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1-08-20

看展丨车如流水马如龙,成都公共交通的变迁

《成都方志》记载:“蜀道虽因秦岭云横、巫峰锁立而被叹为‘难以上青天’,成都则以大道四出、二江双流城下而号‘水陆巨冲’,却是地区交通枢纽。”

在成博5楼、6楼的公共空间“天府相册——百年成都图片展”里,我们可以看到,成都这座被大山环抱的平原城市,一直都在敢为天下先的奔跑之中。从鸡公车到三轮车,从第一辆公共汽车到第一条城市地铁……交通的变迁映证着成都的百年辉煌。

人力出行

民国时期的公共交通

成都民国时期,乡农市街地处西门外交通要道被称作“车码头”。这里的“车”主要指三种,一是当时运客主力黄包车,二指从成都到灌县的客运汽车,三指鸡公车。

1.jpg

民国时期的黄包车

-吴燕子 供图-

2.jpg

1935年成都街头,一群市民在围观运输客车

-福尔曼 摄 和习联 供图-

其中,最平民化的还是鸡公车。它是一种独轮车,车行时,轮响吱吱如鸡鸣,俗称鸡公车。无论平原、山地、小道,鸡公车皆可畅行无阻,胜过人力担挑和畜力驮载,既经济又实用。

3.jpg

上世纪初的鸡公车

-和习联 供图-

近代以来,成都平原商业繁盛,物资交流频繁,鸡公车队伍逐渐壮大,形成了一批专业的鸡公车“司机”。上世纪初,鸡公车是成都街头最流行的交通工具,是那个年代当之无愧的“出租车”。

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早期,成都自上海引入人力三轮车,这种比鸡公车和黄包车更为省力的交通工具开始在成都的大街小巷穿梭。在八十至九十年代,出租车尚未普及之前,成都的街道边、影院商场门口均有等客的人力三轮车。直至2008年,人力客运三轮车终止运营,退出历史舞台。

4.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在等客的人力三轮车夫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公交之兴

建国初期的公共交通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成都首条公共汽车线路开行。16辆披红挂彩的公共汽车,在市民的欢呼声中,由盐市口开往梁家巷,成都也由此迈入“公共交通”时代。

这批公交车由旧货车改装而来,因此它长着一张旧货车的脸,被老成都人亲切的称为“长鼻子车”。长鼻子车是成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批公交车,所以它的公交线路一直延续至今,也就是我们熟悉的一路车。

5.jpg

1952年的长头式公共汽车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50年代末,成都造出国内第一辆可供90人乘坐的“火炬号”双层公共汽车。

6.jpg

双层公共汽车

-张敬云 供图-

1959年,成都打造了全国第一辆三链铰接车,也就是有三节单体车厢的公共汽车,被赞为“公共汽车的老大哥”。

7.jpg

三链铰接车

-张敬云 供图-

1962年的无轨电车也是城市一道风景。它的车顶架着两根集电杆,可从空中架设的电缆获取电力。因为安装在车顶上,像极了头上扎的辫子,所以被成都人称为“大辫子车”。

8.jpg

无轨电车

-张敬云 供图-

世纪变化

改革开放后的公共交通

改革开放后,成都城区面积扩大,城市交通也跟着更新换代。

1984年12月,四川地区第一家合资公司“中日出租汽车公司”成立,开成都出租车打表收费之先河。

时间往后走到21世纪,随着城市快速发展,自行车、公交车已远不能满足成都人的需求。

2005年12月28日,随着奠基仪式上第一铲土在高新站重重掘下,沿着人民南路铺设的成都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成都轨道交通时代来临。

9.jpg

等待列车的人们

-成都轨道集团 供图-

2013年5月31日,成都第一班BRT公交车离站出发,快速公交正式开启试运行,比地面行驶的同路线公交车速度提高1倍,被成都人称为公交车里的“特快列车”。

10.jpg

成都街道上飞驰的汽车

-方正 摄-

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成都的公共交通不仅越来越完善,在速度上也越来越快,它承载着人们的出行梦想,同时也见证着市民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