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20-12-06

活动回顾丨博物馆典藏与城市风貌塑造 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学术沙龙第二期回顾

1.jpg

12月5日下午,“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第二期学术沙龙在成都博物馆举行。本次沙龙由复旦大学研究馆员魏峻作为主持人,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主席郭羿承、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院长马一平分别带来各自的主旨演讲题目,以自己丰富的从业经验和独特的视角,围绕“博物馆典藏与城市风貌塑造”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博物馆与城市文化的关联。四位大咖级嘉宾共聚一堂,为观众进行了精彩的文化分享。

2.png

本场学术沙龙活动由成都博物馆主办、四川省对外文化交流中心协办、成都蓝顶艺术中心承办。

3.jpg

沙龙在魏峻教授热情洋溢的开场白中展开。魏峻教授是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研究馆员、博士生导师,ICOM-ASPAC秘书长、司库。魏教授长期从事文物考古、博物馆相关管理和研究工作,曾先后担任过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水下考古中心主任、广东省博物馆馆长等职。他首先高度评价了“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特展在博物馆展览、曾是美育建设中的突出贡献,也为观众的热情参与由衷点赞。

4.jpg

蔡琴

变动中的城市博物馆

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蔡琴首先以“变动中的城市博物馆”为主题侃侃而谈。蔡馆长长期从事博物馆学、女性文化研究,在博物馆研究领域卓有建树,著有《博物馆新视域》《浙江博物馆历史研究》等多本博物馆学著作,还策划了《华美致美——中国外销丝绸》《江南生活美学》等展览。同时,她也是一位著名散文家,出版了《女人是天生的收藏家》等散文集,以细腻的笔触,撷取生活中的点滴之美。

5.jpg

蔡馆长首先梳理了城市生活和博物馆越发密切的关系,她指出博物馆不仅收集着城市发展的证据,还以现代的眼光,从精神上理解和保护城市的文化遗存,参与城市风貌的塑造。

6.jpg

随着城市发展,城市博物馆也不断变化。蔡馆长通过藏品的变化、展览形式的变化以及观众的参与变化等方面条分缕析地为大家进行解读。她以纽约的廉租公寓博物馆、斯德哥尔摩大博物馆、卢浮宫等为例,让观众了解到博物馆如何不断介入人们的当代生活,而公众又如何更深入地参与博物馆建设,双方都在与时俱进的“变动”中,更加融合、更加进步。

郭弈承

如何以文化IP塑造城市风貌

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主席、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学美学博士郭羿承教授紧随其后,以“如何以文化IP塑造城市风貌”为题进行了发言。郭教授浸润文化产业20余年,在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及理论研究上成果卓然,以国际化的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诠释了文化IP与城市风貌之间的关系。

7.jpg

“文化IP”是近年来大热的词汇,但到底如何将文化形成IP?郭教授讲到了2005年亚洲文化合作论坛上提出的“城市美术馆”——即让整座城市成为美术馆的概念。他通过法国莫奈镇、日本熊本县、以及德国柏林的红绿灯、意大利米兰的时尚设计等城市与IP紧密结合的案例,帮助观众理解如何挖掘城市的内在文化因子并凸显到外在、落实到生活形态,最后成为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对城市文化附加值的提升、完成对城市风貌的塑造。

8.jpg

最后,郭教授还以成都为例,讲到了熊猫和功夫熊猫,功夫熊猫憨萌、友善的形象,也是中国文化谦和有礼的具象表达。一个文化IP不只是一个表象,它代表着内心的、深层的文化内涵,通过对IP的推广,城市文化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展现给全世界。

马一平

艺术教育与博物馆的联姻

四川音乐学院成都美术学院院长、美术教育家马一平院长从事美术教育和美术创作五十载,其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知名奖项,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也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数千名优秀的美术人才,对艺术与人、艺术与城市的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解。马院长就“艺术教育与博物馆的联姻”这一主题进行了讨论。

9.jpg

马院长认为,完整的艺术教育不可缺少向校外的延伸,其中就包括向博物馆、美术馆的延伸。马院长以本馆的“光影浮空:欧洲绘画五百年”展览和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朱德群个展为例,展示了现代展览中,用丰富的教育活动、交流活动实现了博物馆展示和学校教育的融合,从而达到了两者单独不能完成的交互效果。在马院长看来,拥有藏品资源的博物馆和拥有教学科研资源的院校的“联姻”,是一个双向促进和互补的双赢之举,而城市文化也在这种融合中得到了滋养和发展。

10.jpg

结合各位嘉宾的演讲,主持人魏峻教授进行了精彩的点评和总结。最后,魏教授还结合观众的提问,谈到当前公众艺术教育的边缘状态,认为在这种状态下,博物馆、美术馆乃至“城市美术馆”,都承担着不可忽视的教育责任。同时,他也围绕着观众提出的“远程教育”以及今年疫情期间的“线上博物馆”的打造问题,谈到博物馆在打破物理局限,将展览和展品送到城市各个领域的多种努力。

11.jpg

各位专家的精彩发言不断引起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思想的碰撞也激起了彼此之间的热烈讨论,共同思考博物馆如何在未来更好的利用优质资源、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去塑造、丰富城市文化风貌,也为博物馆如何更有效的引导观众参与交流与共建带来了灵感和启发。通过学术沙龙这种开放的、交互、跨界的交流模式,博物馆进一步丰富了教育职能的实践,为公众带来一堂充满深度的文化课程。

1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