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1-08-20
转发丨人人都爱博物馆 •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作为当之无愧的博物馆之城,成都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因为拥有了一座座博物馆就坐等好事发生,在富有创造力的多元文化氛围中,成都人不仅建造了博物馆,也用专业、热情与想象力填满了博物馆。
从第一件艺术品开始,人类就踏上了想象力的征途。博物馆不仅是呈现过去文明的载体,更是开启更多未来智识的课堂。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博物馆有三大基本功能:教育、研究、欣赏。当下中国博物馆的首位职能是教育,“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
近些年来,成都的众多博物馆在公共服务和社会教育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让历史说话,让文物活过来,给当代人以民族自信和历史启迪”。
成都博物馆:周末儿童博物馆
四月的一个晚上,成都女孩妞妞一家四口选择到博物馆过周末。在成都博物馆四层文创区旁,八岁的妞妞和三岁妹妹坐在桌子前面,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讲解和指导下,用一根线将一颗颗“玉珠”串起来。
妞妞一家还参与了这层楼的拓印活动。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孩子们自己动手拓印弋射图、对鸟纹、伎乐俑等图样。这些图案的元素来源于成都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是从画像砖、蜀锦和陶俑等文物中提取元素设计的。
图/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同在成都博物馆五层,还有一个“我在古代组乐队”的教育活动。
前来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中有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名叫刘周佩羲,是人北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古代乐器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后,刘周佩羲又和其他孩子一起到博物馆三层的展厅,在老师的讲解下观看编钟、伎乐俑等古代乐器相关展品。最后他们回到博物馆五层,动手涂绘和组装琵琶。在课后总结中,孩子们“穿越”到古代,选择喜欢的乐器,画出自己的乐队。
当天晚上,成都博物馆就像一座大型游乐场,孩子们在不同的游乐项目之间穿梭和玩耍。但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玩耍,而是在文物的海洋中遨游,一项项寓教于乐的活动就是到达知识彼岸的舟楫。这是成都博物馆推出的“周末儿童博物馆”活动,每周五、周六晚上6点半至8点半,与14岁以下儿童相约博物馆,综合运用课程讲授、展厅探秘、互动体验、工坊制作、特色展演等多元化教育形式,充分满足少年儿童到博物馆学习体验的需求。
“周末儿童博物馆”活动采取“一月一主题”的形式,涵盖了历史、民俗、非遗、自然、节庆、美育等多学科领域。今年四月的主题为“天府家园”,呼应了成都博物馆正在进行的大型原创展览“列备五都-秦汉时期的中国都市”展,同时紧扣三星堆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的社会热点。
2020年9月11日,成都博物馆在全国首创推出“周末儿童博物馆”活动,有计划、成体系地筹划了独具特色的青少年教育品牌专题文化项目,开创了国内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新模式。截至今年4月,“周末儿童博物馆”活动累计推出80余项、450余场专题活动,惠及1.8万余组亲子家庭、3.7万余人次。
从2016年开馆至今,成都博物馆共计策划推出各类社会教育活动近3000场,活动参与人数达26万余人。成都博物馆还自主研发了“老成都民俗穿越游”和“木偶小艺人”等教育课程,向公众传播了天府文化,为城市提供了多元化的公共文化服务。
博物馆是储存文化瑰宝的殿堂,承载着人类文明进步的记忆;学校是传递文化知识的课堂,提供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梯。成都博物馆让“殿堂”和“课堂”紧密携手,让“殿堂”转化为“课堂”,努力为社会公众打造“大学校”,让更多的人亲近历史,触摸文物温度,感知人文精神。<转载自天府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