能和目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能挖掘出其背后的文化和价值观。

     第二天的学习,我们从生活中的器皿出发,孩子们通过自己对自己平时使用的器皿进行“由表及里”的阐述,练习探究的思维框架,为第三天的博物馆实地探究作准备。我们用文化三角去分析现代器皿背后体现出的现代人对生活用品的价值取向和审美倾向。

11.jpg

        Day3 博物馆古蜀器皿探秘

     这是充满挑战的一天,孩子们除了要完成探究地图,还需要挑选出一个器皿进行深度探究。老师布置的探究地图,需要观察、记录、绘图、中英文阅读、听中英文音频,所有任务都是一个个线索,孩子们需要整合各种信息和线索去深度“探究”自己最喜欢的器皿。

13.jpg

15.jpg

  Day 4 古瓷美学

      第四天我们品鉴诗词、动手制陶、观看纪录片、赏玩瓷盏,孩子们大呼过瘾,下课依依不舍。由许渊冲翻译的古诗词入手,老师引出了把中国瓷器带去世界的“丝绸之路”。 通过阅读18世纪法国诗人的作品,我们了解到中国瓷器曾今风靡欧洲。又进一步观看纪录片,来了解从西方审美的角度是如何去描述中国瓷器的美。

16.jpg

     我们一起讨论中国四大瓷器,青花、粉彩、玲珑、颜色釉瓷,各有各的美。官、哥、汝、定、钧窑瓷器,你更喜欢哪个?孩子们都最喜欢汝窑。看来润泽如玉的天青色,宋代淡雅极简的审美是可以穿越时空,老少皆宜的。

     瓷器太美,孩子们也想体验一把把“练泥”和“制坯”的过程。

     Day 5   探究小报告

      成博之旅,我们从先秦时期的陶器、青铜器皿到邛窑三彩、宋代白瓷、茶器,再到明清青花与粉彩赏瓶。透过“器皿”探寻古人闲情逸致,烧香、点茶、挂画、插花。孩子们也各自选择了最喜欢的“器皿”来完成探究报告。

      本期的博物馆课程已经结束,回望最初设计课程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思考,博物馆对孩子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大家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孩子们看到博物馆建筑时的惊呼,看到故宫博物院文物时,赞叹不已的表情,反复看纪录片时的目不转睛……下课期间孩子们自己讨论去北京的时候一定要去故宫博物院看看!

       也许答案就在孩子们的表现中,叹为观止的美对小朋友是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吸引着他们去探索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

       为什么书香选择带着孩子们走进成都博物馆,为什么选择“器皿”作为孩子们文化探究的起点?

   “ 人文化成,物为载体,

游目之际

感受先贤雅士的手泽余温,

器皿凝结着历史风霜,记载着蜀地人民的文明脚步。” 

    书香希望这样的课程能让孩子们能感受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可以是推动我们思维的工具,更是我们探索世界,感受人文艺术之美的动力。

 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文化

<文章来源于BOB书香外文馆 ,作者L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