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新闻

2019-05-17

成博•锦观 成都自然与人文讲堂系列讲座丨博物学与博物写作


主讲人信息

艾莲,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着力于生态美学、生态批评等研究,先后出版和发表若干相关专著及论文。

2019年5月12日下午,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艾莲研究员在成都博物馆学术报告厅为观众带来了一场题为《博物学与博物写作》的精彩讲座。讲座从博物学的概念与发展历程出发,向观众分析和介绍了什么是博物学以及博物写作的特点和代表著作,作家阿来散文、小说等作品中的博物情怀具体表现等内容。讲座让观众们了解博物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唤起了大家对博物学的重视。观众对讲座的评分高达4.8分,并纷纷表示讲座内容详实,非常具有诗情画意,使他们对博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何为博物学

博物学也称为自然史或自然志,其研究范围包括关于自然界当中的各种事物,特别是动物、植物、矿物的观察记录、考察报告、文献典籍汇编等,盛行于欧洲的文艺复兴前后至十九世纪末期。艾莲研究员通过播放英国电视剧《德雷尔一家》中的几个片段,向观众展示了西方国家在博物学方面的教育,从而引出西方世界中博物文化的盛行与发展。

博物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时期到16世纪博物学发展的早期,对动植物学的研究有明显的非专业特征,文学传说和科学事实交织在一起,道德教化功能显著。其中老普林尼的《博物志》是非常有名的著作,但是从科学事实上发现有非常多的硬伤,但是不可否认在博物学中具有开创性意义。而弗朗西斯·培根则把博物学提高到基础科学这样的高度。

17世纪在博物学方面是承前启后的阶段。显微镜的使用为博物学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工具,使人们可以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更小的微生物和动植物组织结构。18世纪博物学家们开始接受专业化训练,严肃、客观的观察和记录是主要的特征,特别注重建立自然秩序。植物分类法和拉丁语双命名法的建立,结束了在生物分类和命名问题上混乱的局面。人们对博物文化的热爱达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19世纪以后,博物学开始出现专业化、分科化的趋势,分化为具体的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地质学等等。博物学在学术研究当中地位下降了,但是在民间仍保持了一定的热度。自然类博物馆的兴起,公众对博物机构的热情和支持达到了顶峰。20世纪以来,博物学在普通民众当中有越来越多的热情实践者。随着通讯和交通工具发达,博物学实践获得了新的可能性。20世纪中后期更出现了像蕾切尔•卡逊《寂静的春天》这样的生态学著作,是具有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的博物学著作。

 

博物写作

在博物学文化影响下,出现了一类非常精彩的写作,这个写作就叫做博物写作。博物写作兼具科学性与文学性,西方博物学经典著作,比如法国布丰的《博物志》、法布尔的《昆虫记》,美国梭罗的《瓦尔登湖》等,基于对自然的科学观察,用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进行描述。

当代的博物写作文体多样,包括报道文学、日记、生活手札、散文、散文诗、诗歌、小说等等。除了博物学著作,还有科技哲学类博物写作,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方法,同时不乏深厚的自然情感及优美的文字。如刘华杰的《天涯芳草》,付新华的《故乡的微光》等。第三类是博物生活,这类写作更宽泛,只要是生活记录的观察,都可以纳入博物学的范畴中。比如李娜的《唐代关中生态与文学》王铮与王松的《北京路亚记》,赵世伟与康晓静的《植物大观》等。

1949年到现在以来的文学,特别是新时期以来的文学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类型,叫生态文学。受博物文化影响,生态文学当中就出现了一些非常具有博物学特征的写作,这些作品就表现出非虚构性、亲历性。

 

阿来的博物情怀与他的散文集、山珍三部

在对博物学和博物写作有了基本的了解后,艾莲研究员以作家阿来为个案,介绍了当代博物写作的特点。上个世纪80年代,阿来在若尔盖草原遇到了一位还俗的喇嘛,他曾在寺庙当中学到了医学知识,编了一本《高原药用植物手册》。这个植物手册启蒙了阿来对高原的植物认知,至90年代,他对植物和博物学的兴趣越加深厚。

他曾说:“文学太文学,科普太科普,科普不是文学,成了说明书,自然没有办法传播开来;文学太求词语华丽而忽视了严谨,自然也行之不远。”博物写作能把文学写作和科普写作之间的短板弥补起来,而兼具两者之长。

阿来认为,在中国传统道德、文学和艺术当中,都只注重人和人的关系,所以中国人太局限于人事,而科学精神不如近现代西方人发达。人不仅仅应该观察自身,还应该观察环境,他更是不能忍受对自己所置身的环境一无所知。因而他对所生活的地方、环境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和细腻地描述,《成都物候记》《大地的阶梯》等散文著作就是他在成都和西藏时对周边环境的所见、所闻、所感。

近年来发表的“山珍三部”是阿来自然文学三部曲,他选取了三种来自青藏高原的三珍——虫草、松茸、柏树,关注人和自然、人和地理的关系,表现人类的需求、社会的变化是怎样影响自然及当地人的生活。

讲座的最后,艾莲研究员回答了热心观众的提问,谈到了博物学既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同时又具有严谨的科学性这一点,呼吁观众唤起我们的生态情感,用诗意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一切环境,尊重自然也尊重我们自己的未来。