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2021-02-26
玉汝于成|与林徽因同时代的她,有着别样的温柔爱情
“正月十五闹元宵”,一个“闹”字道出了元宵节热闹欢腾的喜庆气氛,普天同乐,称得上是全民的“狂欢节”。鲜为人知的是,元宵节也是中国古代最地道的“情人节”哟。比起重复讲述林徽因、徐志摩等人的爱恨情仇,今天我们更想为你描述这么一份别样的感情。它就是本次“玉汝于成:潘玉良的艺术人生”展中,主角潘玉良与其丈夫潘赞化的故事。
情结潘赞化 走上艺术道路
相比于同时期其他文人墨客、艺术家的人生,潘玉良不是前期就自带基础加成的,潘玉良的童年充满挫折坎坷。一岁丧父,八岁丧母,舅舅抚养她几年后又将她卖到芜湖。这些灰暗经历似乎让潘玉良一眼就看到了往后的悲惨人生,但是转折也恰恰发生在这儿,此时深陷“泥潭”的潘玉良认识了当时新上任的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二人互相吸引而后相识相知,潘赞化将玉良“救出”。不久,即由陈独秀做证婚人,两人在上海结婚,玉良做了潘赞化的第二夫人,易姓潘。
潘玉良与潘赞化的定情项链
亦师亦友的潘赞化不仅教潘玉良读书写字,更是发掘了她在绘画艺术上的天赋,帮助妻子拜师绘画大师洪野,并支持她考入上海美专,师从王济远、刘海粟,学习西洋绘画。不仅如此,潘赞化更帮助其打开了赴法留学之路,为潘玉良的艺术人生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潘玉良先后求学于法国、意大利,学业优异,获得意大利教育部奖励津贴,作品参加意大利国家展览会,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殊荣的中国女西画家。
投我以木桃 报之以琼瑶
潘玉良的一生不仅得到了潘赞化在各方面对她的大力支持,更收获了与潘赞化超乎亲情、友情、爱情的特殊情感。
1928年7月,潘玉良留学归国,同年11月在上海开办了“潘玉良女士留欧归国绘画展览会”。同盟会四大元老蔡元培、张继、易培基、柏文蔚等联名发表启事,向世人推荐潘玉良,这背后必然也离不开潘赞化的人脉关系。
徐悲鸿 观玉良夫人个人展有感
潘玉良创作“我之家庭”
(非本次展出作品)
1937年,潘玉良再次赴法,此后的40年潘玉良都身处异国。两人的异地恋再次开启,但他们却依旧书信不断,潘赞化曾在给潘玉良的信中这样写道,“六二老妪如少女,摩挲怪兽古雕镌。温柔敦厚仍如昨,文采风流未减前。”纵使当时二人均已年迈,但在潘赞化眼中潘玉良依旧宛如少女。潘玉良也曾在自己的照片背面题字:“赞兄!你的意中人的心时刻在你身边!”
潘玉良照片
潘玉良在法国也一直恪守三条原则:不谈恋爱、不入法国籍、不和画廊签约——她始终忠于对潘赞化的感情。潘玉良时刻记着潘赞化的救赎之情与夫妻之恩。在潘赞化没落后,潘玉良也是投桃报李,从国外寄钱接济潘家。
潘赞化写给潘玉良的信
潘赞化赠给潘玉良的怀表
潘赞化唤醒了潘玉良沉埋心底的艺术灵感,又由于对艺术不懈的追求,两人长久相隔,以致半身凋零。潘玉良将浓浓的思念和独立坚强的内心都融入作品中,以艺术慰藉灵魂。直到她在法国病逝,她的心里也一直没有忘记潘赞化。她去世后,人们在她的遗物中发现有两件东西 :一个是嵌有她与潘赞化照片的鸡心首饰,另一个是当年她出国时潘赞化送给她的一块怀表。
投之木桃报以琼瑶,潘赞化给予潘玉良的各种恩情,都将其视若珍宝,尊重彼此,爱护彼此。他们不仅仅是爱人,更是亲人、朋友。即使潘玉良在第二次赴法后两人从此隔着千山万水,走到人生尽头之际也再未相见,这份特别的爱情依旧在潘玉良的心底保存了一生一世。
作为中国第一批在思想上觉醒的女性之一,潘玉良的一生有着太多可以述说的故事,也给了我们太多启发。在今年的“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后,成都博物馆将邀请浙江省博物馆馆长蔡琴女士为我们带来一场展览配套讲座,同时蔡琴女士还将与多位在不同领域卓有建树的知名女性共聚一堂,进行一场关于女性觉醒的对话。届时我们将通过微博(一直播)进行直播,欢迎大家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