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9-06-27

自然与人文讲堂预告-潮间带的秘密


“潮间带”是指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也就是海水涨至最高时所淹没的地方至潮水退到最低时露出水面的范围,它包括海岸、沙滩、红树林、珊瑚礁等多种形态,而在这块狭窄的地带,却隐藏着多种神奇的海洋生物。

 

潮间带红树林(沈尤摄)

 

潮间带是典型的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环境变化非常剧烈且周期性强,但这里充满光照、富含营养,为其间的生物提供了光合作用的能量和充足的食物,因此拥有着不同寻常的生物多样性。这些生物时而泡在海水中,时而露出水面,忍受着每日温差和含氧量、盐度的剧烈变化。

 

潮间带生态系统(图据网络)

 

经常去海边的朋友也许早有发现,柔软的沙滩就是这些潮间带生物的聚居地。随着潮汐的涌入和钻出,泥沙表面能看到动物们活动的种种痕迹,例如弹涂鱼、海滩蠕虫、沙蟹、寄居蟹和寻找食物的水鸟。而黄昏就是观察这些动物行为的最好时机。

 

潮间带沙蟹(沈尤摄)



潮间带鸟类(沈尤摄)



潮间带弹涂鱼(图据网络)

 

然而潮间带的生态系统十分敏感、脆弱,它也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严重的地区,填海造陆、过度捕捞、开垦养殖以及倾倒垃圾都是对潮间带生物的致命打击。

 

潮间带石油污染(图据网络)


潮间带过度捕捞(图据网络)

 

合理利用潮间带的生态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一环,我国潮间带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口以北一带,除了适度的滩涂养殖和围垦以外,风力发电也被广泛应用。在台湾,人们利用潮间带特有的生态环境,形成台湾西部海岸常见的人文景观。

 

潮间带风力电厂(图据网络)


潮间带养殖(图据网络)


如何认识潮间带生物多样性,怎样处理人类与潮间带的生态关系呢?让我们走进2019年6月28日晚成都博物馆举办的“自然与人文讲堂——潮间带的秘密”讲座,一起来探索吧。

 

刘毅,厦门大学环境科学博士。现任IUCN世界保护地委员会(WCPA)委员、中国生态学学会红树林生态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红树林保育联盟理事长兼总干事、福建省生态学会理事、福建省绿行者环境保护公益中心副理事长、莆田绿萌滨海湿地研究中心主任、厦门市海沧区绿萌滨海湿地保育中心主任等。

 

主讲人:刘毅

讲题:潮间带的秘密

时间:2019年6月28日(星期五)晚7:00-8:30

地点:成都博物馆放映厅

 

请点击成都博物馆微信公众号下方“活动”菜单,选择“讲座活动预约”进行操作。

活动发出后开放预约报名,请大家拿好手机抢票哦!

此次讲座限名额100名,报满为止!报名成功者请于您选择的讲座当日晚上6:45以前至博物馆放映厅签到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